這個課題足以支撐一篇論文,下面談談我作為臨床十年的醫生的看法。一孔之見,存在諸多局限性,僅供大家參考。

首先,任何學科(中醫、西醫的本質都是學科)的衰落都要先從自身學術上找原因,不要急著去抨擊詆毀它的人。

永遠記住一點,能夠毀掉中醫的人只有中醫自己。然而,如今中醫思維已經距離中醫的源頭非常遙遠,中醫的靈魂已經丟沒了。

一、現代中醫理與法的丟失直接導致中醫療效平庸(嚴重背離本源、背離中醫四部經典的宗旨)

(一)大學中醫專業教材《中醫診斷學》存在嚴重的辯證誤區——臟腑辯證體系是中醫辯證論治流散化、概念化的集中表現

(1.1)臟腑辯證體系與西醫的辯證思路不謀而合 臟腑辯證體系起源於明清時代,自從發明了臟腑辯證體系,中醫的就已逐步被中醫淡忘了,只有極少數的中醫還能夠抓住本氣,比如吳鞠通、葉天士、蒲輔舟、孔伯華等等。除此之外其他醫生,所有的病都只看病症,五臟辯證體系的本質就是採用以疾病為中心的視角在辯證。這個思路是嚴重錯誤的!這樣的思路和西醫的治療思路是沒有區別的,看上去我們是在用中藥,其實是用以西醫的思路在指導用藥。但是諷刺的是,現在的教科書教的就是這種辯證體系執業醫師考試

要考的也是這種邪氣辯證體系

於是,現在市面上主流的中醫都是採用這種思路在辯證。那麼療效當然很難好了,所以大家會覺得中醫療效很慢,其實這個不是慢,而是由於辯證體系的錯誤導致的。

當然,臟腑辯證對於初學者是不合適的,但是對於從事臨床很多年的中醫來說是可以的,它可以幫助醫生對於疾病進行歸納總結。(1.2)中醫辨證絕對不是跟著癥狀走的,中醫辯證的核心在本氣真正的中醫的理以本氣為中心的辯證!《溫病條辨》、《傷寒論

》是嚴格牢牢地抓著本氣在走的經典書目。這才是古典中醫(《黃帝內經》的思路、中醫的源頭)的辯證本質。 只有牢牢抓住經典的學習,我們現代的中醫才能找回本。題外話:西醫的優點和缺點西醫是很不錯的醫學。他也有整體觀,只不過它的整體是局限在肉體層次的整體。西醫的缺點:①認識人體的視角局限在肉體層次。②採用的是邪氣辯證思路。 西醫的優點:

①在病的現象上,它有大量的信息,通過對這些病理信息來分類,從而確立它的診斷。但是中醫是倒過來分析的,比如對於一個太陰體質的人,治療的本質是把太陰轉為少陽。這裡不展開講了。

②治療病位集中在物質層次的病很有效,如牙科、外科、急診。(二)現代教科書對於方劑的理解過於功能化、概念化,忽略了方劑的葯勢,大大制約了方劑使用的範圍,方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存疑(2.1)方劑的本在「勢」,方劑的功能只是「標」古人說「用藥如用兵」。行軍打仗,需要對整體局勢清晰判讀,明了當下和未來的走向,時間與空間變化對預後的影響,需要明確敵我邪正的虛實和每一次治療時的切入層面。方劑的本質在於每一味藥物的勢能組合,一個方子的勢能由各個藥物的味道決定,具體請看《湯液本草》一書。對於古代中醫來說,這是基本常識,但是中醫科班出身學生99%是不清楚的,所有的科班學生包括我在內,一直都是按照方劑功能在背誦的。 這就培養出了為數眾多的八股中醫、概念化的中醫。概念化的學習結果直接導致幾乎所有中醫都在以功能在對應病人,沒有人考慮藥物的味道、厚薄等等細節問題,直接導致臨床療效不盡如人意。這個現象自從明清科舉制施行以來就是如此,不單單是民國、新中國時代是這樣。所以這也不能怪教科書。但是大家一定要明白,真正的中醫是非常厲害的。(2.2)日本小柴胡湯事件——典型的邪氣辯證的例子 在日本「棄醫存葯」的時代,流行方證對應,見到慢性肝炎出現了口苦、咽干、目眩,癥狀都合,於是長期使用小柴胡湯,所以在80年代出現了慢性肝炎病人服用小柴胡湯出現猛爆性肝炎的情況;其實我們從本氣辯證來看,慢性肝炎顯然不是少陽證,這是典型的陰證,陰證絕對不可以長期使用陽證的葯,短時間用陽葯接續表氣是可以的,但是長期用就會出現醫療事故。所以就出現了讓人詬病許久的「日本小柴胡湯事件」。(2.3)概念化、模塊化的學習導致如今中醫普遍概念不清晰(2.3.1)腎陰虛、肺陰虛、脾陰虛腎陰虛、肺陰虛、脾陰虛表達的是虛的層次,並不是平行概念。但是一般的中醫會認為這是平行的概念,在用藥上沒有區分開來。腎陰虛常開出脾陰虛的葯,脾陰虛開出腎陰虛的葯。當然,這也和五臟辯證的思維模式導致內在邏輯混亂有關係。

(2.3.2)陽虛、陰虛、氣虛、血虛

陽虛、陰虛、氣虛、血虛表達的仍然是虛的層次,同樣不是平行概念。但是現在一般的中醫喜歡見到人就說是陽虛,這裡虛,那裡也虛。很多時候,醫生想表達的可能只是氣虛,但是卻用陽虛來表達了。實際上,陽虛、陰虛指的是虛在下焦,而氣虛、血虛指的是虛在中焦。這個虛的層次是直接決定臨證用藥的層次的。中焦虛就用作用在中焦的葯,下焦虛就用作用在下焦的葯,這是非常有邏輯的。(2.3.3)夜間出汗——盜汗——陰虛——六味地黃丸看到夜間出汗就開了六味地黃丸的思路,是典型的八股中醫的思路。(2.3.4)常見辯證本身自相矛盾的問題(2.3.4.1)有的醫生辯證為心火旺兼脾胃虛弱,但是在用藥上,這兩者的用藥思路是反的,心火旺應當以苦瀉之。脾胃虛弱應當以甘酸闔之。(2.3.4.2)有的醫生把虛證的病人辯證為肝火旺脾氣大,於是瀉肝火。但是對於中焦不足的人,如果用了瀉肝火的葯,只會讓它更虛,脾氣更大,這樣做,只會加重中氣受傷的程度。要注意的是,中醫一旦開的方子方向相反,副作用會比西醫大很多倍(2.3.5)脈證不合脈證不合是偽命題,實際上,臨證不存在脈證不合的情況。只不過是醫生辯證錯誤了。比如一些對於方證對應的初學者,對癥狀的理解與解讀會存在偏差。比方說有些人是受寒咳嗽,天涼了,仔細一問,氣溫變化的咳嗽多,室內室外在溫差情況出現咳嗽,這個就跟營衛有關係。如果只是覺得是冬天的時候咳嗽重,那麼就斷為因寒邪引起的咳嗽,那麼就會出現偏差。再比如,弦緊脈,可以出現在長期熬夜伏案工作的程序員身上,這個弦緊脈代表的是虛,而不是寒。(2.3.6)無證可辨

難道一個人的生命活動必須要等到雷鳴電閃的時候才能辯證嗎?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以邪氣為中心的辯證思維,希望癥狀越多越好,這樣才是「有證可辨」。

(2.3.7)初級的「方證對應」思路「方證對應」是很好的辯證方法,對於初學者來說很容易上手,但是這種思路就容易把初學者掉入邪氣辯證的誤區(不要圍繞癥狀去形成診斷思路),而且這種思路容易把方子局限化和窄化。如果初學者能夠避開這一點,那麼這個思路將會很有效果。(三)教科書中60%的學習內容是西醫基礎,對於中醫經典的學習微乎其微(3.1)起源——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迫害理由:永遠不變的利益。中國是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市場,中醫的「安全、有效、廉價」對西醫西藥市場具有很大的威脅,以洛克菲勒財團為首的商人們打著「現代化、科學化、國際化」旗號,抹黑中國醫藥行業。洛克菲勒基金會以及國外葯業財團經濟資助一些國內專家,從精神、物質、理論攻擊中醫的不足,以此打擊國人對傳統中醫藥的信心,遏制中醫的發展。實際上,就算沒有財團的迫害,情況也沒有那麼樂觀。因為中醫的本氣(中醫自己的醫術一般)不足了,所以邪氣(財團)就有機會乘虛而入。實際上,對於醫院來說,西藥的利潤要明顯高於中藥,開西醫藥方,西醫拿的提成是中醫的幾倍。現在的中醫師,他們也要生存,看病開西藥,已經非常普遍。(3.2)中醫院校大學教授、教科書編寫者自身水平有限許多大學教授本身就是八股中醫(以疾病為中心的辯證思路),臨證療效很一般,以這種水平來講解經典,教授學生,大多難以解答學生相對有深度的提問,學生學習起來沒有勁頭,容易對中醫缺乏信心。下面摘一個中醫科班出身的良心話,聽上去有些過激刺耳,但是一針見血!

二、中醫體制不利於中醫人發展

(一)中醫院不適合分科治療

一個好的中醫就是一個全科醫院,但是現在的醫院為了賺錢,將中醫院嚴重分科化,裡面的所謂的中醫醫生的看病思路也是嚴格按照西醫的治療思路在走的。加上三甲大中醫院體制是偽壟斷機制(只有大醫院有醫保),醫院的所有中醫醫生不需要考慮療效的問題,療效差就直接上西藥,再差也可以一路混到老。大多數大醫院的所謂的中醫是披著中醫狼皮的西醫,他們骨子裡不相信中醫,但是偶爾會為了掩人耳目開一些中藥(以表明自己還是個某某中醫主任),偶爾會給病人把一下脈,但是它已經不相信中醫了。絕大多數的醫院是有開藥指標的,有的醫生會跟醫藥代表簽合同,所以你會看到部分大醫院的中醫,有的會喜歡一開開半年補藥(冬蟲夏草),喜歡開中成藥,喜歡開貴葯。(二)尾大不掉的體制催生功利主義,有療效的中醫極易被主流醫學邊緣化真正有療效的中醫不賺錢,會逐漸被邊緣化。一方面,大醫院不歡迎有療效的中醫,因為這樣的醫生會嚴重降低西醫儀器使用率,降低病人複診率。另一方面,中醫院的體制是論文至上,利益至上,關係至上,只有掌握了這三架馬車才能立足於中醫院。於是,真的好中醫會考慮自己出來開診所,以療效維持生計。真正的有療效的中醫非常容易被邊緣化。有療效的中醫自己去開診所是可以,但是很難維生計,除非療效特別好的,畢竟中藥無法納入醫保,病人一般不願意來看。(三)中醫培養體制不科學 中醫學科班出身學生不僅要修內觀學分,更應當專門設立專業的修鍊制度,以保證中醫的臨床實踐能力。中醫的諸多觀念不是在思維中辯的,它是落於實地的,是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而現在的學生只有概念化的學習,接觸病人的時間太少。如今中醫學生實習期間接觸臨床實踐的醫院,也是採用西醫的思維模式,長此以往,中醫的那一套就忘光了。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四)2016年、2017年最新施行的師承、專長法案仍然是治標不治本大家請看廣東考生寫的內容:民間中醫考生團pk官方專家考核團《醫術療效:打擂挑戰書》通過鏈接,大家可以看到,中醫專長的報名條件是之一是「註冊執業地點在我省,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十五年以上或者具有中醫類副主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由至少兩名中醫類別執業醫師推薦,推薦醫師不包括其指導老師」,由於前面我也提到了,真正有療效的醫生大概率會出來在門診執業,他們的發心在治病救人,關心療效,有一部分人並不一定會去考中醫類副主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另外,就算考了,也未必能找得到另外兩名中醫執業醫師;所以就出現了2017年廣東報名通過率極地的情況。那麼未來的師承、專長學員如何取捨?他們只能走科班出身學生的老路,報名一些中醫培訓機構,機構和醫院有協定,牽頭幫助師承、專長學員對接學習,就這樣進入大醫院跟著主流主任中醫師走臨床,但是他們大概率會失望而歸。一方面大醫院醫生關心的重點是自己的職稱、論文、開藥指標、退休金,一個字——。越大(越是三甲)的醫院越是重視這個(當然小醫院也是大同小異),越大的地區,中醫院的分科化越細緻,雖然名兒是中醫,但是大多數是開西藥,會選擇四診合參的很少,多數醫生並不把脈,問診也是只圍繞著疾病在問,並不關心本氣。這類醫生說實話並不太像中醫,也很難期待他能培養出純正的中醫來。剛畢業那會兒,我就見過一個中醫博士給病人開了一整年的冬蟲夏草,我瞅了一眼,那病人的體型,一個張飛體型的病人,典型的《黃帝內經》說的「肉人」,我當時就震驚了,心裡嘀咕「這個明顯實證居然開補藥?」,然而病人想都沒想就答應了,那博士回來還跟我們炫耀「又做成了一單大的」。後面我私底下問了博士,才知道那個病人得了夜間盜汗的病,他認為是陰虛引起的,於是開了補藥。我當時就知道這個病人未來很可能要被補爆炸。不過後來再也沒見過那個病人。

、現代國內中醫缺乏體察能力,思維固化程度高

(一)國外對中醫的接納程度相對較高

(1.1)國外中醫逐步開設內在訓練課程據我所知,美國、韓國的中醫學專業,已經開設了太極拳、打坐訓練。中醫學專業的錄取分數線是相當高的,他們的學生都是擁有非常高層次的知識能力的,但是他們也能認識到,中醫的研究層次,只有內觀體察才能真正領會。這一點在古代名醫來說是基本操作,但是在國內,別說打坐課了,就連太極協會都快要瀕臨滅絕,幾乎所有中醫學子在天天刷直播上王者,在如此動蕩的神質之下,是很難學好中醫的。(1.2)歐美人精神上的放鬆度和獨立度較高 精神上的放鬆度和獨立度具體指的是,歐美國家的民眾在所有的事情上,不論大事、小事,歐美年輕人可以有清晰的認知和判斷,他可以獨立自主的(思辨能力)做出決定並儘力實現它,家長不會進行干預,所以歐美人的神氣普遍比國人通達,從而影響歐美人的經脈、形也會比國人通達。而國內大多數孩子的職業由家長決定,與孩子的興趣無關,這讓中國孩子在自己不喜歡的事業中度過一生並以此觀念繼續影響著自己的後代。這就造成國人的經脈相對淤堵的氣機格局,為下一步投射在具體的對立面上創造體質基礎。(無腦噴子的誕生緣起

(二)ZG教育的失敗——孕育出了一批又一批思維僵化的人

此章可以拿來解讀「直男癌」、「中醫黑」等各類噴子的形成原因和中國人為什麼那麼喜歡內鬥的原因。(2.1)從「國際學生評估(PISA)」看國內學生的思維模式2017年有一項評估測試,叫做「國際學生評估(PISA)」,結論是中國大陸學生數理成績優異,但是合作技巧平庸。同樣屬華人血統的香港人在綜合測試中排名第三,受英國人思維影響的香港的學校並不鼓勵學生對書本的死記硬背,而是訓練學生從多方面看問題,鍛煉他們的分析能力和批判式思維等。(2.2)ZG的教育模式正在進一步固化年輕人的思維僵化程度

(2.2.1)不斷記憶和重複使國人思維極度窄化,對於超越認知的學科與現象全盤否定以求安心

ZG的教育模式是應試型的,所有訓練的最終目的是成績。分數至上觀念深植重點學府,有的學府甚至會採用近乎軍事化的管理模式,這是殺雞取卵的做法,非常可怕。這種學府是孕育偏執人格的溫床(中醫黑的緣起可能性之一)。ZG的教育特彆強調記憶重複,這是90以後的這一批年輕人群曾經經歷的教育歷程,這種教育模式缺乏創造性、批判性的思維。不斷的記憶重複,是當代國人的思維變得逐漸固化和窄化的根本原因。中醫學發展至今,逐漸走向窄化而偏頗與從小習得的思維模式是重要的聯繫!在這樣的思維模式下,人們只能被動地接受當前主流權威灌輸的知識,並奉為真理,自覺地排斥與主流權威有偏差的聲音,具體表現為黑中醫、反玄學、詆毀傳統文化等。(2.2.2)ZG教育旨在大量生產人工智慧而非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個人如果年輕人人群只是一味的重複描述一些所謂科學主義的說法,複述從小到大教科書灌輸給我們的知識,那麼我們就成了科學主義的喉舌和犧牲品,我們就喪失了科學精神(自主的思辨能力,探索創新的科學精神),這種狀態的我們和人工智慧沒有本質區別。 如果這麼一代一代固化和僵化下去,激勵和鼓勵的思維、創造的土壤就從中國消失了,大家最後只能一味的剽竊和被動的接受權威灌輸的意識形態。看看我們的高等學府,多少論文剽竊,多少道德淪喪的研究生導師。現在市面上如此多的「八股中醫」(概念化的辯證思路)實際上同樣和人工智慧無異。(2.2.3)中國教育理念的功利化 我們目前的文化、教育,只是停留在世界的物質層面和社會的現實層面中,試圖訓練我們成為一個始終「有用」的人。但是,一年有四季更替,土地也需要休養生息,我們這些人呢,卻把自己當成機器,不停地在創造更多的、外在的價值。在傳統中醫、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關注點是人。它不要求你成為一個多麼有用的人,而是啟發你成為一個自知的、快樂的、相對自主自由的人。這些需要你先花點時間了解自己。(2.2.4)教育行業向低齡化發展標誌著未來國人的思維固化深度將進一步加強——惡性循環的開始 近年來,圍繞青少年的教育行業極端火熱,越來越多的人投資兒童教育行業。所有家長傾向於為孩子消費,而對自己的消費相對緊巴。從側面表現出,咱們國家的家長普遍思深意緊,神氣偏壓抑,遇事謹小慎微,自身思辨能力弱,缺乏長遠的眼光。主要原因之一是,這一屆家長本身就是在填鴨式教育體制下長大的成年人。他們初級思維的具體表現有,點對點思維:「缺鈣——補鈣——喝牛奶」、「孩子的前途——最好的大學——最好的高中——最好的小學」、「在電腦前坐久了出現駝背現象——坐姿不正確——背背佳」,這樣的單一思維模式會遺傳(在親朋好友之間)和輻射(在知乎、各大論壇),持有高級思維模式的年輕人是年輕人群中的「奇葩」、「異類」,年輕人有一個特點,是希望能得到認可與肯定。為了追求認可與大眾化的「正常」而選擇磨掉自己思維稜角的也不在少數,如果不這麼做,他們將註定會被年輕人邊緣化,有的人會因此抑鬱、自卑。總之,年輕人群中,真正能夠理解中醫本質的人群仍然在少數。

如今,90後已經逐步走入婚姻殿堂,在為人父母時,會進一步教育自己的子女不要相信中醫,也會將點對點的思維一步步遺傳下去,與之同氣相求的教育行業是家長們的首選。教育行業的低齡化覆蓋會將我們後代的思維提早的深入固化,下一屆的10後孩子們會比這一屆90後更加頑固不化,這將進一步削弱國人後代對於中醫理論的接受能力。至於評論區說中醫還有希望,我們還有晚輩,還有一代代後人,只能說,這是太過樂觀了。我們現代95%以上的年輕人,把所有的課餘時間都獻給了抖音、農藥、吃雞、直播等等可以快速讓人得到多巴胺的精神食品中,我們能期待的,也只是剩下的那麼可憐的5%,這5%的人群會不會喜歡中醫,熱愛中醫還是未知數。一言以蔽之,在中國,中醫的歷史算是走到盡頭了。甚至,毫不客氣的說,中國人的集體智商都將會由於固化的教育模式而遭到人種退化的危險

(2.3)國人人種退化的標誌——沉溺「精神鴉片」的低齡化趨勢你一定會問,什麼是「精神鴉片」?在我眼裡,凡是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巨大快樂的事物。比如:直播軟體、抖音、快手、王者農藥、吃雞等。作為中醫,我認為,這些產品的特點是:對於「精、氣、神」的透支效率高得精神。可以在短時間內讓一個幾歲的孩子達到目中無神或失神的程度。要知道,望神是中醫望診的重點。記得知乎有項數據統計,抖音85%的用戶在24歲以下,基本上都是95後,甚至00後,拍攝者中——小學生竟然佔了很大的比例!沒錯,這就是現實,我們的後代正在面臨這個問題。但是咱們成年人極少有人察覺。因為多數成年人自己都在以此為食。(2.4)中醫黑的誕生緣起——全面解讀「為什麼偏偏中國的中醫黑這麼多」的原因之一一個人的思維習慣決定了一個人如何學習,這個部分是我們有時會忽略的,當我們強烈的去追尋、鼓吹一個東西的時候,我們的另一面是會去強烈的否定另一面,這在學術上稱之為二元對立,但是這個對立面的產生,並非來自於我們贊成或反對的問題(客體)本身。我們是反對中醫或支持中醫,爭論的人有許多種可能性。可能①根本沒有學過醫,既不懂中醫也不懂西醫。可能②他是中醫,但是他不懂西醫。可能③他是西醫,但是他從來沒有看過中醫的書哪怕是科普文章,開始對他完全不了解的東西去下定論

為什麼會這樣呢?

從認知科學的角度來說,問題其實不在外部世界的客體和爭論的對象,而在於他們自身,他們從小到大形成的心智模式、思維模式是僵化的(前面我已經論述了大的教育背景),所以當中醫西醫出現的時候,他們會根據自己現有的認知水平強迫自己選擇一邊,同樣的爭論情況 你還會在「有氧運動還是強力訓練?是吃素還是吃葷?是戒色還是縱慾?轉基因食物還是有機食物?」中看到,這種單一的思維模式,說明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是不夠深入全面的,這個部分就要求我們不斷地學習,打破既有的疆界(跨學科),你跨的學科越多,你的疆界越少,你在學習一門新的學科時,你會學習得更容易。學習任何知識,重點在於學習者的心智發展水平,內心不穩定的,認識不全面的,思想貧乏膚淺的人,再好的知識體系,他也無法吸收,這種人註定不會健康,這是心身醫學的研究結論。(三)國人選擇的生活方式太忙,用腦過度(3.1)用腦過度會直接消耗人體腎精中醫認為,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用腦過度會造成精虛的問題,現在很多的健康問題,必須要從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狀態來考慮。我們現代人選擇的生活方式一直在大量消耗我們的精氣神,讓我們遠離平靜、飽滿的原點。內觀可以讓自己能夠歸零,回到原點。就像我們用了一天的電腦或者手機,要充電。有時候電腦一打開覺得不對,你需要什麼?自動殺毒,或者碎片整理。我們的身體有這種自我復原的功能,你要用它。但是我們太忙了,身體無法休息,導致內心的情緒、壓力無法及時平息。還有過多過雜的思想一直在運轉,這樣想睡覺的時候睡不著,有些事情想忘掉或者想停止不再想,可它好像自動在下載。(3.2)針對青少年「過度用腦」的訓練,將會提前透支他們的腎陽前面我已經講過,我國教育模式是不斷記憶和重複,這是非常消耗腦力的,如果我們過度強調和訓練它,不僅僅會讓孩子們的思維趨於固化,更悲劇的是,會讓孩子的體質日漸衰落。綜上,①「過度用腦」的訓練,②青少年極少運動(據說國內一些初中的運動會已有近30年未打破過校內記錄),③大面積服用「精神鴉片」,④家庭氛圍偏緊偏虛(家長太忙),四大原因合力造成未來的青少年體質遠遠不如老一輩國人和外國同齡人。(3.3)絕大多數現代人沒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定義:知道自己的原點在哪裡,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知道自己適合吃什麼食物,適合從事什麼職業,具備清晰的自我認知的人。 在傳統中醫、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關注點是人。它不要求你成為一個多麼有用的人,而是啟發你成為一個自知的、快樂的、相對自主自由的人。這些需要一個人先花點時間了解自己。

(四)人們往往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而不在乎真相什麼

(4.1)當下主流流行的知識體系——科學、西醫、營養學(觀念植入) 每個人的所知所見,有其局限性,局限有的來自外界,更多是自限。就像前段時間流傳的楊絳先生的一段話:「你的問題是讀書太少,問題太多」。借用這句話,很多人對於未知領域的批評與懷疑,很多時候是:「見得太少,主觀太多」。我們從出生到成人,不論是父母的教育還是學校的教育,還是媒體、報紙、網路、教育信息有意無意的輸入,其實都是在給我們下載程序,當我們下載到一定時候,我們會認為這個世界就是如此,我們會認為這個事情就應該這麼做,那件事情就是應該這樣發展,尤其是對於天生神氣很足,身體很好的,尤其是當他們這樣做時,事情會達到原先預計的結果,這個過程就會更加強化自我。這是一件好事,因為人生在世首先要建立這個自我,有了立錐之地之後,才有可能進一步認識這個世界。但是這個過程也會形成一個固化,它會讓我們沿著一個固定、既定的認知方式、思維模式來看待這個世界,那麼我們就會在生活當中、思想當中、關係當中會形成陰陽的不平衡,不管是在食物、工作、溝通方式的選擇上,其實都是在強化這些不平衡。對於身體比較強盛的人來說,對於自己習慣性的認識要有所懷疑,這樣才有可能跳出自己已經編織好的一張網。 科學作為一門學科,是當下所有學生從小學習的基礎學科。高中期間學習的生物學、化學,也是以西醫為主的思路,這樣的思維模式被反覆訓練,貫穿整個高中學習,根植人們內心。如果一個學生沒有一個善於存疑和思辨的習慣,那麼學生容易掉入既有的認知體系不願意出來,很容易牢牢抓著西醫的治療思路來使用中醫藥,這樣的療效不會好。如此惡性循環,自然會對中醫徹底喪失信心。(4.2)科學至上主義和科學精神的區別

摘自李辛老師《經典中醫啟蒙》

關於中醫的一些爭論,比如,中西醫哪個好?中醫是否科學?這類問題是我們現代人從「科學」這個角度去考慮醫學。我曾經注意到科學這兩個字,它倒過來是什麼?學科。當我們這麼來看科學的時候就比較好理解,比如,化學是一個角度、物理是一個角度、數學也是一個角度,中醫也是一個角度。學過文明史的同學知道,在古代,宗教、藝術、科學其實是一個東西,但它是從不同角度去描述這個東西。我們現在所說的科學,只是這個時代流行的一個管子而已,未來關於科學的標準,還會變。

知乎上,中醫是否科學?實際上,在問這個問題時,已經有預設了:

對於科學來說,中醫是它的異見者。中醫好像不太能用科學來解讀啊?我們是不是要合力抨擊它?這些預設在知乎的眾多關於中醫的提問中都能看到,這其中的本質是由於思維僵化,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心理形成。「科學」一詞由近代日本學界初用於對譯英文中的「Science」及其它歐洲語言中的相應辭彙,歐洲語言中該詞來源於拉丁文「Scientia」,意為「學問」。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現有的科學常識會被一次次的推翻和重建。這就是要求我們在面對未知時,要學會存疑的習慣。既然科學是一門「學問」,那麼它必定也有局限。而那些急於為與「科學知識」相左的觀點和現象貼上「迷信」「收智商稅」「騙子」的標籤的中醫黑們,這個動作本身就不符合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應當是執著地探索未知領域),反而從側面暴露出這群人思維模式的單一與內心的不安。 對待未知時,真正科學的態度是不斷探索研究,而不是用已知去否定未知,不然就會陷入科學至上主義或科學迷信之中。

四、國人缺乏文化自信,衍生出文化歧視和文化傲慢

(一)掌權者對中醫的「種族歧視」

衛生部對中醫藥學的偏見和壓制,已經無法改變,三支力量的方針沒有得到執行。中醫被西化的傾向愈來愈嚴重,雖然建國以後國家成立了中醫藥管理局,但又是主張中醫西醫化的人在掌權,中醫想走按自身發展規律的道路無法實現。而中醫藥學的教育大權又放到了教育部,也是中醫教育走向西醫化的一個原因之一。 如果現今不去糾正中醫西醫化和中藥現代化的錯誤做法,不給中醫藥學獨立的行政管理權,那麼,不出十年或再長些時間,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中醫這個名詞永遠存在著,中藥中的植物、動物、礦物也都存在著,只是會用這些藥物的中醫師沒有了。如果真的到了那個時候,再去糾正就為時太晚了,後人將會罵我們這代人是消滅民族文化和民族瑰寶的罪人。 (二)理論上,中醫藥不是只有迎合西醫才能發展,但是,現實中,只能這麼做在理論上,中醫是站在「神」與「氣」的層次認識人體,西醫是站在物質層次認識人體。所以兩者在認識視角上存在偏差,中醫是無法採用西醫的認識模式來進行標準化的。這也是為什麼中醫藥在美國無法通過FDA,在歐洲無法通過歐盟GMP的原因之一。這也是西方國家文化傲慢的具體表現之一。舉例說明:①石膏:石膏煮水之後,現代科技沒有發現任何能夠退燒的所謂「有效成分」,但是石膏煮水的確可以退燒。②薰衣草:薰衣草對於燒傷、燙傷的作用顯著,現代科技沒有發現任何能夠有利於燒傷、燙傷的所謂「有效成分」。③白芷:白芷具備美容的效果,在古代,白芷是後宮粉黛們愛不釋手的美容寶貝。但是研究認為,白芷具備會導致皮膚變黑的「有效成分」。⑤金字塔: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規模是現代科學無法想像的。但是它確實是事實。然而,所有現代科研工作者還是停留在「有效成分」的研究上不能自拔,這實際上是在大大浪費國家資產的行為。綜上所述,科學不能解釋科學之外的東西時,為什麼我們不能存疑呢?如果中醫無法通過西醫的方式標準化,那麼為何不採用中醫自己的模式標準化並立法呢?說白了,現實很殘酷,利益是一方面。自身能力素質不足也是一方面。在獨立中醫門診納入醫保問題上,中醫畢竟還是邊緣醫學,沒有任何話語權。(三)國人對於中醫的文化歧視和文化傲慢多樣性在動物界存在,人類文化自然也不例外。不僅各民族、各地區或國家的文化呈現出多樣性,而且一個民族、地區或國家內部也呈現出文化的差異性。由於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們居住的環境不同,需要面對不同的氣候、地形和水源條件,這就決定了他們的人口規模、生產活動和社會組織會存在差異,並且影響到了當地人的人生態度、習俗、藝術等方面,逐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傳統。就世界範圍而言,有中國儒家文化、歐洲基督教文化、美洲印第安人文化、中東阿拉伯文化等。在歷史上,人們對異文化的態度有著不同的表現,既有虛心學習不同文化、與異國平等交往的例子,如唐代玄奘西天取經;也有盲目自大、貶低、排斥異文化的情況,如西方殖民者對非洲文明、亞洲文明的懷疑,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炸毀舉世聞名的巴米揚大佛;還有妄自菲薄、盲目崇拜異文化的現象,比如我們國家的新文化運動時期,激進民主主義者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盲目崇拜西方文明。每一種文化必然有自己不同於其他文化的獨特性和個性,文化差異通常有兩種形式:第一,事實上,自然方面客觀存在著差異,這種差異必須得到尊重,因為它意味著每一種文化的基本權利、個性和多樣性;第二,文化被賦予「人為的」價值學上的差別,即把文化分為高低優劣先進落後之別。人類應當努力減少和消除這種差異,它隱含著文化歧視和文化傲慢,因而蘊涵著文化衝突和對抗的危險。要消除這種差異的根本途徑是文化對話和文化和解。案例當一個土生土長的美國針灸大夫(叫「無為」),在中國學中醫多年,在美國開診所,在B站發表自己對中醫的觀點時。

如圖,一些答主直接用上了「鼓吹」、「洋狗」、「崇洋媚外」、「舔狗」的字眼,像極了WG左傾右傾時期紅衛兵的嘴臉,也許正是WG的緣故,國人似乎骨子裡喜歡內鬥。針灸和按摩斗,民間中醫和科班出身中醫吵,中醫和西醫辯論。實際上,這些爭論背後,有很深的文化歧視文化傲慢。等文章火了之後,在評論區,大家還會看到「一本道」、「跳大神」、「迷信」、「鼓吹」的字眼,這些人的特點就是拒絕溝通,科學主義至上,等著科學權威為自己餵食,然後充當科學權威的喉舌,這可不是接受過高等教育和科學的學者應有的樣子,而是喪失了科學探索精神,淪為了科學主義喉舌的模樣(科學權威喂你吃什麼,你就以此奉為真理,深信不疑,然後拿此來抨擊異見分子)。

綜合上述四大原因,我們中醫科班出身的學子,不是選擇①改行(當年同學60%改行,改行學西醫),就是選擇②考研讀博入三甲(30%),有的人③成為了再也不相信中醫的人,甚至成為中醫黑(8%),④剩下的少數同學出國進修(2%)(有三個同學去了美國波士頓進修中醫,有一個同學去了韓國進修中醫,還有一個同學去了日本進修中醫)。

解決方案:不存在,自己又無權無勢無錢,只能在知乎這裡瞎逼逼,畢竟知乎還是中醫黑的天下,我們這些中醫個體力量這麼微弱是沒有辦法的,只能眼睜睜得看著中醫被美國財團和國內中醫聯手迫害致死,無解

視頻封面

據美國執業針灸朋友稱

美洲中醫學院加入了加州整合學院,超個人心理學,藝術治療與中醫學在慢慢互補融合博克利大學的針灸與整合醫學院,現代與傳統在並軌

這是美國國立自然醫學院,位於波特蘭。這裡有經典中醫,西方自然醫學、人智醫學、和療、整脊、營養學、全球健康等專業。 這裡的中醫很傳統,精神非常開闊。

美國翻譯版《神農本草經》

據日本執業中醫朋友稱,這樣的漢方otc藥店,全日本近十萬家。

美國的中醫教科書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圖為同學拍回的書籍照片據同學說,人家美國的中醫學生學的是正宗的中醫正氣辯證。我的其中同學聽說此事,決定選擇出國去美國求學正宗中醫,我也有些蠢蠢欲動了。但是更多的情緒是悲哀!!
美國中醫教科書分類系統與國內完全不一樣
美國中醫方劑分類模式的區別:麻黃湯——上焦氣分葯(微辛微苦者,開也)
針灸的宏觀分析
美國波士頓學院開設內觀課程,書中強調了中醫學生內觀的重要性
與國內不同,美國對於《傷寒論》的研究是從正氣辯證的角度切入的

這個文章,平和中正,氣機圓滿。

真正的中醫,從能量和氣的角度來看待!(深度好文)?

www.sohu.com
圖標

這個文章,關於西醫的一些觀點有些偏駁,戾氣很重,大家要懷著存疑的態度閱讀。

中醫為何逐步衰落?(深度好文)?

m.kdnet.net
圖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