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燈塔國智囊團向國會拋出一份嚴肅的報告,主要內容是論證了美國目前對中國稀土的依賴程度非常高,但注意不是開採,這點後面會詳細說。菠菜做個不恰當的比喻,如果對岸搞不到稀土,他們的那些亮瞎眼的炫酷武器全都別想生產,比如:

1、導彈的制導系統。你不用稀土也可以制導,但是沒辦法精準。精準需要電子束聚焦,這種電子束就類似動畫片里那種特殊水晶一樣,沒有就發射不出來,精美們最愛的「愛國者」導彈就基本廢了;

2、坦克。燈塔國最牛的坦克都有極強的夜視功能,讓你晚上和白天一樣正常行軍。這裡需要兩個硬核技術,激光測距儀+夜視儀,都需要稀土元素。如果沒有,精美們口沫四濺的M1A1主戰坦克就廢了,燈塔國陸軍每次演習都指著這玩意了;

3、戰鬥機。機體和發動機製造中大面積應用稀土元素,精美們掛在嘴邊的第5代戰鬥機、隱形飛機等都要用,否則無法實現超音速飛行(外殼就不夠堅固),比如F-22;4、雷達。比如燈塔國紅極一時的「宙斯盾」,沒有稀土元素就別想有高精準度的雷達、光電瞄準系統以及方向舵(導彈),洲際導彈一過來分分鐘被炸飛。

(上述4條參考了知乎上@網易玩家工作室的回答,做了部分改動)

不好意思,這些夢幻的武器都要買咱家挖的稀土。《史記·貨殖列傳》里寫過一個叫懷清的女商人(也被稱作巴寡婦清),她是繼承了亡夫家的硃砂生意是當時戰國時代最大的女企業家。這個女人的財富可以秒殺當代不少房地產商,因為連秦始皇嬴政都找她借錢。最膩害的是她家還有自己的家兵,這兩點就是現代商人望塵莫及的。硃砂就是水銀的提取材料也就是汞礦,除了一般人能想到的秦始皇皇陵需要大量的水銀,更為重要的是汞礦本身是當時重要的軍火材料。可以說,這種做上游軍火材料供應商的生意一定會和帝王綁在一起才有發展。昨天在the Foregin Office發布會上,一位外媒記者問及廟堂去江西考察稀土是否會對燈塔國禁運?陸慷正面回答了,去考察很正常,不要過多聯想。菠菜覺得這正反映了燈塔國和國際輿論對於我國稀土資源的重視,在此,菠菜的觀點是:

1、儲量問題。不要總被我國稀土儲量佔全球稀土儲量90%這一數字蒙蔽了雙眼。這一數據是按照所含稀土氧化物REO的含量計算,而且這是一個很古老的數字,就別總拿出來說事了。對岸儲量1669萬噸,也不少但是沒有較大的產能,因為開採成本高(勞動力成本和環保成本都高);

2、產能問題。稀土不是光開採出來就Ok了,需要冶煉加工,而這個冶煉是重度污染行業(開採也污染)。污染意味著環境治理的成本高,因此西方社會會出口稀土給我讓我來冶煉,因為現狀是我們比對岸的環保政策寬鬆。中國不再進口洋垃圾就已經把一些發達國家氣炸了,何況現在稀土冶煉和開採?這不是啥光彩的事;

3、消費市場。目前我國是自產自銷,但也要從對岸進口。去年2018年進口稀土(及其REO)4.14萬噸,同比增加167%,其中就有從對岸進口的2.75萬噸。除了軍工,稀土應用很廣,未來我們製造業大發展這塊的需求只會更旺盛,和石油需求一個原理;4、對岸高的是開採成本和冶煉加工成本,因此對我國整個稀土產業是有依賴的。如果禁運稀土,雙方都有損失。但中國這種性價比高的冶煉成本本身是極具誘惑力的。以前某稀土出口大省賣給燈塔國的都是白菜價,如果自己在技術上還不提升,以後就是我們冶煉開採再高價進口。

所有在股市上炒資源類產品,就一個思路——漲價邏輯。上一波稀土是因為國家要發證,盜挖比較嚴重,這一輪是因為外部環境讓大家意識到我們資源的優勢,炒稀缺性(還是要治理的)。在稀土的生產領域,我們盡顯價格優勢。雖然日本也號稱在海下找到稀土礦,你讓他去開採試試,貴不?

晶元都能找得到替代,何況資源類?我發現中國網民已經被對岸那幫傻貨帶偏了,搞禁運不賣東西一點意義都沒有。逼急了跳牆就是多花點錢,最後終端產品變貴。紅牆內不會Low到這個地步,但稀土會走一波小周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