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了一個分析美國為什麼打壓華為的文章,底下高贊評論認為5G實際用途不大,下一次工業革命並沒有到來。比如被吹的最多的智能駕駛,4G時代的谷歌特斯拉也已經做到了,5G帶來的高速低延遲遠遠比不上電腦本地化的速度與低延遲。


因為5G解決的僅僅是網速和延時問題。就好比說,我們修好了不堵車的雙向800車道的限速3650公里每小時的高速路,不代表我們的車就能跑到這個速度。

5G真正帶來工業革命要有兩個前提:

一是手機代表的移動設備取代台式機代表的固定設備成為主要生產力,因為光纖直連的電腦並沒有解決這些問題,說明網速和延時不是瓶頸。

二是真正誕生移動式的需求,並且5G穩定性超強。車聯網和自動駕駛,能不能經得起一次運行中掉線半分鐘?移動手術能不能解決無菌麻醉?

第四工業革命可以這麼理解:我們造出了能跑3000公里的車,而不是我們修好了限速3000公里的高速路。


怎麼說呢,你仔細看看,會發現5G時代的宣傳和3G 甚至4g有很大相同點

其實產業進步會帶來

但是實際上根本沒有那麼明顯


第五次工業革命肯定不是厘米波5G,就是真的遷移到了毫米波的黃金賽道,也不會對工業生產方式產生多大的變革。

按照常理來說,真正能產生變革的技術,應該事類似於工業機器人,3D列印生產與衛星軌道無重力無塵生產設備之類的東西,他們對於工業生產模式的變革事顯而易見的,而5G目前設想的工業生產應用怎麼看都是偽需求。


5G真正能帶來什麼,大家都在摸索。這個有很多的不確定性,不確定性才是工業革命的可能


我對5g的未來不太看好 畢竟3轉4的時候手機和soc也在進步 現在後兩個發展都快陷入停滯了 arvr目前就是笑話 當然我是希望事實可以打我臉


別的不好說,我只知道每次技術革命初露端倪時,大多數的普通人是無法洞察到的,反而會遵循以往經驗來打壓和歧視新技術。早先蒸汽機車跑得還沒馬車快,計算機比房子還大,現在回頭看當時看笑話的人已被歷史碾壓得渣都不剩。雖說乎友的平均學歷比較高,但也逃不過這個規律。

當前摩爾定律快走到盡頭,香農定理、量子計算和聚變能都還沒有實質性的突破和應用,世界科學技術生產力亟待找到新的增長點。5G只是目前能看得稍微清楚點的新技術之一,並不是全部。5G的三大場景中,eMBB是消費者能直接體會到的,也最先上馬。但5G最實用的價值應該是uRLLC和mMTC。任何信息的傳遞都有延遲,網路帶寬總是有限的。無限的信息和有限的速率及帶寬之間的矛盾始終存在。理論上如果信息傳遞的延遲足夠快,連接的網元足夠多,就會有很多新的商業模式。4G最初並不是為移動互聯網設計的,最終卻成就了阿里和騰訊,所以現在下結論說5G沒實用性還太早。

至於智能駕駛,4G時代結合GPS導航和車載雷達,的確也可以實現。但注意這只是針對一輛車。如果所有車都要出行,光靠本地算力和感測器,缺乏網路調度是不可能的。舉個例子,自動駕駛的車可以去超人工駕駛員的車,如果兩台都是自動駕駛,誰超誰的車呢?三台呢…N台呢?沒有強大的網路連接和算力支撐,可能嗎?


這個問題很典型:

判斷A被判斷B背書 -&>

判斷B不可質疑 質疑判斷A就是質疑判斷B -&>

判斷A不可質疑

應用場景有:

5G被第四次工業革命背書

華為被特朗普的制裁背書

一個解答:

首先,質疑B並不是完全否定B,也可能是質疑一部分

其次,質疑A並不會連帶質疑B,可能是質疑一部分B,也可能是切割AB(包括論點、論據、論證過程)

以上,如果你覺得不對,那也是我對 ^^


4G剛出來時有誰會預知到移動支付,自媒體行業,共享交通工具和外賣行業的崛起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