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平均身高不是很高,如果考慮全家五口人出行,應該對後排橫向乘坐的舒適性更感興趣才是啊。


每個車評人寬度不一樣,而且只有一個人在評車。評測縱向空間可以用拳指來測量,而且車評人的身高腿長可以標出來的,人的寬度厚度沒法標,如果要量橫向寬度,一個人評車的話只能張開手臂,量手和門板的距離,但則一件,車門內飾板的一些造型可能坐起來很寬敞而量起來很窄,這樣的話主觀性太強了。某名字是數字的車評人又被針對了……
全家五口人出行,現有五座車坐著都不會舒服,無非是程度的區別。眾泰有款抄fiat multipla的,似乎每排三個人。不過我估計你不會買。


要追究這個問題,我覺得首先要反推一下評測的出發點:其一、為消費者提供參考,給不能到現場/還未到現場試乘試駕的消費者一個直觀的感官結果;其二、為汽車廠商提供一個參考。其他出發點不表,本回答不討論任何拿錢評測的問題,基於完美簡單假設。

現在就到問題的關鍵了,為什麼後排橫向空間測評很少或者幾乎沒有?

在這兒,我們再次剝離非關鍵因素,即車架和內飾對車輛內部橫向空間的影響,假設從D級車到A級車這些都是一致的,換言之,假設車輛寬度即直接反應內部橫向空間。

我們可以大致對比一下汽車寬度的參數:

D級車標杆賓士S級寬度為1899mm,7系寬度為1902mm,A8寬度為1949mm;

C級車E系L寬度為1854mm,5系L1860mm,A6L1874mm;

B級車蒙迪歐1854,邁騰1820,雅閣1845;

A級車科魯茲1786,速騰1778,卡羅拉1775

D級以上,A0級以下就不對比了。

從消費者角度,根據以上有限的樣本數據來看,最常見的A級車與豪華的D級車之間差距最大也不過174mm,而且這還是跨多級對比;同級對比來看,差異的程度對乘坐的影響已經小到基本可以忽略不計,而像填充物材質,座椅進深(腿部支撐),座椅及背靠角度,後排中間突起程度、人體工程學設計、能否加熱通風(特定區域、特定時間需求)等等因素反而更值得關注一些。

那麼從廠家角度呢,車輛要做長顯然比做更寬更具有經濟效應,因為相比後排坐人,後排坐滿人的概率相對較低,做長很明顯就能感受到,做寬就顯得不那麼理想了。況且坐人較多的會考慮MPV或其他車型,沒有誰買普通三廂轎車是為了隨時裝滿人的。

那麼就導致最終的結果是,寬度在一個相對合理的範圍內,大家都卯足勁拉軸距去了,所以測評對這一塊也沒怎麼關注。


現在的轎車。橫向三人都不舒服。。不需要評測。
兩廂車 三廂車 五座 七座 MPV


想知道既然題主關注這個,那麼什麼車的後排坐三個人會舒服?如果是MPV,存在不舒服的嗎?
車身的寬度基本就能反映出來,不像縱向空間,軸距都不能完全反映出乘坐空間


這個比較難,首先汽車網站在測評時沒有這麼多「人」,老的少的肥的瘦的,要貼合用車場景,比較不理想,其次測評出稿周期較短,且地點不固定,即使有足夠對象,也難以「帶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