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和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蔡澈雙方就smart全球範圍內聯合運營正式簽約成立合資公司,雙方各持股50%,合資公司總部設在中國。

根據合資協議,全新一代純電動smart將由梅賽德斯-奔馳的全球設計部門負責設計,吉利控股全球研發中心負責工程研發。新車型將在中國的全新工廠生產,預計2022年開始投放市場並銷往全球。

在研發規劃方面,smart未來產品陣容還計劃擴展到快速增長的緊湊級別車型細分市場。在2022年推出全新車型之前,戴姆勒將繼續在法國漢巴赫工廠和斯洛文尼亞新梅斯托工廠生產smart現有車型。

吉利與戴姆勒的“姻緣”,可追溯到去年的收購事件。一年前,吉利豪擲90億美元,這引得外界的無限遐想。媒體圈普遍認爲,吉利與戴姆勒的合作只是開始,只是誰也沒想到,切口是從smart開始的。

不過,兩者合作中間也並非一帆風順。蔡澈也公開表示,對與吉利的合作持開放態度,但戴姆勒在中國市場任何涉及銷售或者研發等領域的新合作,都將首先和北汽通氣並得到北汽的許可。但是,從戴姆勒與吉利合作投資出行公司,再到此次共同聯營smart。北汽從未公開表態。

另外,戴姆勒對中方的兩位夥伴態度一直很神祕,3月26日晚間,北京汽車發佈公告稱,戴姆勒同戴姆勒大中華以及北京汽車共同對北京奔馳進行增資,合計8.93億美元。增資後,北京奔馳的註冊資本將增加至32.13億美元,而股東三方的股份佔比仍然保持不變。同樣也在這一天,外媒報道稱戴姆勒即將達成一項協議,將旗下Smart品牌的50%股份出售給吉利汽車,雙方將在上海車展之前確認出售股份一事。目前,這一消息尚沒有得到戴姆勒和吉利官方的正式迴應。

外界認爲,戴姆勒一直有國產smart想法。去年7月,長城與寶馬正式簽署合資經營合同,雙方將建立合資公司“光束汽車”合作生產MINI電動車,推進MINI品牌的電動化進程。而作爲戴姆勒旗下的小型車品牌,戴姆勒也一直有將Smart國產電動化的打算,但是這兩年與北汽合作的“smart國產”項目似乎並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2018年,奔馳及Smart品牌在全球範圍的銷量爲244萬輛,同比增長0.6%,其中,Smart品牌的銷量僅爲12.9萬輛,同比下滑4.6%。據金融分析師們預估,作爲奔馳旗下的獨立品牌,Smart品牌自1998年前創立以來,21年間從未實現盈利。美勒茨銀行預計,Smart品牌累計損失約40億歐元(約合303億元人民幣),年損失在2億歐元(約合15億元人民幣)左右。

與虧損形成對比的是Smart在中國境遇良好,2018年,Smart品牌在中國的銷量達到2.8萬輛,同比增長12%,與2017年8.6%的同比增幅相比,增速再獲提升。

戴姆勒即使不出手smart,它也會有新的打算。根據公司規劃,smart將逐步轉型爲純電動品牌,並於2020年在歐洲市場針對所有車型推出純電動版本,實現全面電動化。

有外界分析,稱吉利對smart國產早有所準備。在2018年12月,湖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公告稱,同意浙江吉利汽車有限公司在武漢市建設武漢分公司年產15萬輛乘用車項目。該項目總投資90.44億元,計劃2019年初開始建設,2021年底完工。建成後,該工廠將形成15萬輛乘用車多品種混流生產產能,其中包括傳統燃油車、純電動車型以及混合動力車型。

當時,關於吉利新工廠的用途,業內曾有兩種猜測,一種爲該工廠將首次在中國生產路特斯品牌車型,並同時基於沃爾沃平臺打造超豪華轎車與SUV;另一種則爲該工廠將生產吉利與戴姆勒的合資電動車型。從時間上看,吉利武漢新工廠的竣工時間正好可以滿足smart品牌國產新車型的投放需求。

2020年smart將轉型成一個電動車品牌,但目前其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體量一直很小衆,2018年全年銷量僅萬輛出頭。選擇與吉利汽車合作後,吉利在供應鏈、地方資源等方面的強大體系優勢將保障smart在中國市場擁有長足的發展,同時中國全球最大新能源銷售體量也將爲該品牌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編輯:於建平 主編:趙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