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國威(來源:中國廣告雜誌),本文是作者授權九卦金融圈發布。

做營銷,市場部對CEO,乙方對客戶,要像對待小孩一樣耐心。

「我們做了一個針對競爭品牌的營銷戰略。」你激動地對老闆說。

「然後呢?」 老闆不溫不火。

「我們找最棒最便宜的公關公司做創意。」

「然後呢?」

「我們自媒體引爆,大號轉發,百萬級傳播。」

「然後呢?」

「我們用最權威的第三方監測報告證明這個戰役的效果。」

「然後呢?」

小孩不停地說然後,是因為你給的東西不是他真正想要的。

一定要說出「我們現在就去買冰激凌」,他才眼睛一亮。

老闆和甲方要的冰激凌,就是銷售。

當然,不是所有的小孩都那樣任性,暫時沒有冰激凌,你可以給他看動畫片,發一塊糖。老闆跟小孩一樣難搞的是,任何短暫的滿足,都要指向最終的冰激凌。老闆比小孩更講道理的地方,是他允許美好的感覺逐漸建立起來。

關於營銷要做品牌還是做銷售,是一個永恆的問題,一個並非非此即彼的問題。

任何把這個問題極端化的提法,如「凡是不以銷售為目的的營銷都是耍流氓」,其實是強烈呼籲效果衡量工具的迭代更新。

我們知道:並非每一個傳播活動都一定直接產生銷量。

我們也知道:不與實效掛鉤的營銷是無用的營銷。

關鍵是,實效除了直接銷售量以外還有哪些維度?

B2B產品的高客單價和非高頻購買(此處重點談中型B2B,像波音空客這樣客戶範圍極其明確的大B,電子元器件這樣客單價低採購電商化的小B,不在討論範圍內),你往往不能迅速看到營銷活動的直接銷售轉換,即使是訂貨會上當場下單,也要經歷一個合同簽訂,交付、安裝、付款、服務等複雜的意向簽約後的流程。

B2B做到或接近品效合一,可能要考慮這樣幾個方面:

定位+ 長期品牌戰略

內容「新玩法」傳播產品功能和行業洞察

數字工具打通線上線下CRM

大數據工具監測營銷效果

定位和長期品牌戰略

這個毋庸置疑,市場環境變了,可以表達的東西更多,但是B2B產品功能化特點強,定位選擇不像礦泉水、醬油、衛生巾那樣過於多樣,你完全可以用差異化、對立、跟隨、品類思維等傳統方法做產品定位,圍繞定位做傳播。

如果問你,IBM是做什麼的,你可能說電腦、伺服器、大數據,不對,沒關係,你不一定是IBM 的潛在用戶。 IBM的定位是「認知商業」,用大數據、人工智慧方法為企業提供管理解決方案,也可以說,IBM是技術驅動的諮詢公司和營銷公司。

IBM已經佔據了認知商業這個詞,儘管我覺得不如「商業人工智慧」更容易記。

2012年愛普生推出一種新款噴墨印表機,把原來需要不斷更換的墨盒改成加墨水。在傳播中可以講更省錢更方便。但是愛普生決定開創「墨倉式印表機」這個品類,率先啟用品類名,傳播瞄準職場女性,以她關注的場景創造傳播:家庭、辦公、時尚、生活、禮物、節日、親子。

愛普生一度佔領了這一品類市場的90%,後來其他品牌也推出同類產品,但是墨倉式印表機就是愛普生這個概念已經深入人心,愛普生至今仍然保持這一細分市場領先。

B2B品牌戰略的誤區是大而全,「環保解決方案提供商」,「讓中國人自豪的產品」,檢驗品牌戰略的有效性也很簡單,就是你解釋出來人們能不能聽進去,銷售能不能很容易地對客戶講,發公眾號人們願不願意自動轉發,口號講出來潛在客戶是不是有感。

當然,有些特別牛的公司可以玩大,中國商飛製造中國大飛機,它說什麼都可以,中國航天科工做導彈和宇宙飛船,它說什麼都可以。你要是沒有這麼明顯的無人質疑的優勢,還是要想想能打動客戶的定位和傳播話術。

內容「新玩法」傳播產品功能和行業洞察

B2B企業的產品戰略一般都很清晰,難在持續傳播不好做,產品不好玩。 所以,老闆和甲方總是問你,還有什麼新玩法?

任何新玩法都要與產品和行業洞察聯繫,可能有這些方法:

新媒體風格的產品介紹

一家公關公司為工業印刷機寫公號文章,有想法的操刀小朋友給這個印刷機寫了一封充滿人情味的信。產品介紹不僅給使用者看,還要給不懂產品的決策者和影響者看,這是B2B營銷多元客戶特點決定的。

直播

手術直播,火山爆發直播,產品現場應用直播,挖掘機搬到電視直播間表演抓酒瓶,都廣泛用於B2B相關產品的傳播,適合專業人士和公眾等不同範圍人群的傳播,可高調稱為「新玩法」哄老闆開心且具備實效。

跨界場景設置

B2B工業產品很枯燥,不直觀,特別是用在系統里的產品,外觀都不好展示,所以最好一步步從產品搭橋,搭到讓目標客戶有實際感觸的情景。英特爾在這方面花樣很多,他們把感應器放在莎士比亞戲劇演員的全身,喜怒哀樂投射到大屏幕上,讓精靈形象具有人的生動狀態。 英特爾還會把晶元的計算效果在電腦遊戲、時裝設計等場景中呈現。

創新行業論壇

做論壇是老套路,聽起來枯燥但對B2B很有效。 加上創新兩字,是在傳統行業論壇基礎上考慮抓熱點,抓客戶新需求點,還有跨界。 一帶一路除了銷售設備有沒有金融合作機會?雲計算公司跟汽車零部件公司能談些什麼? 房地產、養老、保險公司能碰撞出什麼新的火花?

發白皮書

這不算什麼「新玩法」,但老玩法也可以做出新花樣。我認識的一個營銷技術公司,一年發60多本白皮書,講不同產品、產業、技術的發展現狀,在線上徵集的銷售線索,佔到整個公司線索的60%以上,對一個新公司,這省掉多少營銷成本?

2C的新玩法很多,2B可以借鑒,但是2B要注意品牌調性和客戶群體。製造大飛機的中國商飛,做宇宙飛船的航天科工上抖音,你覺得哪裡不對吧。當然,中B和小B完全可以考慮這些新平台。

數字工具打通線上線下CRM,這是B2B營銷實現品效合一的關鍵步驟

最簡單的做法,是讓你企業的微信公眾號具備對話和服務功能,用戶對你內容的反饋可以跟蹤,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強調行業洞察、白皮書這類內容,與感悟類雞湯文不同,有價值的行業洞察會促使潛在用戶行動,比如下載白皮書,下載PPT,完成之前,讓他留下聯繫方式,隨後用系統或人工方式追蹤。

現在市場上已經有技術相對成熟的工具如騰訊企點、時趣互動等可以購買使用,困難的地方在於企業CRM系統的數據清洗和整合,企業原有系統,如人工輸入的信息,外企使用的Salesforce, 思科等與國內社交平台不能打通的系統,整合這些平台和數據要在內部花的時間,還有客戶信息隱私等法律問題,都比單純解決技術問題要費勁得多。

理想的狀況是

用戶在百度上搜索你的產品,在你官網上的行為,閱讀公眾號後的反饋,註冊登記,參加線下活動微信註冊,下載活動PPT的記錄,所有這些數據整合以後提供的清晰用戶畫像和行為軌跡,讓你更有效地跟蹤用戶,完成營銷到銷售的轉化。

大數據工具監測營銷效果,回到那個老話題,B2B營銷不能直接帶來銷售的部分,怎麼衡量效果?

在使用傳統效果檢驗方式,如閱讀量、點贊量、媒體權重分析之外,可以引入新的技術工具。

2017 年營銷界一個爭議很大的話題是百雀羚的長圖廣告,主打「與時間對抗」「一鏡到底」的民國諜戰風廣告,相關傳播合計達到3000萬以上,但是有人認為這個廣告只帶來萬分之八的銷售轉化率,效果並不好,白花錢了。

而如果看百雀羚品牌在一段時間內好感度提升,以及階段時間內銷量提升,就可以把品牌營銷看作一次次的種草。 一家叫做「數字品牌榜」的公司發明了「品牌值」「心智佔有率」等維度, 用微博、微信、頭條、知乎四大國內主流社交媒體平台上的用戶行為和UGC內容,用智能演算法為品牌的實際表現做直觀呈現。

根據「數字品牌榜」的統計,百雀羚的心智佔有率在市場佔有率最高的三大國產護膚品品牌中,從2016年的26.48%上升到34.29%,5月9日的廣告刷屏讓百雀羚的數字品牌值較前一日上升49%。

在這些營銷效果數字後面,是一個實際的銷售數字:2017年雙十一當天,百雀羚天貓旗艦店單天單店以2.49億元的成交額,力壓自然堂、蘭蔻、雅詩蘭黛等國內外品牌,佔據了雙十一美妝行業榜首,實現三連冠。

這雖然是一個B2C的案例,但是對B2B來說,品牌美譽度變化更準確的數字衡量,與銷售的關係,可以嘗試用新的工具更有效地衡量。

我經常跟同行們說,B2B營銷特別寂寞,人少、錢少、資源少,但是營銷人要守住底線:我們不能忍受無趣,不能放棄嘗試。

著名營銷人,環時互動的金鵬遠說:「我不知道哪塊雲會下雨,所以我不停地布雲。」

新世相創始人張偉不斷強調,要在嘗試新動作中培養團隊的「手感」。

等著下雨和主動布雲,場外觀戰和上場投籃鍛煉手感,你選哪個?

(文章中的圖片均來源網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