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过桥米线和汽锅鸡就是许多外省人对滇菜的全部认知。一直到《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大家才突然发现,原来云南也有如此众多原生态和多样化的美食!

滇菜,也就是云南菜,它并不属于中国八大菜系,只归于小众。但和川菜、粤菜这些「大菜」相比,它又能不拘泥于传统烹饪方式,更多强调的是食材本身的新鲜,这其实也是与云南多样的地形和气候紧密相关的。

在云南,有句谚语口口相传:「绿的都是菜,会动的都是肉」,与川菜浓艳色彩和对味蕾的刺激不同,注重酸辣,且鲜嫩清香的云南菜多以野生为主,独特的本味就成了其特色。

所以,题主问到的「滇菜的代表菜」,壹周君就班门弄斧了,按照滇菜的地理位置和口味,分成的三个子菜系来推荐几道??

首先是滇南,包括了红河、文山、玉溪等等这些区域,代表菜是过桥米线,汽锅鸡,鸡丝草芽以及石屏烧豆腐。

过桥米线这道世人皆知的美味就不提了,就来说说汽锅鸡。

早在清朝乾隆年间,汽锅鸡就在滇南地区开始流传,做法是在汤锅里面放汽锅,大汤锅里面放满清水,然后把鸡块放入汽锅里,单纯地通过蒸汽将鸡蒸熟,因此食材最后为蒸汽所凝成,原汁原味,嫩香清鲜。

此菜的卖点就是「汽锅」,而且必须是采用建水出产的土陶蒸锅才算正宗。

然后就是滇东北,包括了昭通、曲靖,因为靠近四川省,所以口味与川菜接近,代表菜是:宣威火腿,沾益辣子鸡,还有烧饵块。

记得《舌尖上的中国》就出现过诺邓火腿,它与宣威火腿、鹤庆圆腿一起被称为「云南三大火腿」。但实际上,诺邓火腿都是家庭小作坊的自产自销,产量极小,你真正能吃到嘴里的,还是宣威火腿。

宣威火腿外形像极了一个琵琶,个头大骨头小,瘦肉呈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头显桃红色,因此常常被称为「云腿」,用它做出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金钱云腿」。

还有沾益辣子鸡,是滇菜代表之一,可谓「不吃辣子鸡,白来彩云南」

最后就是滇西北和滇西南两地啦,包括保山、丽江、大理,版纳等地区,因为靠近缅甸,所以菜品口味多变,代表菜有:傣族菠萝饭、佤族鸡肉烂饭,红焖竹鼠,夹沙乳扇这些。


我说我知道的吧;丽江粑粑

竹筒鸡,云南哈尼族的传统名吃。

云南春卷是一个比较普及的大众小吃。

腾冲坛子鸡


我在云南四十余年。云南省(简称滇)兼具寒,温,热带特点。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民谚。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造就众多分繁的民族。同时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及各种野生食用菌等。先说个小故事:1920年个旧人孙三到昆明开设仁和园,专卖「过桥米线」。以味道香鲜,色彩艳丽,营养丰富,吃法特殊广受流传。早在清乾隆年间(约1785年)建水即有扬沥锅(由扬沥创制,用建水土陶锅)制作「三七汽锅鸡」成为一道云南风味滋补名菜。

言归正传,大家熟悉的就不说了,说点特别的民族菜谱:「三七、虫草」汽锅鸡、西畴壮族岜汤鸡、傣族清撒、宜良烤鸭、清蒸金线鱼、九转肥肠、煳皱肘子、椒盐竹蛆、西畴人工挂面、如意鸡?、鸡哈豆腐、火夹清蒸乳饼等等太多就不说了哈。


滇本边陲,山峦纵横,大河奔流。气候多样。

自古偏居一隅。族群杂多。

所谓滇菜。一位已逝名厨有一句总结,感觉颇得要领。「滇菜的特色就是没有特色」。即没有川菜那么麻辣。也不像江南那么清雅。还不像粤菜那么生猛。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吃过滇菜,你可能不会有深刻的印象,但绝对不会难吃。

古代充军流放的省外人,来往奔波的商贾。近代避战迁居的流民。都对滇菜的演进产生了影响。云南最有特点的,其实是食材众多。各种食材用合适的方式调理出了相对温和的口味。滇菜我推荐,野生菌,山毛野菜。


云南民族众多,菜品也完全不同,就我五六十年生长在昆明的人认为代表菜是:汽锅鸡、黄焖鳝鱼肉皮叶子、碗豆干粉炸黄条、火夹乳饼、蒸茄子芋头花、高李肉、十锦凉米线、碗豆尖汤煮豆腐肉圆子、臭豆腐蒸瓦罐淹鱼、青蛙跳石板(报玉柱)、粉蒸排骨、套炸茄合、糍粑淑子鸡、红糖木瓜水...


最有代表性的可能是: 蜗居啃猪脚,芝士烤红薯,金牌沙拉乳扇卷,临沧酸木瓜鸡,大理酸木瓜鱼,菠萝饭,景颇鬼鸡,干巴菌,蛀虫拼知了,汽锅鸡,云南烤鸭,素炒野芥蓝,诺邓火腿,过桥米线等,闲时蜗居云南菜里都可以吃到。地道食材,所以好味。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