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6 歲,因反覆上腹痛 1 年,加重 1 周入院。入院診斷「消化性潰瘍可能」,但患者近 1 年體重下降約 3 kg,故消化道腫瘤亦不排除。入院後查腹部彩超示肝臟多發佔位性質待定、子宮肌瘤,糞便常規示 OB( )。

腹部彩超提示肝臟多發佔位,是肝癌?是肝膿腫?還是肝囊腫或肝血管瘤呢?

於是進一步完善腫瘤標誌物檢查,包括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CA125、CA199 糖類抗原,結果均為陰性。完善腹部增強 CT,示胃竇壁增厚、肝臟多發佔位性病變,考慮轉移瘤可能。

不明原因肝佔位

肝臟轉移瘤,即繼發性肝癌,原發灶常發於呼吸道、胃腸道、泌尿生殖道、乳房等處,臨床以原發癌表現為主,血清 AFP 檢測一般為陰性。

根據腹部彩超、CT 及腫瘤標誌物,肝血管瘤、肝囊腫幾乎沒有可能,可以排除,患者無病毒性肝炎病史,無長期酗酒史,根據檢查資料,原發性肝癌基本可以排除,那麼,是不是肝膿腫呢,患者無畏寒發熱,白細胞計數正常,此診斷可能性很小。

CT 提示胃竇壁增厚,糞便 OB( ),且患者有明顯的上腹痛,有一種疾病必須高度警惕,那就是胃腸道腫瘤。

接下來,我們為患者安排了胃腸鏡檢查,胃鏡提示胃竇潰瘍(A1),腸鏡未見異常。雖然胃鏡下考慮胃竇潰瘍為良性,但是為了進一步排除其他可能,在潰瘍周圍取了四塊組織送檢,病檢結果回報提示為炎性壞死組織,伴 HP 感染。

通過抑酸護胃、保護胃粘膜及抗 HP 治療,患者腹痛癥狀明顯好轉。

只是,看著 CT 片上肝臟多發佔位,不禁起疑,原發病灶究竟在哪裡?

原發性肝結核?

疑難病例討論會上,有一個診斷被提了出來,有沒有可能是肝結核?

在臨床上,肝結核較為少見,因缺乏特異的癥狀和體征,故臨床誤診誤治率較高。多數肝結核系全身粟粒性結核的一部分,患者主要表現為肝外肺、腸等結核引起的臨床表現,一般不出現肝病的臨床癥狀,經過抗結核治療肝內結核可隨之治癒。

而原發性肝結核系指結核累及肝臟,並成為其全部臨床表現的原因,或者當發生肝結核時,其他部位的結核病灶已自愈或非常隱匿而未發現,肝臟為唯一發現結核的器官。

於是我們做了一系列檢查,包括 PPD 試驗、結核抗體、血沉、結核γ-干擾素釋放試驗,結果顯示均為陰性。自此,肝結核的診斷也排除了。

意外的發現

找不到原發病灶,為了進一步明確診斷,我們為患者作了超聲引導下的肝穿刺活檢,病檢提示為非乾酪樣壞死性類上皮肉芽腫。至此,「結節病」終於診斷明確。

結節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多系統累及的肉芽腫性疾病,肺部、淋巴結、眼、皮膚、肝臟、血液、生殖系統均可累及。結節病的診斷應符合兩個條件:①活檢證實有非乾酪樣壞死性類上皮肉芽腫;②排除其他原因。

回顧整個病程,導致腹痛的病因還是胃竇潰瘍,而肝結節病則是意外發現。臨床上,肝結節病多無特殊癥狀,無需治療,對癥狀明顯者,可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製劑。對於結節病患者建議 3~6 個月隨訪 1 次,至少 3 年或直至病情穩定。

3 月後患者入院複查胃鏡提示胃竇潰瘍已完全癒合,肝內結節對比之前無明顯變化,予以繼續觀察。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