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仁至慈的安拉之名。一切赞颂全归祂。愿平安与吉庆降诸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他的家眷,同伴们以及所有追随他们的人。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中,我简单阐述了伊斯兰信仰指导下今世与后世的平衡、知识与行为的平衡、内在与外在的平衡、个体与集体的平衡。在这个部分我将继续从其他一些角度讨论伊斯兰的生活方式的中正与平衡。

坚守与变通的平衡

伊斯兰是基于天启的宗教,造物主降示给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启示《古兰》与先知本人生平当中基于启示的言行教导共同成为了伊斯兰的核心参照。古兰启示自其降示便由信士们背诵、传达,后在第一任哈里发阿布巴克尔时期集结成册,严谨保存。14个多世纪以来,没有一个字母发生过更迭,应证了安拉的许诺「我确已降示教诲,我确是教诲的保护者。」(15:9)

由于古兰和笋乃(先知言行)得以被严密保护和延承,伊斯兰的核心教义和信仰基础也因此有了稳固的根基。无论是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穆斯林,无论讲什么语言的信士,他们的信仰都围绕著「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一基本信条。安拉所降示的基于祂超绝智慧和知识的启示以及祂选择和派遣的在生活各方面行为完美的使者构成了一个刚正不阿的准则和参照,不为人的意志而转移,不会因权势或压力而扭曲,其中的重要原则和指导适用于所有民族、所有时代,直至人类末日。先知(愿主福安之)在辞朝演讲中强调:

:

「我之后留下了两件东西:《古兰经》和我的圣行,如果你们跟随其后,你们绝不会误入迷途。」

因此穆斯林坚守伊斯兰信仰的核心参照,即古兰与先知的言行,不把自己的主观臆断和情绪凌驾其上,而是以「我们听到了,我们顺从了」(2:285)的态度,将启示的精神贯穿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容因任何原因去有意或无意地在宗教事务上自作主张、随心所欲、标新立异。

然而,对于信仰根基的坚守并不等同于因循守旧、一成不变。事实上,在伊斯兰文明的早期历史中,穆斯林在人文、科学、艺术、社会的各个领域遥遥领先,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辉煌卓著的贡献。伊斯兰的信仰鼓励信士探索和发现:「你说:「你们应当在大地上旅行,因而观察真主怎样创造众生,又怎样再造他们。真主对于万事确是全能的。」(29:20)此外,伊斯兰在从阿拉伯半岛发源后,迅速传播到了北非、中亚、东南亚等文化各异的地区,却都能跟落地生根,且深入人心,与本地民族良好地融合。由此可见,伊斯兰有著很强的变通性与适应性。

坚守与变通之间的平衡,在于明确哪些不能变更,哪些可以变更。简单来说,关于信仰的原则、功修的方式、教义的解释等,需要谨遵源头,因为这些是造物主的制定,是启示的内容,是我们靠自己无法知道的:「犹如我派遣你们族中的一个使者来教化你们,对你们宣读我的迹象,熏陶你们,教授你们天经和智慧,并将你们所不知道的教训你们。」(2:151)而在其他生活方面的表现形式上,如服装风格、建筑风格、饮食习惯、科学技术等,只要在合法的范围内且不违背信仰的原则,都可以有百花齐放的多元化、在地化。

我们不妨也了解一下在坚守与变通方面的两个极端,也就能够通过避免这两个极端来趋于中正。一个极端是,仅仅了解古兰与先知言行的字面,仅仅背记与继承传统宗教知识,对世界的现状毫不在意,对其他方面的知识毫无了解,以刻板教条的方式使伊斯兰成为了一种凝固的、僵化的古董。另一个极端是,在不了解核心参照的情况下大谈「与时俱进」,为了方便或轻松而随意试图「改革」,国学大师钱穆说「今人率言革新,然革新必先知旧」。也包括把宗教事务中没有根据的、往往是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新生事物当做「变通」,却不知类似这样的改变看似是践行伊斯兰的方式,却实则在瓦解伊斯兰的纯洁性和严整性。

祈求安拉让我们明确哪些需要坚守,哪些可以灵活,谨守中道。

安拉的仁慈与公正的平衡

伊斯兰的学者评价得精彩:「安拉创造天园,体现了他的仁慈,创造火狱,体现了他的公正。」

有许许多多的古兰节文和圣训体现出安拉的仁慈是超出我们想像的,没有任何造物可以比及的,如穆斯林辑录,阿布胡莱勒传述,先知(愿主福安之)说:

「安拉创造了一百份仁慈,其中一份分配于造物之间,除这一份之外的他都保留在他那里。」

有人也许因此会觉得,既然安拉如此的仁慈,他的仁慈是世上所有仁慈总和的百倍,那他怎么会惩罚我?那他怎么会忍心让我在后世受苦?他一定是说说吓我玩的吧?那我何妨为所欲为?

试看在古兰开端章中,紧跟著「至仁至慈的主」的是什么?是「 报应日的主」。这恰恰是提醒持上述想法的人,没错的确安拉是非常仁慈的,但他也是非常公正的,他的审判是不会偏颇的,也是不会疏漏的。恶言和恶行,自然是有其相应的结果的。因此安拉在古兰中也多次提醒人们:

「依据从主降示的明证者,与那为自己的恶行所迷惑,而且顺从私欲者是一样的吗?」(47:14)

「难道我使归顺的人像犯罪的人一样吗?」(68:35)

另一些人也许更著重注意了关于火狱和刑罚的种种描述,于是闷闷不乐,甚至愤愤不平,抱怨说,这是什么神?干嘛这么暴力?干嘛老恐吓人?干嘛要这么严厉地惩罚祂亲自创造的造物?

他们往往忽视了,惩罚并不是安拉所想要做的事情:「如果你们感恩而且信道,真主何必惩罚你们呢?真主是博施的,全知的。」(4:147),他们也许忘记了,安拉规定给自己的责任,是仁慈,而不是惩戒:「你说:「天地万物是谁的?」你说:「是真主的。」他曾以慈悯为自己的责任。」这一节紧接著说明,在后世将受到惩罚的人,不是安拉亏枉了他们,是他们亏折了自身:「他必在无疑的复活日集合你们。亏折自身的人,是不信道的。」(6:12)

因此一个穆斯林既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安拉的慈悯,期望美好的天园,同时也需要提醒自己后世公正的审判,谨防火狱的刑罚。在这两者间找到平衡时,一个人就有了一种强有力的、可持续的、有韧劲的行善止恶的动力。

自力更生与托靠安拉之间的平衡

2517

阿纳斯·本·马力克传说:一个人说:「安拉的使者,我应拴好骆驼,再托靠安拉,还是不栓它,只托靠安拉?」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拴好骆驼,托靠安拉。」

提尔密济辑录 2517

我们知道安拉是全能的,祂若希望骆驼远走,即便栓了再紧的结,它也一样可以离开;祂若希望它留在原地,即便完全没有任何限制它的因素,甚至再加上食物和水的诱惑,它也会纹丝不动。然而先知(愿主福安之)的答案提醒了我们,我们在今世中的角色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是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

「拴好骆驼,托靠安拉」这个道理跟中国文化中的「尽人事,知天命」大同小异,于是有些中国穆斯林也说「尽人事,知主命」。

没有信仰的人,或信仰薄弱的人,会觉得自己的成功,成就,都是自己的功劳,都是自己的聪明智慧、辛苦工作赚得的,这就像古兰中提到的戈伦一样:「 他说:「我获得这项财富,只是因为我有特殊的知识罢了。」」(28:78)姑且不说我们的任何成功都需要许许多多微妙的机遇相辅,很多客观条件是不在我们掌控之内的,即便是我们常以为在我们掌控之内的、主观的因素,譬如我们的视力、听力、双手、大脑等,本身也不是我们赚得的。在出生前,我们有做什么工作以赚得健康的身体和各种器官吗?这样思考我们就会认识到,原来我们所有做成的事情,本质上都是由于安拉的援助与许可,是祂使我们有能力做成,而非完全凭我们自己的力量,我们自己本身是毫无任何能力和权力的。有人会问,那些不相信甚至不知道安拉的存在的人,安拉为何也要援助他们做成事?这一方面是安拉的仁慈,祂在今世给所有造物提供供给,也是一种提醒,帮助有理智的人认识到祂的存在并归于崇拜祂的正道,再次,也是一种考验:「你不要觊觎我所用以供给他们中各等人享受的,那是今世生活的浮华,我用来考验他们;你的主的给养,是更好的,是更久的。」(20:131)

另有一种人,「托靠主」、「因沙安拉」时刻挂在嘴边,却鲜有行动。说「托靠主」却不认真学习的学生,说「托靠主」却不勤劳的商人,说「托靠主」却不付出努力,不做出改变,这些人没有理解「托靠」也没有在真正的「托靠」。人力范围内能做到的尚未努力去做,怎么能期许神力的襄助?用比较搞笑的语法说,如果安拉什么都替你安排好你什么都不做,要你何用?

当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的族人燃起大火欲烧死他的时候,安拉没有立即降大雨或冰雹熄灭火焰,而是待他英勇无畏地进入火焰时,安拉才说「「火啊!你对易卜拉欣变成凉爽的和平的吧!」」(21:69),于是他毫发无损。当穆萨(愿主福安之)带领以色列的子孙被法老的追兵追击时,安拉没有派遣天兵天将摧枯拉朽般毁灭掉法老的军队,而是待穆萨和族人被追到红海边,走投无路之时,「我启示穆萨说:「你应当用你的手杖击海。」海就裂开,每一部分,像一座大山。」(26:63)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迁徙离开麦加前做好了所有可以想到的准备工作,选择了最不易被察觉的时间,也用了绕行弯路的方式,避免麦加人的追袭,而非大摇大摆在众目睽睽之下出现,只持「托靠主」之念。

认识到结果完全由安拉掌握,但我们需要尽己所能地完善过程,就靠近了「拴好骆驼,托靠安拉」的平衡,就不会因顺境而狂喜,也不会因挫折而极悲,就会有一种又积极又坦荡的情怀,又谦卑又勤奋的态度。

篇幅和时间关系,这篇暂时就写到这里。祈求安拉让我们效仿先知(愿主福安之)的优秀榜样,不断靠近中正的、平衡的、温和的方式,也即伊斯兰的本质特征。

一切赞颂全归安拉,全世界的主宰。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