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近日稱,如果兩岸不接觸、不坐下來談,"只是在遙遠的角落裏面,去猜對方的意圖,那真的是很危險的事情"。熟悉島內政治的人都知道,自蔡英文上臺後,此論調三不五時就要刷個臉。如果以前大抵是空泛,此番蔡女士爲她理想中的兩岸對話找到了參照:朝韓首腦會晤。

蔡英文宣稱,金正恩與文在寅互稱對方總統和委員長,兩岸領導人也應該這樣相互"尊重"、"對等"談判、不設任何政治前提。言語間將所距不遠的"習馬會"政治前提任性抹去,卻暗自比附國與國關係。這哪裏是"不設前提"?分明是坐實"臺獨"立場。

朝韓首腦會晤何也?兩國間就改善南北關係、緩和軍事緊張狀態等展開會談,爲實現朝鮮半島和平而共同努力。對話主體是兩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朝韓同作爲聯合國成員國,獲國際社會廣泛承認。兩岸領導人對話何也?作爲中國尚待統一組成部分的臺灣,與擁有聯合國唯一合法代表權的中國大陸,將體現一箇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作爲對話前提的安排。

蔡英文豈能不知,就在其上臺前不久的2015年11月,兩岸領導人實現的歷史性會晤,離不開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更離不開兩岸雙方將"九二共識"作爲共同政治基礎的前提,是雙方長期共克艱難、積累政治互信的水到渠成。"習馬會"上,習近平與馬英九互相稱呼對方爲"先生"的做法,纔是充分考慮兩岸現實、體現相互尊重的務實安排。

反觀蔡英文上臺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肆意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政治基礎,放任縱容"去中國化"的"臺獨"分裂活動,幹擾阻撓兩岸交流合作,製造兩岸對立。譭棄此前得來不易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局面,導致兩岸關係倒退。在兩岸缺乏政治互信,甚至對峙升級的情況下,還要揣着明白裝糊塗,否定"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卻強安個"一邊一國"的前提,如此偷樑換柱,夾帶私貨,當真以爲別人看不出來?

蔡英文在"坐下來談"的喊話前,還發表了對時局的看法。她認爲近來在亞太區域發生的事件,尤其跟臺灣有關的,大陸方面所做解讀很多都爲負面,存在着"誤判",這對雙方關係穩定"確實是很大的挑戰"。

而當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大肆鼓吹"臺獨",接連宣稱自己是"臺獨工作者"、"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時,蔡英文卻聲稱,賴清德是"務實"和"維持現狀"。一面打着"維持現狀"的幌子,一面緊鑼密鼓地搞"務實臺獨",如此赤裸裸的兩面三刀,蔡英文是否也對大陸的判斷力存在誤解?

近來大陸在臺灣海峽的實彈射擊軍事演習、軍機繞臺等,傳遞出清晰明確的信息,即大陸方面有決心和能力挫敗"臺獨"分裂行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如果"臺獨"勢力繼續恣意妄爲,大陸將進一步採取行動。

需要對破壞臺海和平穩定、製造兩岸緊張對峙承擔全部責任的蔡當局,面對大陸方面的接連警告,仍不改"空心"本質,延續其一貫"坐下來談"的論調。從選戰前後到現在,這句全無誠意又愈見卑劣的喊話,每每被蔡當局用來惺惺作態和推諉責任,卻只能顯出其與大陸缺乏對話渠道、全無問題解決之策的尷尬醜態。

值得關注的是,4月27日朝韓簽署《板門店宣言》之際,正是兩岸汪辜會談25週年。據說馬英九執政期間,韓國曾派人到臺灣,就兩岸交流和談經驗來取經。此一時彼一時,曾爲朝韓稱羨的兩岸關係,如今被蔡當局一手敗壞。

蔡英文口口聲聲主張"朝韓模式",爲何不細說重頭,學習曾爲朝韓效法的兩岸關係發展經驗,回看兩岸互動一路走來,非執"九二共識"不能興,拋棄"九二共識"必可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金鑰匙、檢驗兩岸雙方善意的試金石皆在於斯。

回念"習馬會"之際,兩岸局勢向好而近,如今卻因蔡當局一意孤行而漸行漸遠,日益嚴峻。奉勸蔡當局早斷妄念,以免兩岸關係如其所言般太過"遙遠"而終至地動山搖的"危險"境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