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毛毛

图片:网络


- 1 - 


前两天,我在YouTube上看到了一则特别「直男」的视频。短短十几秒钟,却看得我白眼没翻到天上去!


那是日本在线教育平台U-CAN上个月投放的广告,鼓吹新手妈妈趁着产假多考考证。当妈的朋友们,请感受一下这个画风:


阳光温暖地倾斜下来,宝宝乖乖地躺在婴儿床上睡得又香又甜。


妈妈轻轻地给他盖上了小被子,然后坐到书桌前,开始读书记笔记。她想在产假期间,通过资格考试。



老公捧着个杯子走了过来,温柔地跟妻子说,「不要工作太辛苦喔~」


妻子用力地点了点头,露出了灿烂的微笑,表示她觉得这很有趣。



随后,就打出了励志满满的广告语:努力工作很有趣!U-Can!



——这广告,真是窗明几净、真是明媚积极、真是……啥玩意儿?导演怕不是对妈妈这个群体有什么误解?


片子想倡导妈妈们好好利用假期,提升自己,但好像把产假当成了小学生过寒暑假。


果然片子一播出,很多妈妈就忍不住在Twitter上怒怼:


这片子会让人以为,产假=有时间考证吧!


搞笑,明明连吹干头发的时间都没有。


这种休产假的时候考个什么证吧的广告,很打击我…上厕所都没空,每次都要火速扑完冷掉的饭…难道不才是育儿的现实吗?



把「妈妈」的角色塑造得那么轻松愉快就能胜任,难怪看得大家这么生气。


脱离了实际的鸡血,就变成了毒鸡汤。


- 2 - 


「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样样不离它。如今七字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一地鸡毛的,才是绝大多数妈妈真实的生活。


剩下的,是那些无法与人言说的糟糕情绪。根据《新妈妈情绪蓝皮书》的调查:


中国每年有1500万以上的新手妈妈,产后体内的雌性激素会呈断崖式下跌。


其中60~80%会陷入不同程度的抑郁,近20%会发展为临床抑郁症。


我们的后台经常会收到很多新手妈妈的留言。她们的痛苦基本分两种。一种是生理上的,小A说,她经历了剖腹产、伤口痛。各种头晕、贫血、高烧、毛囊炎也接踵而至。


老公和婆婆心疼她,劝她别再纯母乳喂养。但她听说只有母乳才健康,为了给宝宝最好的,她咬牙坚持亲喂,每天都严重睡眠不足。


还有一种是心理上的,小B说,她产后甚至一度想寻死……



这些故事看得我胆战心惊,但毕竟隔着屏幕,我无法真正感同身受。——直到春节期间,我去了朋友叶子家。


推开门的那一刻,那种妈妈特有的育儿焦虑就扑面而来。


叶子在客厅安置了一整面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几百本厚薄不一的育儿书。原来的茶几啊茶具的,则都被推到了一边。



叶子的女儿出生三个多月,老公和婆婆帮忙,她有了点时间可以看书,看得全是母婴科普。


叶子说,她买全套全套的书单,孩子一睡着就翻一翻。书上写到孩子2个小时睡一觉才正常,所以一旦她女儿3个小时还没睡,她就紧张得不行。


而只要孩子醒着,叶子就一定要跟她做互动,按摩、念书、放音频。生怕耽误一会儿,就会错过孩子发育的关键期,失去和孩子深厚的连结。



可孩子还不会说话,这种交流注定是单向的。你不知道宝宝哭了是饿了还是尿布湿了,丢出去的东西得不到回应,只能拼命学。


于是到最后,叶子越来越焦虑,累得不行,她说,「我只是想当一个合格的妈妈」。


- 3 - 


「二三(月)擡头笑认妈,四五翻身辩声佳,六七会坐学咿呀」……这些书本告诉了叶子,她的孩子将会面临什么,却从来没告诉过她,她自己将会面临什么。


所以她所有的神经都被宝宝牵动着。一个人连自己的声音和感受都忽略了,更何况身边的其他人呢?


婆婆说,自己以前也没看什么书啊,不也把孩子带得好好的?——但叶子觉得那是上一辈的经验,放现在根本不适用。


老公有时候劝她,「没事的~孩子总会自己长大的。」——但那语气,怎么听都觉得站着说话不腰疼。


别人的意见开始变形,甚至连安慰都像在否定自己。有天晚上,叶子刚要睡着,就被孩子的哭声吵醒了,只好拖着疲惫的身体去给孩子换尿布。


其实她几乎每个小时都要起来一次,但考虑到老公第二天还要工作,所以从来不叫醒他。


但第二天,她却看到老公打着呼噜睡到了9点,爬起来就大咧咧的从尿布上跨了过去。


那一瞬间,叶子崩溃了!心里的委屈和怒火全都蹿了上来:


你看到了为什么都不把它捡起来?


你从来都看不到,你们所有人都看不到我有多辛苦!你就只会整天躲在公司里工作,什么忙也帮不上!


老公愣了几秒,然后说,「我没戴眼镜……如果你告诉我,我肯定会捡起来的。晚上换尿布也可以叫我帮忙。」



这件事让叶子很自责。但这真的能怪她吗?是她太敏感、太矫情、太小题大做?


妈妈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和孩子骨肉相连了10个月的人啊,尽管在这之前,她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女孩。


成为妈妈是自己的第二人生,身体、角色、重心、人际关系突然全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但所有人都觉得女性自己会迅速适应,甚至包括妈妈自己。


新妈妈的真实处境不总像考证广告里那般岁月静好——「为母则刚」是一句美好的谎言,所有的新妈都需要关注和支持。


为了让更多妈妈看见自己的底层情绪,我们做了一门课,《新妈的第一堂心理课》。


- 4 - 


这门课推出之前,我们邀请了5位内测官来做体验。她们中的好几个人都是狂热的育儿理念追求者,关注了几十个××妈妈、××爸爸的公众号。


有人还有自己的「妈妈群」,就是分享怎么育儿的微信群。她说自己刚进群时觉得太好了,终于找到组织了!群里会有那种群主,出来免费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她看到好的就一条条收藏。


但是这种爆炸式的信息,基本上还是在围绕怎么应对孩子,用什么纸尿布啊小孩子吐怎么办啊,而关注不到妈妈自己。


而新妈心理训练营不一样,它不提供任何育儿模版,但却帮助她们「更好地了解了自己、然后是自己和孩子的关系。」



关注Momself比较久的老粉应该都知道,我们的老板崔璀也一度有过产后抑郁情绪。但在试听完这门课后,她说:


马老师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了5年前。


如果当时有这样的产品,也许我会少走很多弯路,产后抑郁情绪也会更快的缓解。


所以今天,我们正式上线了这门课。


它不是纯粹的音频课,而是一个训练营。由英国牛津大学正念导师马嘉瞳带领,还有多位助教。



训练营的意思是,你会收到很多问候(包括早上7点的打卡提醒),但不会有责备;


你会遇见很多跟你一样的新手妈妈,但你们不是为了分享怎么正确育儿,而是自己的当妈感受;


你还是会因为哄不好宝宝而烦躁,但一次次训练下来,你会在烦躁时发现自己的情绪,并且开始告诉自己,「我安慰不了宝宝,所以现在有一点烦躁。」


——相信我,这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你正处在备孕至产后两年的阶段,或者你身边有爱的人处在这个阶段,你可以来感受一下。


我们会用21天时间,陪你踏上新手妈妈的全新旅程。让你在鸡飞狗跳的生活里,找到一份确定感。


就像Momself一直以来的态度:他们关心你怎么养孩子,我们关心你。


- End -


新妈的第一堂心理课

感兴趣的朋友,欢迎

扫描下方二维码 或 点击阅读原文

至详情页查看


第一周日程安排如下👇

第二、三周的安排

也可以添加“二管家”微信咨询

(微信号:momself37)

招满即止,不要错过哦~



点击下方✲好看👇

告诉妈妈们,“你不孤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