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围乡噶玛兰廍后奇立板社将于本(7)月13、14日举办海祭与丰年祭活动,今(5)日记者会之前的祭祀仪式
▲壮围乡噶玛兰廍后奇立板社将于本(7)月13、14日举办海祭与丰年祭活动,今(5)日记者会之前的祭祀仪式。(图/记者李清贵摄,2019.07.05)

兰阳平原是平埔族噶玛兰人的发源地,然而居住在这里的民众,对于这个曾经在这块土地生活数千年的族群所知却相当有限;为找回昔日噶玛兰文化,壮围乡的噶玛兰廍后奇立板社将于7月13、14日举办海祭与丰年祭活动,今(5)日并举办记者会介绍活动内容。

噶玛兰族是平埔族的一支,早年居住在兰阳平原,汉人入垦后被迫搬迁到花莲县丰滨乡一带,仅有少数人留在宜兰,花莲丰滨的噶玛兰人保有较完整的族语与文化,在原乡宜兰的噶玛兰人反而被彻底汉化;为找回昔日噶玛兰文化,壮围乡噶玛兰廍后奇立板社举办海祭与丰年祭活动,借此告诉大家「我们一直都存在」。

高龄92岁的奇立板社头目潘英才说,住在附近的族人大约有100多人,很多年轻一辈的族人都搬到外地去,对于族语与文化失传,感到相当无奈,而之所以举办海祭与丰年祭活动,是希望对得起祖先,也让后代子孙了解自己是噶玛兰人;而为了持续推动保存噶玛兰文化,他们特地成立「宜兰县噶玛兰族发展协会」。

虽然噶玛兰文化在强势的汉文化融合下,已经严重式微,甚至濒临失传的地步,但还是有噶玛兰的后代子孙,为了保存族语与文化不断的努力,奇立板社的潘玉峰就是一个例子。

潘玉峰说,他为了学习噶玛兰族语,在网路上找了很多资料,也借由这些资料找到花莲噶玛兰族懂族语的老师,他们都很热心的协助学习族语,现在他不仅会唱噶玛兰语歌曲,为营造噶玛兰语的环境,在家里家人的对话也会刻意用族语,连小孙子都会讲简单的噶玛兰话。

壮围乡长沈清山非常肯定奇立板社的噶玛兰人,为保存自己文化所做的努力,除了答应尽力协助相关活动的举办之外,也希望未来公所举办「大型漂流木创作展」时,可以邀族人参与。

协助这次活动的文史工作者樊德惠表示,其实噶玛兰族并没有「丰年祭」这个名词,是因为当年「加礼宛事件」,该族遭受灭族危机,不得已生活在阿美族里面,才有这个名词,而在噶玛兰族这样的活动叫「做典」,也就是相当于汉人的过年。

这次噶玛兰族海祭与丰年祭活动,13、14日将在壮围廍后海滩及公馆国小举行。活动内容除了祭典之外,还有牵罟、歌舞表演并开放一般民众认桌用餐,希望借此找回噶玛兰族的生活文化。

壮围乡噶玛兰廍后奇立板社族人歌舞表演
▲壮围乡噶玛兰廍后奇立板社族人歌舞表演。(图/记者李清贵摄,2019.07.0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