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多麼好的一項技能,想學,卻不知道如何入門。


方向不一樣而已業餘玩票性質的,學學芥子園也蠻好的,反正都是程式化的東西,會套路就夠了 那些老是拿齊白石舉例子的

嘖…

齊白石老人家那是天才,自己打出一條路,非我等能比

那快去「芥子園畫譜社群」組織報道,現在美院的老師也大多提倡學習芥子園,因為通過芥子園學習國畫,更系統,芥子園總結了歷代名家的筆墨精髓,可以說是國畫入門聖經,但是因為是版刻的原因,學習要講科學方法,需要結合古畫臨摹一起學。

微信公眾號「芥子園畫譜」(iJZYHP)上,有很多美院老師錄製的芥子園視頻,和零基礎學習經驗總結文章,加入QQ群,還有主要芥子園版本的pdf下載,希望對你有幫助~


齊白石

19世紀後半葉,

一位湖南湘潭鄉下的小木匠,

偶然得到半部《芥子園》,

從此進入繪畫的天地,

後來成為婦孺皆知的大畫家,

他就是齊白石。

康熙年間初版本的扉頁

與齊白石的藝術經歷一樣,

當時學畫的人大多都臨摹過《芥子園畫傳》,

包括黃賓虹,傅抱石,潘天壽等一代藝術家。

陸儼少稱《芥子園畫傳》為「啟蒙之良師」,

何鏞(清代傳奇作家)稱此書

「足以名世,足以壽世」。

到底是什麼樣一本「奇書」,

能被如此多的大家「寵幸」呢?

這還得回到300多年前的明末清初……

當時的藝術圈,有位

集評論家、建築設計師、劇作家、策展人

和出版商於一身的文藝界大咖

——李漁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漁」。

李漁好吃,好玩,好色……

總之,什麼都好講究。

他喜歡遊山玩水,

但每次都覺得不盡興,為什麼呢?

原因是那個時候既沒有相機,

他自己也不會畫畫。

看別人畫還不如自己能畫,

於是,他就指導自己的女婿,

糾集了幾位畫畫的朋友,

編輯出版了一本畫畫入門的教科書。

南京芥子園

按照當時的慣例,

書名取自他在南京的

一處私家園林的名字——芥子園,

叫《芥子園畫傳》,也叫《芥子園畫譜》

《笠翁畫譜》、《笠翁畫傳》等等。

取「芥子納須彌」之意。

「芥子納須彌」是佛家語,

意謂小小芥子能容納巨大的須彌山,

人的小小頭腦其實比整個世界還大。

《芥子園畫傳》中囊括了畫理、山水、

花鳥、人物及其種種的畫法與技巧

《畫傳》分為三輯,分別為:

山水卷,梅蘭竹菊卷,翎毛花卉卷。

每一部分又分為畫論、圖解、畫式三部分。

畫論是文字講解;

圖解是各類文人畫畫法的圖解;

畫式是各家風格圖例。

此書不僅在當時備受追捧,

直到今天,依然是不可超越經典。

《芥子園畫傳》第一集中的山石畫法

從再版次數和銷售數量上看,

這本書可以稱為中國畫的繪畫聖經。

以明李流芳課徒畫稿為基礎,

於清康熙十八年(1679)木版彩色套印,

當時只出版了初集的「山水樹石集」5卷;

在「芥粉」的呼籲下,之後的200多年,

《芥子園畫傳》陸續出版了第二、三、四集,

我們現在看到的套裝本,

除了山水卷,都是續集。

康熙四十年版《芥子園畫傳》各封面

包括第一集山水畫譜、第二集梅蘭竹菊譜、

第三集花卉草蟲及禽鳥譜,共23冊

因為《芥子園畫傳》暢銷不衰,

原版翻印多次,已經不清晰。

光緒13年,

張熊的弟子巢勛重新勾摹修整過,

以石印方式出版,

就是我們今天最常見的黑白的芥子園,

也是一直以來流傳最廣,

影響最大的版本。

名家與《芥子園畫傳》

齊 白 石

「 恨不得臨它幾十遍 」

齊白石家貧,但好學,

年輕時在家鄉湖南湘潭做木工活雕花為生。

20歲那年,在僱主家中做活時

無意見到一部《芥子園畫傳》,如獲至寶。

翻閱畫譜後,齊白石發現

「以前畫的東西,實在要不得:

畫人物不是頭大了,就是腳長了;

畫花草,不是花肥了,就是葉瘦了。

較真兒起來,似乎都有點小毛病。

有了這套畫譜,好像是揀到了一件寶貝,

就想從頭學起,臨它幾十遍。」

《芥子園畫傳》里的程式

這種程式的列舉遭到了後來不少人的批評

齊白石向僱主家借了這套《芥子園畫傳》,

買了薄竹紙和顏料、毛筆,

晚上下工後就著松油燈,

一幅一幅勾影,用了半年時間,

把一套《芥子園畫傳》除殘缺的一本外都勾影完了,

裝訂成16本。六十多年後,

齊白石回憶起這本被許多人批評的《芥子園畫傳》,

卻是又坦蕩,又感激。

黃 賓 虹

「 丟失了紮實的基本功訓練 」

黃賓虹對《芥子園畫譜》批評相當明確。

「古人學畫,必有師授,

非經五七年之久,不能卒業。

後人購一部《芥子園畫譜》,

見時人一二紙畫,隨意圖抹,

已覺貌似,作者即自鳴得意,

觀者亦欣然許可,相習成風,一往不返。」

《芥子園畫傳》中的「畫竹進階指導」

古人學畫,師徒授受,

得經歷幾年的精心教與同學習,

才能夠算出師。黃賓虹認為,

《芥子園畫譜》的出現使學畫變得太過輕易,

僅存範式的快速學習,

卻丟失了紮實的基本功訓練。

徐 悲 鴻

「 畫家們的大束縛 」

徐悲鴻反對畫家一味崇古,

認為這樣會「建立一種風氣,

乃畫家可不解觀察造物,

卻不可不識古作家作風與派別,

否則便成鄙陋。」

將自己限於古人的種種技法與風格,

阻礙了人們真正地把目光投於自然造物。

「遂有投機事業之《芥子園畫譜》。」

《芥子園畫傳》中一些葉子和枝椏的畫法

於是在徐悲鴻處,

《芥子園畫譜》成為了畫家們的大束縛。

然而徐悲鴻從9歲起與父親學畫,

每天中午吃過飯後都要臨摹

晚晴名家吳友如的畫作一幅,

同樣都是臨摹前人作品,

得出不同的評價,倒也有趣。

魯 迅

「 買來送給愛人許廣平 」

1934年冬天,魯迅購得上海

有正書局的翻本《芥子園畫譜》三集,

他說,「原刻難得,翻本亦無勝於此者」,

於是把這套《芥子園畫譜》送給了愛人許廣平,

扉頁上題了一首詩:

十年攜手共艱危,以沫相濡亦可哀。

聊借畫圖怡倦眼,此中甘苦兩心知。

豐 子 愷

「 從 鄙 夷 到 興 味 」

「我以為學畫不須學畫譜,

對於《芥子園》的存在根本地懷疑。

因此,我一向鄙視《芥子園》。

我所以肯買這冊書,為的是有一天,

我偶然看到一條蘭的立幅旁邊的

花盆架上供著一盆真的蘭花。

把實物與畫對照地看了一會,

覺得中國畫的象徵的表現法,真是奇妙:

並不肖似實際的蘭花,

卻能力強地畫出蘭花所有的特點。」

讓豐子愷對《芥子園畫譜》漸漸懷有好感的那些蘭花

「這有些兒近於漫畫手法,

比石膏模型寫實的畫法輕快得多。

此後我對中國畫漸漸地懷著好感。

對《芥子園》的鄙視也漸漸消失了。

偶然遇到這部書,我也仔細地翻閱。

覺得這是一部中國畫的教科書。

分門別類,擇要示範,

雖非名家真跡,也可謂具體而微。」

《芥子園畫傳》中的梅花

「不過有這冊之後,

我每逢看著梅蘭竹菊的時候,比以前要注意些。

我想: 『古人是看了這東西而想出那種畫法來的。

何妨來體驗一下這創作的心理。』

於是出神地看了幾眼。

雖然都是匆忙地,偶然地,

終於沒有發見什麼『至理』,

但有時也感到一種興味。

有興味,總是有作用的原故。

有作用,也許其作用近於那『至理』了。」

文章來源網路,僅供參考


我作為一個資深純自學愛好者,歡迎您參考我的另外一個回答。 但是這裡首先要解決您的疑問,我的經驗就是,先學習線條。

以十八描為代表的線條才是中國畫最精髓的東西。然後畫山水坡石的各種皴也屬於線條的範疇。

線條畫好了以後,看自己喜歡哪個方向,比如佛像,仕女,花鳥人物,山水,水墨等等,工筆還是寫意等等吧。

我這兒有一些網盤資料可以贈送給你。 :) 可以私你。


我買了3800幅古畫圖片合集,全部是高清,包括了13個朝代,總共56G。看完之後,發現真是好阿,但是我還發現,看完之後,更不知道從什麼地方臨起了,這個就尷尬了...


從臨畫入手,難免一輩子照貓畫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