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觀點是必要。但這僅限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後的傳統文化。

政治文化經濟三體不分家。現代化進程固然有著不可比擬的進步速度和趨勢。但是屬於自身文化的缺失只會讓我們將來不知歸處。

不客氣的當今的中國已經是這樣的了

物質豐富的現今社會和和平穩定的國家環境,人們才漸漸發現自己迷失了自己的文化與根。想要努力去找回自己的文化歸屬。然而這變成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就像葉錦添大師說的:「小時候,沉浸在西方前衛與古典的藝術中,我一直嚮往那份既有的燦爛與輝煌,強勢的思想文化孕育著我們的成長,去對抗奄奄一息的傳統文化。但當我走到世界上,張目一看,不禁愧然回首,重新去認識與提煉自己殘留的民族意象,深入內在與古典世界去尋找自我的源頭,這成為一個漫長的過程。」

我的母親是一位國畫家

我的舅舅是一位書法家

從小的耳濡目染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這比同齡人更深刻的理解,愛之深,恨之切,傷之淚,痛之心。

如今我走到歐美國家回頭一看我們的文化扮演者什麼角色,卻發現我們已經被日本文化的瘋狂輸出蠶食的只剩下葉脈猶在。國外的中國城大多停留在大紅大綠,乒乒乓乓的審美水平里,上個世紀70年代的小縣城大抵如此吧。怪不得奢侈品牌為討好中國人做的「限定」產品都長了一副「驚世駭俗」的面孔。確實,中國現在強大了,現在富足了。可是別人卻對我們恨得慌。為什麼?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教導我們樂善好施,君子如玉,虛懷若谷等等,而當今中國人身上很難提現。這真是我們對於自己民族文化培養的缺失,和在西方文化下跪著崇洋媚外幾十年的結果。我上高中的時候,學的《琵琶行》,班上竟有一半同學不知道什麼是琵琶?!老師放了視頻他們就說「這不是豎著的吉他?」然後便索然失味。我本人有一點傳統文化發燒友的癥狀。

當時因為這一句「這不是豎著的吉他」

我真的難受一天,晚上在被窩裡抹眼淚。但我知道我說去別人都會覺得我神經病。我選擇沉默。而今我越在國外待久了,就越痛惜我們自己的文化。我們對於自己文化的不自信,是其他族裔其歧視我們的根源。很多老美舉著手機問我的中國同學這是中國的什麼的時候,我這個同學也是搖搖頭。問那個,也不知道了。最後老美搖搖頭說:我真沒想到你什麼都不知道,還不如goole靠譜。我本來是想聽到一個中國人對自己文化真實的陳述。我是隔壁組的,費了勁偷瞟了那手機上的字。

無非就是一句: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

我真是一臉不可置信的看著那位中國同學。然而後者渾然未覺。我真的那一刻有一種沒由來的心慌。因為眾所周知,對於能夠在一些海外學校讀書的中國孩子,無非是家庭富足,或者本身真是一枚學霸。或者學習刻苦優良。無論怎麼說都是擁有者不錯教育資源的孩子。可是卻對自己的文化里一句基本的,近乎白話的一句話說不出所以然。誅心,可能就是這種感覺。也許很多人沒有我這麼多複雜的情感對於中國文化。但是我不折不扣是個超級發燒友。我看到過母親一筆提勾就是千里江山,也看到過舅舅揮毫點墨就是盛唐三百。

我周圍認識的叔叔阿姨,多是 傳統文化研究與工作者。

這樣的環境,我怎能不醉心與自己源遠流長的文化。每當我搗鼓明白一點我就震撼一點。現在你來問我現代化進程是否必須弘揚傳統文化?No,不管是國家處於什麼樣的社會大變革時期,我們對於自己的優秀文化,不能忘根,不能忘本。這是每一個民族保證自己延續生命力的根本。弘揚,本就是本分之事。

這個答案最直接。https://www.jianshu.com/p/37f714d99bce


文化是精神層面的,文化的教育可以培養我們的品行,這與物質層面的發展並無衝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應該一直做下去。就算爆發戰爭,經濟倒退,社會崩壞,一本好書,依舊為一味良藥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是因為我們是中國人而不是洋人,傳承繼承才能讓中國強大起來,文化是民族魂民族根本精神


在現代化過程中不斷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繼承發展下去,藉以現代科技,媒體 宣傳中華文化 才能不斷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 中國文化影響力國際競爭力 以及提升綜合國力 強大祖國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而不是弘揚所有的傳統文化,你要看清楚,優秀的傳統文化才是重點。


傳統文化是不需要弘揚的,如果合理,那一定會流傳下來。當年日本全盤西化,結果現在還是成為一個有自己特色的亞洲國家。我們只需要選最對的即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