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校園活動弊大於利,

辯論活動是校園活動

辯論活動弊大於利

你參加辯論活動.......

還參加啥?棄賽就是最完美的證明了!


如果你非要伸手要,那我覺得你這辯論賽參加的可能是弊大於利。

我說可能,不接受反駁。別噴我,別偷偷罵我。


這個辯題…屬實有點難。

看了一下其他答案,很多都是牽強附會,包括頻次問題和時間衝突之類,我要是對方聽到你這些可能會更開心,因為太好反駁。論題沒有提及頻次只能默認合適的頻次,所謂一周一次一天一次都是在評委那丟分的詭辯。至於時間衝突,有點可笑,你家大學沒有排課表和日程表?還衝突。其他也或多或少不一一列舉。

我發現現在很多人不單單是伸手黨的問題,連辯論的基本結構都沒弄清楚才是可怕的。比如往往上來就問我負責一辯,我負責二辯…我這個怎麼弄。辯論不應該是一個整體循序漸進慢慢夯實出來的么,我記得當時我們半決賽也是辯題太過不利於是兩周時間一周多都是在不斷的討論修改立論。然後才根據立論去想攻辯自由辯的問題。再根據這些問題一起想好對方可能詰難和應對,也從而準備攻辯小結和總結陳詞的框架。

所以題主包括很多新辯友總問說有什麼攻辯問題,其實答案不在知乎,畢竟你伸手他們可能回都不帶回的。答案在你們的立論里,如果你們已經討論出你們己方已經覺得無懈可擊的立論,那就從裡邊抽出論點,根據這個論點再去想攻辯問題。

畢竟,攻辯就是為了證明自己在立論中的論點。

以上


公司賬號,午休時間摸個魚,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一般設計攻辯問題的思路就是兩個:「問前提」和「推極限」。

1 問前提

在這個辯題里可以在「參加校園活動」上增加的前提就是「以什麼頻率參加」,是一周一次,每天一次,還是其他。

那麼,問題就簡單了,可以提的問題就是兩個:

第一,是不是不管以什麼頻率參加校園活動都是利大於弊的,比如一周一次和每天一次,這兩個頻率是否都能保證參加校園活動利大於弊?

第二,如果不是不管以什麼頻率參加校園活動都是利大於弊的,那麼就要請對方辯友給出一個具體的分界線,否則,他們就是只論證了部分的辯題,並不是全部情況都適用,那就並不能說明論證了辯題。

2 推極限

在這個辯題里就是把參加的頻率推向每時每刻,甚至是不上課地去參加校園活動。

涉及到具體問題的話,可以具體跟他去掰扯掰扯校園活動有什麼收益是有且僅有通過校園活動才能獲得的,或者是不是一直埋頭苦讀就是不好的,或者問他那大學生還上課幹嘛,一直去參加校園活動不就好了之類的問題。

吃完午飯大腦停滯了,就寫一點給你參考。講道理,你應該和你的隊友多討論討論,脫離你們自己論點的問題其實並不能幫到你們,反而會使得你們在場上各打各的。

發佈於 2020-04-28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九鎊十五便士九鎊十五便士是九鎊不是九磅嗷

謝邀@列車員我說的

先預判一波對面可能出什麼論

「參加校園活動可以提高(課堂上學習不到的)能力」

那請問怎樣確保能夠提高?提高了多少?用怎樣的判斷標準?

校園活動能提高的能力,是不是通過別的途徑(更省時省力效果更好)也能做到?

你所說的這些能力是所有學生都需要的嗎?

學生缺乏這些能力一定是因為缺少活動機會嗎?有沒有可能是缺少社會歷練或其他東西?

參加校園活動的時間放在學業/專業技能培養上收益是不是更多?

以上只是打個樣,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先預判一波對面可能出什麼論

「參加校園活動可以提高(課堂上學習不到的)能力」

那請問怎樣確保能夠提高?提高了多少?用怎樣的判斷標準?

校園活動能提高的能力,是不是通過別的途徑(更省時省力效果更好)也能做到?

你所說的這些能力是所有學生都需要的嗎?

學生缺乏這些能力一定是因為缺少活動機會嗎?有沒有可能是缺少社會歷練或其他東西?

參加校園活動的時間放在學業/專業技能培養上收益是不是更多?

以上只是打個樣,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