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以及與網友交流中,發現人們對氫能安全使用存在認知誤區。高壓、燃燒、爆炸、有毒……,使人不寒而慄。尤其是對日本打造氫能社會,分散式制氫、燃料電池入戶深表擔憂。本文旨在消除人們對氫能安全性的認知誤區。

「氫=爆炸」嗎?

為什麼人們一提到氫氣便會立即與「危險、爆炸」聯想在一起呢?原因是人們被氫彈爆炸的威力嚇壞了。事實上,氫彈爆炸的威力不是氫的核聚變。其毀滅性能量都是來自於鈾的核裂變,需要由原子彈的核裂變產生的超高溫來引發核聚變反應。

氫燃料被誤解為「有強大爆炸危險」之根源在於,兩大物理性質給人們的震撼力。一是燒範圍具大;二是點火能量極小。

燃燒範圍是物質與空氣混合的程度和點火後的燃燒速度。當氫氣與4%至75%的空氣混合時,才會變成可燃燒氣體。同時需要給予一定靜電點火能量,添加到符合可燃氣體條件時才會燃燒。相反,如果上述兩個條件不重疊,則不會發生燃燒和爆炸。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氫氣燃點(自燃點火溫度)為527℃。也就是說,氫氣在空氣點燃的火種溫度只有達到527℃才會燃燒,否則是不能點燃氫氣並使之燃燒的。

「氫=易燃」嗎?

氫氣極易迅速擴散,原因是比汽油和空氣的比重更輕。前面提到,只有當氫氣與空氣混合的比例超過4%時,它才能成為可燃燒氣體。但是,由於氫與空氣的比重為1/14,高度擴散性決定其在開窗或戶外等開放空間中,其濃度很難達到4%及其以上,而只是更低、更安全,很難達到被點燃的條件。況且,火種只要低於527℃便不能將其點燃。

圖1氫燃料罐管路泄露後的點火試驗

圖1所做的試驗是,氫燃料罐管路泄露,即點燃也不會引起氣罐爆炸。原因在於它氫氣壓力高、比重低、擴散快,並且需要不斷接觸空氣,並與空氣混合後才能燃燒。因而,即使管路起火也不必擔心引起氣罐爆炸。

圖2 氫燃料與汽油車的點火燃燒試驗

圖2顯示了氫燃料汽車(左)和汽油車(右)的燃料箱,通過破壞性點燃方式所獲得的經驗。

對於氫燃料汽車,由於氫氣比空氣輕,點燃泄漏氫氣與空氣的混合氣後,火焰會高出燃料出口,形成上升式燃燒之後再消失,不會殃及汽車其他部位。

對於汽油燃料汽車,由於汽油比空氣重,且燃點低、燃燒時間長,點燃後會迅速引燃輪胎和車身,撲救不及時還會造成油箱爆炸。

對比試驗結果證明,氫燃料在使用安全性方面更有優勢。

「氫=有毒」嗎?

如果一定量的氫氣與空氣結合,且處於密閉環境中,在完全滿足上述燃燒和點燃條件時,才會引起燃燒。不過,氫氣本身對人體無害。燃燒的廢氣僅是蒸汽和少量的氮氧化物,因此不用擔心氫氣中毒。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