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聽說過華佗想給曹操做開顱手術,結果被砍頭的故事——且不論故事真假,我知道原因有二:①顱內壓②感染。雖然,我相信可能古人的智慧高深莫測,古籍中也有不少類似的外科手術記載,但是第二點的確是硬傷——難道真的就沒有有效辦法能夠防止感染?


傳統中醫藥中間用於愈創的葯多以復方形式,使用的方法包括研成細粉撒於創面,以及蛋清豬油調和敷於創面。用於治療外傷的藥物大致可以分為幾類:

礦物類:雄黃,硃砂,硫磺,鉛丹,爐甘石,銀等,(民族葯藏葯收載的礦物類葯更多,感興趣可以了解)

樹脂類:乳香,沒藥,松香,琥珀,血竭等

揮髮油類植物以及提取物:冰片,薄荷等;

其他常用藥材:黃連,黃柏等。

這一類的藥材粉末,用於創面抑菌消毒基本都是可以達到一定效果的。

抗生素的抗菌活性評價有個重要的指標就是最小抑菌濃度(MIC)以及最小殺菌濃度(MBC)。目前主流的抗生素不論發酵或者合成的MIC濃度都是在微克/毫升級別甚至更低。中藥材提取物有很多都是可以做出來抑菌活性的,無論是抑菌圈法還是倍比稀釋法,效果還是有,但是,單純從效果強度來看,中藥材的提取物通常是在毫克級別的MIC,也有少部分可以達到微克級別,所以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直接殺滅細菌的能力中藥材是大大弱於常見抗生素的,但是這個並不是說中藥材的抗菌方面的能力不能發揮治療的效果。例如常用的表面消毒劑酒精,在70%左右濃度的時候可以達到較好的殺菌效果,但是濃度降低例如10%以下對大多數細菌而言是沒有什麼殺滅作用的。一般局部藥物濃度到了一樣可以抑制或者殺滅細菌,中藥在治療一些外傷或者腔道給葯過程中還是可以達到滿意的效果。最典型的除了一些外傷膏藥,還有就是治療消化道疾病的藥物。例如黃連粉(黃連素)是治療菌性痢疾的經典藥物。黃連的主要成分黃連素吸收效果較差,我們服用黃連湯劑或者黃連素片劑後在我們的腸腔裡面可以達到較高的濃度從而足以發揮抗菌的活性。當然如果從MIC的角度考慮,黃連素單體也就是個毫克級別的。也就是說在能夠達到足夠高藥物濃度的情況下中藥復方一樣可以有較好的抑菌殺菌活性,但是由於強度不夠,因此面對深度感染以及全身性的感染中藥基本無力回天了。在以前敗血症基本是不治之症,這裡抗生素就可以大顯神威了,因為它的血葯濃度可以達到MIC以上,所以針對深度感染依然可以發揮作用。

回到樓主這個提問,像是在古代如果說外科手術做好清創,之後再用藥物處理之後包紮還是有可能做到控制感染的,當然如果沒處理好或者運氣差點造成深度或者全身感染那確實基本就沒救了。


(1)病毒性疾病不宜用抗生素治療。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咽痛、咽峽炎,大部分是病毒感染所致,因此這類疾病無需抗生素而應使用病毒靈、病毒脞等抗病毒藥物以及中草藥治療。
(2)應根據細菌培養和葯敏試驗結果選用抗生素。但如果受條件限制或病情危急,亦可根據感染部位和經驗選用,然而可靠性較差。一般情況下,呼吸道感染以革蘭氏陽性球菌為多見。尿道和膽道感染以革蘭氏陰性菌為多見。皮膚傷口感染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多見。
(3)抗生素可以治病,同時也會產生副作用,沒有一個抗生素是絕對安全而無副作用的。如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可損害第八對腦神經而造成耳聾。青黴素可發生過敏性休克,還會引起皮疹和藥物熱。應用廣譜抗生素如四環素等會使體內耐葯細菌大量生長繁殖,而引起新的更嚴重的感染,因此使用抗生素應有的放矢,不可濫用。
(4)新生兒、老年人和肝腎功能不全的人應避免或慎用主要經肝臟代謝和腎臟排泄的毒性較大的抗生素。
(5)預防性應用抗生素要嚴加控制,盡量避免在皮膚、粘膜等局部使用抗生素,因其易導致過敏反應,也易引起耐葯菌株的產生。
抗菌葯的不良反應及防治
 抗菌藥物特別是抗生素應用於臨床後,使很多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一些以往認為無法挽救的疾病如感染性心內膜炎、結核性腦膜炎等的預後已大有改觀;但同時也帶來不良反應,嚴重者可致殘或致死。人們在實際應用抗菌藥物時,常常只注重其治療作用,對不良反應注意不夠,因而造成治療的失敗。
  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毒性反應  指由抗菌藥物引起的生理、生化等異常以及組織、器官的病理改變,其嚴重程度一般隨劑量增大及療程的延長而增加,多屬於可逆反應。毒性反應是不良反應中最常見的一種,主要表現在腎、神經系統、肝、血液、胃腸道、給藥局部等。一般來說,氨基甙類、多粘菌素、萬古黴素、青黴素類和頭孢類抗菌素容易產生多系統的毒性反應。
  變態反應幾乎每一種抗菌藥物都可引起一些變態反應,最嚴重的是過敏性休克,大多由青黴素引起;最多見的是皮疹,各種抗生素均可引起;以發熱、關節痛、蕁麻疹為表現的血清病樣反應則多見於青黴素和頭孢黴素;萬古黴素可引起紅人綜合症。另外,還有藥物熱、感光反應等。
  二重感染指抗菌藥物使用過程中新出現的感染。是由於長期、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後,敏感菌群受到抑制而未被抑制的菌群乘機大量繁殖所致。二重感染的病原菌常對多種抗菌藥物耐葯,加以人體抵抗力因原發病和(或)原發感染而顯著降低,二重感染常難以控制且死亡率較高。
合理使用抗生素
最近一些醫藥專家致信本報提醒消費者走出使用抗生素的誤區。
  誤區1:價格貴的較好。抗生素絕對不是越貴越好,只有針對感染細菌的抗生素才是有效果的。
  誤區2:新葯優於老葯。其實每種抗生素優勢劣勢各不相同,要因病而異。有的老葯藥效穩定、價格便宜,加上不經常使用,療效反而可能更好。
  誤區3:抗生素家裡藏。醫生的建議是,在家裡最好不要儲備抗生素,這樣可以避免亂用藥,並能避免誤服過期、變質、失效的抗生素。
  誤區4:見效快的才好。其實對急性感染,抗生素一般要用3到5天才能起作用。請記住使用抗生素的原則是能用低級的不用高級的,用一種能解決問題的就不用兩種。
  誤區5:無規律服用。抗生素的藥效有賴於其在體內達到一定的濃度,如達不到,不但不能徹底滅菌,反而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而那種為了儘快恢復健康而加大劑量的行為,也會造成同樣的後果。
濫用抗生素會導致嚴重的後果,相反地,只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就能達到治病救人的作用。合理使用抗生素應注意以下幾點:
1.選擇有效藥物要掌握不同抗菌藥物的抗菌譜,使所選藥物的抗菌譜與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適應。如青黴素的抗菌譜主要包括一些球菌和某些革蘭氏陽性桿菌。鏈球菌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體,它對青黴素仍保持敏感性,所以宜選用青黴素。不能用青黴素時則可考慮用紅霉素類或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鏈球菌感染不宜用慶大黴素,因為大多數鏈球菌對氨基糖甙類抗生素是不敏感的,應用後往往起不到應有的療效。
選擇抗生素還要考慮其吸收、分布等特性。如治療顱內感染,要選擇能透過血腦屏障性能好的藥物,如氯黴素、磺胺、青黴素、氨苄青黴素等。而氨基糖甙類、大環內酯類不易透過血腦屏障,則不宜採用。
2.應用方法合理選定藥物以後,還要根據其藥物代謝動力學性質確定給藥方案。如中效磺胺,應按照其t1/2間隔,一日需給葯2次,過少就不能維持有效血葯濃度,過多則會產生蓄積中毒。具有抑菌性的藥物常要求在體液中保持一定的血葯濃度,以維持其藥理作用。而繁殖期殺菌性藥物(青黴素、頭孢菌素類)則要求快速進入體內,在短時間內形成高血葯濃度(間歇衝擊療法),以便更好發揮殺菌效果。
3.聯合用藥的指征聯合應用抗生素的目的在於提高療效,減少藥量,獲得藥效上的協同作用,並可擴大抗菌範圍,同時也可防止或延遲細菌抗藥性的產生。但其缺點是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增高,可引起二重感染,還會導致細菌對多種抗菌藥物產生抗藥性。因此,在臨床上要從嚴掌握,聯合用藥常有以下幾種情況:
臨床應用抗生素時必須考慮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一)嚴格掌握適應證凡屬可用可不用的盡量不用,而且除考慮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針對性外,還必須掌握藥物的不良反應和體內過程與療效的關係。
(二)發熱原因不明者不宜採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懷疑為細菌感染者外,發熱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後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檢出,且使臨床表現不典型,影響臨床確診,延誤治療。
(三)病毒性或估計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對各種病毒性感染並無療效,對麻疹、腮腺炎、傷風、流感等患者給予抗生素治療是無害無益的。咽峽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為細菌感染者外,一般不採用抗生素。
(四)皮膚、粘膜局部盡量避免反應應用抗生素因用後易發生過敏反應且易導致耐葯菌的產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黴素、桿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別是青黴素G的局部應用盡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膚燒傷時應用抗生素要選擇告辭適合的時期和合適的劑量。
(六)強調綜合治療的重要性在應用抗生素治療感染性疾病的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人體防禦機制的重要性,不能過分依賴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視了人體內在的因素,當人體免疫球蛋白的質量和數量不足、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細胞性能與質量不足時,抗生素治療則難以秦效。因此,在應用抗生素的同進應盡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狀況得到改善;採取各種綜合措施,以提高機體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過高的體溫;注意飲食和休息;糾正水、電解質和鹼平衡失調;改善微循環;補充血容量;以及處理原發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


古人的智慧高深莫測?有什麼高深莫測的……現代醫學的發展速度,不是比古代強了不知道多少倍,但是現在依然沒有發現其他東西能夠完全代替抗生素。

所以答案是也許有,但是還沒發現。


要知道古埃及在更早的時候就廣泛做過開顱術了,並且留下了一定數量的倖存者。

感染只是導致古代外科手術的存活率太低,並非不可能,古代中外國家做的表面手術(傷科、皮科、眼科)是很多的。

現代中醫外科仍廣泛外用中藥治療一些表面感染,比如糖尿病足。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重金屬礦物葯如輕粉、黃丹之類,一類是植物葯以四黃(大黃黃連黃芩黃柏)為主。

單就外用藥而言四黃的功效不比抗生素差。


有些葯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可以達到一定的抗感染的效果,比如馬尿酸烏洛托品。當然只能勉強比的上,而且還有適用條件。

它可以在酸性的尿液中分解為甲醛,基本上沒有細菌可以抵抗甲醛的作用,達到殺菌效果。


其實魚腥草就有消炎抗菌作用。

苦參外用治滴蟲性陰道炎,也證明有消炎作用。

大黃、艾葉等中藥在實驗室製備了復方中藥消毒劑,並對其進行了定量殺菌試驗、臨床現場消毒試驗等研究。結果表明,以大黃、艾葉等中藥組方的中藥消毒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作用10min,殺滅率達99.9%,作用30min,可達100%;對大腸桿菌作用10min以上,殺滅率達100%;表面現場消毒對細菌殺滅率達99.96%


謝邀。

你要知道中藥可沒有消毒藥和抗生素。

所以基本也沒啥外科醫學的發展。

最常聽說的一個刮骨療毒還一個就是這扁鵲開瓢了,可問題是都沒有談到怎麼預防感染。

然而,自青黴素被發現之前,抗感染的方法還依舊是往傷口處放一燒紅的烙鐵,然而並不咋頂用,所以還是死人。

所以這道題答案是沒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