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大爱电视台提供
摄影/大爱电视台提供

“做任何一个行业,一定要常常把自己的心态归零,如果你心态不归零的时候,有很多新的东西不会进来。” ──小提琴修复师  陆光朝

    陆光朝是一位专业的调音师,也是台湾极少数的提琴维修师,更拥有捷克的小提琴制造师证书,会和音乐结下不解之缘,受父亲影响很深。

    陆光朝回忆:「我在一个音乐的环境长大,从小音感很好,最有趣的是我的父亲,跟朋友聊天时,我不但注意他们讲话的态度,而且还很关心每一个人的发音,所以我现在维修的乐器,不只提琴、吉他,还包括了国乐器,只要跟声音有关的,我都很有兴趣 。」

    调音,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技能,陆光朝强调,不是手机App可以做到的,除了具备音感,还要有手感,以钢琴调音来说,每一部钢琴音色状况都不同,有的松,有的紧,松紧之间的拿捏,就是在于手上的经验,要非常丰富。

     「有位德国调音师曾说过,钢琴调音师的养成期要 10 年,我听到觉得很不可思议,那时我已经调了 6 年,直到第 12 年,我才体会这句话的含意,音感跟手感要搭配成熟, 10 年时间都还不够。这些年,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体会,不管任何一个行业,一定要常常把心态归零,才能吸收很多新的东西。」

    44岁那年,因缘际会下,陆光朝独自前往捷克学习小提琴修复工艺。「初到制琴工厂,老板以为我是可以立刻上工的师傅,过一阵子才知道,我是来拜师学艺的学徒,有意将我打发离开,但我说服老板让我试试,经过一连串考验,虽然过程曲折,最后还是获得接纳。」

    人到中年才开始学习制造跟修复小提琴,起步已晚,一般人大约要三四年学会,陆光朝因为兴趣,加上钢琴调音师的背景,半年之内就拿到了证书。「我发觉,我的运气算不错,碰到很好的老师,很好的贵人,对我帮助很大,才可以一路顺利的走到今天。」

    小提琴构造精细,每个部位环环相扣,随便换掉一个零件,位置稍一偏差,密合度不足就会产生杂音,能否持续保有优美音色,修复师傅至关重要。

     陆光朝在业界享有专救疑难杂症的名声, 2004 年获聘为国家交响乐团低音提琴维修师,他把琴当成艺术品,细心修复一丝不苟。

    对音乐的喜好、对声音的敏感,是从小跟著父亲耳濡目染培养出来的,父亲的往生对陆光朝而言,冲击非常大,很长一段时间,完全没有方向感 ,因缘际会下皈依为佛教徒,参与许多社会公益活动,重新找到生活重心。「进入慈济以后,我发觉到,在这个团体里,可以让心灵沉淀,学习到很多东西,也看到很多人品典范,无怨无悔在付出,这都是我学习的对象。」

    从台东原乡出发,在台北安身立命,从调音到修琴,陆光朝的人生跟音乐紧密结合,用父亲留给自己的歌唱天赋回馈社会,让弱势族群,也能感受温暖关怀。

本文为「大爱行」授权刊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