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问题很简单,只是你的逻辑出了问题。下面答主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分享。

1、 包括油料作物在内,决定农作物产量的关键性因素有两个,一是种植面积,二是单产。出油率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2、 能决定油料单产的是科技和天气,前者是核心主导因素,后者也有重要的作用。科技好+天气佳,二者同振的话就会大丰收。

3、 一般情况下,单产稳定性比较好,但种植面积的弹性比较大。那么影响油料作物种植面积的关键因素又是什么?那就是种植收益。收益越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就越大,产量就越高。反之,哪怕你的出油率再高,如果不怎么赚钱,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就起不来,产量也就不会高。

答主最后要说的是,至于为什么种植大豆要比油菜籽赚钱,这是又一个很大的话题,我就不多说了,你只要知其然就好,事实上,这在行业内属于基础常识。

希望上述分析,能对你有所帮助。

您要是觉得答主说的有道理,不要忘记关注、点赞和转发哦。


我认为两者没有可比性!油菜产量低,只能榨取植物油食用,而且投工投劳多,全靠人工种植收割脱粒,价格行情一直很稳定,没有上涨,农民不愿大面积种植,只种一小部分地块,兑换食用油自己家里食用。

现在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了,如果种油菜,找不到人工帮工了,农村都在种植冬小麦,可以用机械种植收获。油菜种植面积在逐年缩小,加上大豆油冲击市场竞争,油菜籽油在市场份额在缩小。

大豆产量高,是因为种植面积大,中国各地域都可种植,尤其是东北地区,是大豆之乡,面积广,总产量就高,其实大豆单产也不太高,只是种植面积大,才产量高。

大豆用途广,除了加工豆油,还可制酱,加工豆腐、豆浆、豆奶、豆芽,豆花、茶干等,大豆种植前景广阔,农民觉得种植投工投劳少,成本低,管理方便,都愿意种植,豆粕还可以做饲料用。现在豆油越来越受消费者认可,尤其是城市居民,都是食用大豆油,大豆种植面积一直都没缩小,所以,全球大豆产量居高不下!

大豆生产产量高,还因为,新品种的研发和新技术的应用。美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一棵大豆也找不到,七十年初,从中国野生大豆中提取了基因,与中国农业种植的品种进行了杂交、选育,培育了适合美国当地种植的高产新品种。我国的大豆也是新品种、新技术运用,产量逐年提高。

总而言之,油菜没人种植,所以产量低,大豆世界各地都在种植,所以产量高!


油料作物中,油菜籽的出油率是大豆出油率的2.5--3倍。菜籽油味道也比大豆油香醇(特别是低芥酸油菜)。菜籽饼即使不脱毒也可以代替部分豆粕做畜禽的蛋白饲料,脱毒以后可以增加用量。

当前,小麦病虫害逐年加重,农药被乱用,且用量越来越大,致使小麦品质下降,成本也相应增加,农民增收遇瓶颈。急切盼望关注三农的有识之士,在油菜籽的深加工、综合利用方面有所创造,有所创新,出谋划策,振兴油菜产业。小麦油菜轮作很有可能减轻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中国的农业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发挥自己的品种优势,油菜恰恰可以做到这一点。这是我的粗浅认识。

3

出油率是指油菜籽,大豆等油料植物榨取油料时每份油料植物榨取的油料数量。

不同种类油菜和榨油机器不同都会影响出油率。出油率对农民以及油菜商十分重要。

出油率的公式为:出油率=出油数÷(总数-除杂数)×100% 。

常见各类油料作物出油率查询表:

但是出油率高跟全球产量并不挂钩,出油率只代表了该油料的一个高效程度,而产量则跟种植面积、亩产、天气等原因导致。因为大豆种植方便,成本控制高效,所以产量一直都很高!


油菜籽的出油率比大豆高,但大豆的产量却比油菜籽高。这可能跟它的种植管理方便与否有关。另外一个是跟它的榨油工艺、技术有关。现有的榨油方法有「压榨法」和「浸出法」,是食用油的两种基本制作工艺。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 「压 榨法」 是靠物理压力将油脂直接从油料中分离出来, 全过程不涉及任何化学添加剂, 保证产 品安全、卫生、无污染,天然营养不受破坏。而「浸出法」则采用溶剂油将油脂原料经过充分浸泡后,进行高温提取,经过 「六脱」 工艺 (即脱脂、脱胶、 脱水、脱色、 脱臭、脱酸)加工而成,最大的特点是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 国内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大豆是采用「浸出法」 。 还有一个是跟它的榨油机工艺有关。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