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開啓終身學習之旅。


文源 | 成長樹(ID:chengzhangshu9)

編輯 | Vivi


孩子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對待教育的態度,其實也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對待自己未來的態度。




世外桃源般的小島


在日本的淡水湖琵琶湖中有個叫衝島的小浮島,小島面積僅僅1.25平方千米,島上居民也只有300人左右。



因爲小島交通不便又沒有什麼自然資源,所以經濟相對落後,很多人一生都沒出過小島,沒見過都市裏的高樓大廈。



這裏的年輕人長大後一般會選擇離開家鄉闖蕩,人口老齡化現象也就頗爲嚴重,60歲以上的居民佔到了70%以上。



島上隨處可見佝僂脊背的老爺爺和老奶奶,生活方式也是自給自足式的。沒有繁華大都市的忙碌,多數人家自己捕魚種菜,日子過得簡樸而清閒。



小島上的人口出生率自然也非常低,整個島上的孩子們加起來也沒有多少。全島唯一的一所小學,衝島小學裏全校所有年級加起來也只有11名學生。





與大城市無異的教學硬件


經濟落後,學生稀少,按道理來說教育條件肯定十分艱苦,不過事實卻並非如此。衝島小學的教學環境還真的讓人有些羨慕。



學校就坐落在小島上,自然風光毋庸置疑——每間教室都能聽到風吹湖水的聲音,春夏的時候周圍綠樹成蔭,美得有些像世外桃源。



學校的硬件設施同樣是非常完善和現代化的,日本政府有規定公立小學全部由政府撥款,而且建設標準很嚴格,即使衝島再人煙稀少,貧困落後也不例外。


整個學校都是精緻的木質結構,不僅美觀莊重而且還能有效抵禦地震等自然災害。



學校裏的每間教室都配備了現代化多媒體教學設備,液晶大屏幕、投影儀應有盡有。孩子們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



孩子們還有專門的科學實驗室,實驗室裏有高倍天文望遠鏡、顯微鏡等等,一點也不比大都市的孩子少。



學校還配備了專門的料理製作室,每個孩子都可以在這裏親手製作美味的食物。



學校的食堂看起來陳設比較簡單,但也完全夠得上寬敞明亮,滿足所有孩子的用餐需求絲毫不在話下。



遊戲室也是學校的標配,不會玩耍的孩子就不會學習。每個年級的小朋友都可以在室內釋放天性,嘻嘻哈哈,享受跟小夥伴們盡情玩鬧的快樂。



音樂教室裏每一張桌子,打開都是一架電氣風琴,每個孩子都有。而且孩子們會得到老師手把手的教導,這些也是跟大城市的孩子們一樣的標準化配備。



從牆上貼的古往今來那些偉大藝術家們的肖像也看得出這裏雖然貧窮落後,但學校在細節上佈置得非常用心,點點滴滴都在培養孩子們對藝術的鑑賞能力。



學校還配備有一個藏書非常豐富的圖書館,這裏不僅有適合孩子們閱讀的各類經典讀本,古今中外的各類名著典籍,還有各種門類的專業書籍讓孩子們能夠更方便的接觸到各類可能感興趣的知識。


就算孩子很少,學校也配備了標準化的室內體育館,無論任何天氣,孩子們都可以在這裏進行體育遊戲和鍛鍊。



戶外的操場和游泳池也是日本公立小學的標配。玩水本就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們可以在這裏進行安全的游泳練習。



這個貧窮偏僻的小島上,孩子們能夠享受到的教育設施其實跟很多中小城市的小學沒有什麼不同。




老師數量比學生還多


硬件設施只需要政府投入資金就可以解決,像教職人員配備、教學質量這些軟件其實是更高一層的考驗,不過沖島的這所小學也是一點不差的。



因爲教師這個職業在日本社會地位高、工資待遇高,特別是幼兒園、中小學的教師薪資和社會地位更高,所以是非常熱門和搶手的。但是大城市的正式教師崗位競爭也往往特別激烈,爲了保障教育公平,政府特別制定了面向貧困地區傾斜的教育政策。


去落後地區任教的教師不僅在薪資待遇上與大城市的教師完全一樣,而且還會提供標準化的食宿條件以及非常不錯的津貼待遇,等到合同期滿之後這些教師還可以被大城市的學校優先錄用,所以相當多的優秀教師願意到偏遠地區任教。



爲了保障教育公平,對衝島這樣的地區,校長和教師也是由政府統一派遣的。目前這所小學的校長加藤高明是在54歲的時候被上級任命調任過來這座小島。



他之前一直是在野洲市區任教,教學經驗豐富,對學校管理也有心得。能被調任來這裏他自己表示很開心,儘管他調任過來的時候這所小學當時全校也才只有4名學生。



不過無論多少學生,教師的配置上也都是按照國家標準來的,有專門的各科老師,有負責孩子們飲食的人員,還有負責孩子們日常生活的老師,有會計有教導主任。算下來孩子們的數量比教師數量還要少。



每位老師的合同任期最少都是3年左右,不過即使有老師調走也會不斷有新的資歷優秀的老師調過來補上。之所以這樣做是爲了能夠不斷的進行師資力量的平均分配,讓孩子們都能相對公平的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


也正是因爲政府的政策傾斜,所以這裏的孩子們遇到的老師都是教學經驗豐富,同時對孩子們非常有愛心的老師們。孩子們能夠學到的知識,享受到的教學水準也並沒有與中小城市有太大的差別。




豐富的課外活動


在這裏,孩子們的學費完全免交的,也不需要上什麼額外的補習班或者特長班。學校裏本身就有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


不僅給孩子們提供足夠的教室、場地,還有專門的老師教孩子們各種樂器。樂器也是學校配備的,不需要孩子們額外。


日本不僅很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對音樂、藝術上的教育投入也是相當大手筆的。不僅大城市的孩子有機會接觸,偏遠地區的孩子一樣可以獲得學習接觸的機會。雖然未必會學得多高深,但孩子們對音樂、藝術的感受力和那段跟同伴一起學習的時光會一直伴隨孩子們到成年。



小島上的孩子們還會學習書法、繪畫等課程,這些也是鍛鍊孩子們心性的一種方式。



另外,作爲一個風景宜人的小島,孩子們的體育方面的發展會比大城市的孩子們更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這裏的孩子們有一項特色的課程叫做"勇渡琵琶湖",校長解釋說:“如果讓孩子們在學校待著的同時,多參加一些自然體驗和島上社區體驗,那麼相信會有更多的孩子想到這裏來上學。”



還有一個特色課程叫做衝島大鼓,也是孩子們都會學習的。這個課程與當地的傳統相關,校長對這項課程的解釋是“基礎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並將地域文化傳遞給下一代,不讓文化隨老一輩人消逝。”



夏天,孩子們會跟着老師們進行各種豐富的體育鍛煉。冬天,孩子們還會跟着老師們一起滑雪玩冰。一個小小的浮島,一所小小的學校,卻給了孩子們數不清的快樂。


有位新來的老師說:“第一次來到偏鄉教書,我班上只有兩個學生,但是我會使用攝影機指導學生,教她們怎麼用攝像機做田野調查,錄像之後還會把學生們的作品寄送到其他學校交流,擴大學生的交友圈。”


每一年,這裏的學校也會很隆重的舉辦一次秋季運動會,學校會號召全島所有的居民都來到這裏參加。島上的居民也都淳樸熱情,運動會那天全島的200多人都會過來陪着11個孩子比賽,既熱鬧,又有些溫馨感人。



因爲孩子們人數太少,島上的居民們也會參與到運動會中來。這其實也是很多孩子人數少的偏遠小學運動會上的正常現象。



除了學校日常教學以及在音體美方面對孩子的培養,日本還有一種很重視的教育叫做食育,從小就會培養每個孩子對食物的愛惜尊敬之心,在衝島的這所小學也不例外。


這裏的孩子們每天早上都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到碼頭搬運當天需要的食材,讓孩子從中體會食物的來之不易。


校園中也開闢出一塊單獨的田地由學生親手種植、採摘蔬菜。



孩子們也會親身參與做菜的過程,學校有標準化的料理製作室,每個孩子都能清楚明白的知道親手種植的蔬菜是如何變成美味的食物的。



學校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從小就教育孩子們要對食物有感恩之心,所以孩子們很少有人挑食。自己做起食物來也往往都有模有樣。


學校的小教室裏也會醒目的懸掛出孩子們自己粘貼的要珍惜糧食愛惜食物這些方面的海報,“要對食物說謝謝”是每個孩子從小就接受的教育。



不僅如此,學校也會邀請一些島上廚藝好的居民們到學校來給孩子們講解日本傳統食物的製作過程,讓孩子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傳統美食。



這裏的孩子們所享受到的食育教育也同樣絲毫不遜色於更發達一些地區的孩子們。


孩子們的飲食習慣、動手能力都在這些點點滴滴的教育中得到了很好的鍛鍊。



小學的每年的畢業典禮也同樣會辦得非常正式,儘管這意味着這裏的孩子更少了,但也同樣意味着孩子們經過這幾年的教育將要邁入一個人生新的階段。





每個孩子都值得享受教育帶來的美好


校長加藤說:“在這樣公平的教育環境下,他們從小接受到平等的愛,平等的對待,這樣的教育能誕生出愛,教會孩子付出愛,無論是對身邊的人,還是對自己的家鄉,這也是學校的成立的初心。”


爲了十幾個,甚至幾個貧困偏遠地區的孩子建這樣一所標準化現代化的小學,配備一流的校長和教師,在這裏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即使是少數人,也沒有被區別對待。


有句話叫“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日本這所在偏遠小島上,只有11個孩子的小學校也是這句話的充分體現。孩子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對待教育的態度其實也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對待自己未來的態度。


願每個孩子,都能享受教育帶來的美好;願每個孩子,都有被溫柔相待的童年。


* 本文配圖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回覆 小學書單 ,獲取語文名師蔡朝陽精選中文書單。

回覆 門薩書單 ,獲取門薩天才俱樂部K-12英文書單

回覆 大禮包 ,獲取精選系列書單及紀錄片資源



 點這兒,逛原版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