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拓荒无人机运用

  让战况“现场直播”

  研创智能化弹药

  给炮弹装上眼睛

  他一生与火炮为伍

  让战争之神

  从机械化走进信息化

  一路不懈,向前奔跑

  只为跑出中国炮兵的“加速度”

  今晚,《一陆有你》与您一同分享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某教研室主任钱立志科研战线上的奋斗历程。

  一个人,攻克炮兵世界性难题

  今晚主播|奚溪

  音频采制 | 王冠宇

  稿件来源|陆军新闻池

  30多年前,钱立志作为全优学员留校任教时,曾有人跟他说,很可惜,他一毕业就错过了炮兵发展的最好时代。面对火炮无用论、炮兵淘汰论的甚嚣尘上,钱立志陷入了深深的忧思:我军火炮众多,绝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从,必须开辟一条具有我军特色的炮兵转型之路。那时,钱立志就暗暗许下这样一个誓言:“立强军报国之志,为炮兵发展献身!”

  上世纪80年代,“信息化”这个词对我军来说依然比较陌生。当钱立志看到外军轻点键盘瞬间就能完成火力准备,他的内心深处涌起一种莫名的紧迫感、压力感。1989年,钱立志主动请缨并牵头完成我军首个“炮兵火力快反”实践性研究,这一成果将炮兵决定射击诸元的时间从3分钟缩减到40秒,使我军炮兵第一次从手工作业步入了自动化指挥。

  然而,随即爆发的多场局部战争让钱立志清醒地看到:单纯地搞火力快反已无较大空间,我军落后的侦察手段才是制约炮兵战斗力提升的“瓶颈”。美军火炮之所以能在海湾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依靠的正是其强大的空中侦察优势。那一刻,为我军炮兵开辟空中侦察手段的冲动萦绕在钱立志的心头。

  机遇很快给了钱立志莫大的眷顾。1992年,我军决定发展无人机侦察,并把培养无人机人才的任务赋予钱立志所在单位。面对一无大纲、二无教材、三无装备器材的局面,钱立志和同事们从零起步,几乎跑遍了与无人机有关的科研院所,访遍了参与无人机研制的军内外专家,查遍了国内外无人机的相关资料,收集整理了600多万字的教学素材。为了摸清无人机的“脾性”,钱立志主动到生产厂家当学徒,与师傅们一起加工零部件、焊接电路板,工人们戏称他是“打工教授”。凭着这股耐性与韧劲,4年后,他们创建形成了我国第一个无人机本科专业教学体系,一举实现我军炮兵从“地面侦察”到“空中侦察”的历史性转变。

  战争实践证明,谁掌握了科技创新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有一次,钱立志在给学员讲解科索沃战争中无人机被击落的战例时,有学员问:无人机这么先进,为什么还经常被击落?这一不经意的提问,让钱立志心头猛然一紧:无人机的声音特征、红外特征明显,容易被雷达捕获,突防能力较差,一旦被对手击落,炮兵就成了“瞎子”。钱立志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能否开创出一种操作更简便、突防能力更强的空中侦察手段?经过查阅大量资料,他发现,炮弹体积小、射速快,至今为止世界上尚无有效拦截办法,雷达虽然能够探知,却无法在瞬间呼唤火力实施摧毁。“如果把摄像头装到炮弹上,不就可以进行空中侦察了吗?”当钱立志提出这一大胆构想时,立刻引来质疑:自上世纪80年代,外军就开展了该项研究,但因弹载设备抗过载难题无法攻克最终“搁浅”,钱立志自问:一个炮兵教员,能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吗?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买,永远受制于人;仿,只能被动跟进。当时,钱立志一股犟劲上来,别人搞不成的难道我们自己就搞不成了?钱立志搞科研一不为名、二不为利,只要军队需要、打赢需要,就是失败一万遍他也不怕从头再来!那段时间,为解决抗高过载这一难题,钱立志与战友们尝试了数千种材料,试验了上万种粘合比例,巨大的压力让钱立志的头发大把大把地往下掉,乌黑的眼眶凹陷进去一大圈,本来就瘦弱的身体陡降了20多斤。

  他记不清在实验室和衣而睡多少个日夜,也记不清设计图纸画了改、改了画反复了多少次,只记得试验获得圆满成功的那一天,战友们紧紧地拥抱着、大声地欢呼着,而钱立志却偷偷地躲在一边,泪水止不住地流。这泪水,既是对他自己承载多年压力的释放,更是为我军炮兵终于拥有了不可拦截的“千里眼”而激动。

  面对日新月异的军事科技,面对改革强军的时代呼唤,面对能打胜仗的责任使命,钱立志作为一名军事教学科研工作者,不敢有丝毫懈怠,一直奋力向前奔跑,只为跑出中国炮兵的“加速度”,这是钱立志事业的座标、人生的航标,更是他一生无悔的追求。钱立志说:“这辈子,炮的世界里可以没有我,而我的世界里不能没有炮。”

  主播 | 奚溪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曾参演军事题材晚会《我是一个兵》《重整行装再出发》《新型陆军向前进》等。

  我们在《一陆有你》等你 ——

  每天20:00,我们期待与你同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