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拓荒無人機運用

  讓戰況“現場直播”

  研創智能化彈藥

  給炮彈裝上眼睛

  他一生與火炮爲伍

  讓戰爭之神

  從機械化走進信息化

  一路不懈,向前奔跑

  只爲跑出中國炮兵的“加速度”

  今晚,《一陸有你》與您一同分享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某教研室主任錢立志科研戰線上的奮鬥歷程。

  一個人,攻克炮兵世界性難題

  今晚主播|奚溪

  音頻採製 | 王冠宇

  稿件來源|陸軍新聞池

  30多年前,錢立志作爲全優學員留校任教時,曾有人跟他說,很可惜,他一畢業就錯過了炮兵發展的最好時代。面對火炮無用論、炮兵淘汰論的甚囂塵上,錢立志陷入了深深的憂思:我軍火炮衆多,絕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從,必須開闢一條具有我軍特色的炮兵轉型之路。那時,錢立志就暗暗許下這樣一個誓言:“立強軍報國之志,爲炮兵發展獻身!”

  上世紀80年代,“信息化”這個詞對我軍來說依然比較陌生。當錢立志看到外軍輕點鍵盤瞬間就能完成火力準備,他的內心深處湧起一種莫名的緊迫感、壓力感。1989年,錢立志主動請纓並牽頭完成我軍首個“炮兵火力快反”實踐性研究,這一成果將炮兵決定射擊諸元的時間從3分鐘縮減到40秒,使我軍炮兵第一次從手工作業步入了自動化指揮。

  然而,隨即爆發的多場局部戰爭讓錢立志清醒地看到:單純地搞火力快反已無較大空間,我軍落後的偵察手段纔是制約炮兵戰鬥力提升的“瓶頸”。美軍火炮之所以能在海灣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依靠的正是其強大的空中偵察優勢。那一刻,爲我軍炮兵開闢空中偵察手段的衝動縈繞在錢立志的心頭。

  機遇很快給了錢立志莫大的眷顧。1992年,我軍決定發展無人機偵察,並把培養無人機人才的任務賦予錢立志所在單位。面對一無大綱、二無教材、三無裝備器材的局面,錢立志和同事們從零起步,幾乎跑遍了與無人機有關的科研院所,訪遍了參與無人機研製的軍內外專家,查遍了國內外無人機的相關資料,收集整理了600多萬字的教學素材。爲了摸清無人機的“脾性”,錢立志主動到生產廠家當學徒,與師傅們一起加工零部件、焊接電路板,工人們戲稱他是“打工教授”。憑着這股耐性與韌勁,4年後,他們創建形成了我國第一個無人機本科專業教學體系,一舉實現我軍炮兵從“地面偵察”到“空中偵察”的歷史性轉變。

  戰爭實踐證明,誰掌握了科技創新的制高點,誰就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

  有一次,錢立志在給學員講解科索沃戰爭中無人機被擊落的戰例時,有學員問:無人機這麼先進,爲什麼還經常被擊落?這一不經意的提問,讓錢立志心頭猛然一緊:無人機的聲音特徵、紅外特徵明顯,容易被雷達捕獲,突防能力較差,一旦被對手擊落,炮兵就成了“瞎子”。錢立志突然冒出一個想法:能否開創出一種操作更簡便、突防能力更強的空中偵察手段?經過查閱大量資料,他發現,炮彈體積小、射速快,至今爲止世界上尚無有效攔截辦法,雷達雖然能夠探知,卻無法在瞬間呼喚火力實施摧毀。“如果把攝像頭裝到炮彈上,不就可以進行空中偵察了嗎?”當錢立志提出這一大膽構想時,立刻引來質疑:自上世紀80年代,外軍就開展了該項研究,但因彈載設備抗過載難題無法攻克最終“擱淺”,錢立志自問:一個炮兵教員,能攻克這一世界性難題嗎?

  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買,永遠受制於人;仿,只能被動跟進。當時,錢立志一股犟勁上來,別人搞不成的難道我們自己就搞不成了?錢立志搞科研一不爲名、二不爲利,只要軍隊需要、打贏需要,就是失敗一萬遍他也不怕從頭再來!那段時間,爲解決抗高過載這一難題,錢立志與戰友們嘗試了數千種材料,試驗了上萬種粘合比例,巨大的壓力讓錢立志的頭髮大把大把地往下掉,烏黑的眼眶凹陷進去一大圈,本來就瘦弱的身體陡降了20多斤。

  他記不清在實驗室和衣而睡多少個日夜,也記不清設計圖紙畫了改、改了畫反覆了多少次,只記得試驗獲得圓滿成功的那一天,戰友們緊緊地擁抱着、大聲地歡呼着,而錢立志卻偷偷地躲在一邊,淚水止不住地流。這淚水,既是對他自己承載多年壓力的釋放,更是爲我軍炮兵終於擁有了不可攔截的“千里眼”而激動。

  面對日新月異的軍事科技,面對改革強軍的時代呼喚,面對能打勝仗的責任使命,錢立志作爲一名軍事教學科研工作者,不敢有絲毫懈怠,一直奮力向前奔跑,只爲跑出中國炮兵的“加速度”,這是錢立志事業的座標、人生的航標,更是他一生無悔的追求。錢立志說:“這輩子,炮的世界裏可以沒有我,而我的世界裏不能沒有炮。”

  主播 | 奚溪

  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碩士研究生。曾參演軍事題材晚會《我是一個兵》《重整行裝再出發》《新型陸軍向前進》等。

  我們在《一陸有你》等你 ——

  每天20:00,我們期待與你同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