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明星首发10人名单,从表现角度来说,用实至名归评价就完事了,这点没什么好争议的。

不让罗斯和韦德进入全明星首发名单合理么?【静易墨】 新闻 第1张

球迷们争议的是选票机制是否合理,作为一项娱乐性比赛,没有没必要把最终名单弄的这么吻合实力,是否应该像过去一样,把选择权完全交还给球迷呢?

球迷们想看罗斯、韦德打全明星,这个诉求很合理,但你得说,选全明星的机制没改多久,NBA也在探索之中,寻求最佳方案需要一个过程。

我们知道,NBA在2016年把投票机制改成球迷50%,媒体25%,球员25%。这么改的目的看起来可以避免球迷们乱选,把一些实力完全不够的球员选入全明星。但这么改合理么?

可能不够合理,因为全明星赛作为球迷的节日,大家喜欢看谁就选谁本来就理所当然。如果全明星名单严格按照实力去排,那跟最佳阵容的区别也不大了。

这里就要说一说,全明星和最佳阵容应该的区别在哪。如果对应电影行业,全明星投票就像票房,最佳阵容则类似奥斯卡。票房高低完全由观众的“脚投票”,而电影奖则由从业者选出,不给观众投票的权利。

不让罗斯和韦德进入全明星首发名单合理么?【静易墨】 新闻 第2张

这种安排的意义在于,NBA也好,电影也好,终归是面向大众的商业行为,大众不花钱,不买账,那么这个球员再厉害,这个电影艺术成就再高,对于行业生存都毫无意义。所以,导演的票房排名,大演员的票房排名,也会成为评价成就的指标之一,这种成就代表了商业价值,对于投资人和所有靠这个行业吃饭的人来说很重要。对于NBA,被选入全明星的球员,其实象征了大众喜好标准,球迷们的选票告诉联盟什么样的球星会得到他们的偏爱,这同样是一项重要的商业数据——所以不管怎么改,全明星一定要有球迷们投票的环节,票数排名对于赞助商、广告商来说都是参考数据。

但为什么到了真正评奖的时候,不管是NBA的最佳阵容,还是奥斯卡,会把权利交给从业者,而不是大众投票呢?

这个道理就更简单了——因为球迷没有从业者懂球,影迷没有从业者懂电影啊。奖项代表了专业性,它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并且对大众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告知大众什么样的球员实力牛逼,什么样的电影是好电影。只不过在很多时候,大众的喜好和从业者的专业判断结果是一致的——毕竟水准不够的球员想让球迷们喜欢很难啊(当然,电影的情况更复杂一些)。这种大概率的一致性,就容易造成球迷们对人气与实力概念的混淆。

理论上,既然已经把全明星定义为大众投票,那么结果就应该被完全定义为“我最喜爱的球员”,而不是“最有实力的球员”,但由于这两者本身的高契合度,时间久了,造成了球迷们忽略了全明星和最佳阵容的本质区别在哪,在评价球员能力时,会把全明星拿出来作为标准之一——比如我们会说一个球星是全明星水准,反而很少说最佳阵容水准,其实用后者更加合理,因为一个球员是全明星,直接反映的应该是他的人气达到了联盟顶级,这个度量单位是错的,但用的习惯了,也就很难改了,现在全明星已经实实在在是个被用来评价球员实力的标准,甚至大家还会区分全明星首发实力和替补实力的差别,那么既然它实际上有这样的度量功能,球迷对全明星球员实力的下限也就有了要求,从这个角度看,那些认为实力不够不该进入全明星或者全明星首发的球迷,说的话也有道理。

这就有点和稀泥了——两边都有理,要怎么处理?

NBA出台这个球迷50%,媒体25%,球员25%的机制,其实就是很典型的妥协方案——一半大众投票,一半从业者投票,把“我最喜欢”和“专业性”权衡一下,过滤那些完全不够格的球员。

这个机制就把帕楚里亚过滤掉了。帕楚里亚这种由于地域原因造成的“我最喜欢”,本来也不是真正的“我最喜欢”——国际球员背后有一个天然的刷票团队,对于本土球员来说当然不公平。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全世界投票都变得越来越容易的今天,NBA要避免这种因为地域带来的极端现象,其实也合理——我认同球迷们对自己国家或者地区球员的偏爱,但这个偏爱需要先满足对篮球的基本尊重,在水平差距不大的前提下,你可以选择投给同胞或者同乡,可是很多球迷做不到这个前提,所以只能靠机制来弥补。这次东契奇的情况也类似,虽然他的水平比帕楚里亚更高,但以东契奇目前的实力,他被投到西部全明星首发显然已经是地域偏爱远大于对篮球基本尊重的现象了。

罗斯和韦德也是实力不够全明星首发,被球迷们的喜爱投到了那个水平的票数,相比帕楚里亚和东契奇,球迷们似乎更有理由支持他们俩进入全明星——他们曾经的水平足够高,现在一个有故事性,一个是绝版,以全明星的娱乐性和NBA的商业向来说,罗斯和韦德进入全明星其实是合理的。

但进入首发合理么?

有这样一个案例。迈克尔乔丹在2003年全明星票选里也没有进入首发,他一开始是替补,后来麦迪和艾弗森主动表示要把首发位置让给乔丹,乔丹都拒绝了,他说能看到年轻人打首发,打心眼里高兴,现在心甘情愿打替补。

这是伟大的迈克尔乔丹的选择,当然,最后卡特还是成功的把首发让给了乔丹。

如果最后罗斯和韦德真的由于球迷们的偏爱被选进了首发,引来的争议可能比现在还要大——别看现在大批的球迷为他们进不了首发感到遗憾,他们要是进了,引来的争议也绝不会小。这里面韦德的情况还好一些,他的江湖地位更高,也马上退役了,大家给予老将尊重也不会说太多,可罗斯才30岁啊,跟乔丹、科比那种时代级别巨星退役季破例进入全明星首发完全是两个概念,他靠凤凰涅槃的故事性进入首发, 就跟中国好声音选那些“好故事”一样奇怪——德里克罗斯还有机会,为什么球迷们就不相信他可以靠自己的实力再打一次全明星呢?

不让罗斯和韦德进入全明星首发名单合理么?【静易墨】 新闻 第3张

另外,媒体和球员投票也并非严格按实力去排,大家也酌情考虑了情怀因素,不然罗斯不会在球员投票里排名西部后场第4,把他排在利拉德之前不可能是因为实力——如果球员和媒体们真的认为必须用一次全明星首发来致敬某个球员,我想他们会投的,假如现在有个叫科比的球员在那次大伤后凤凰涅槃,或者这是他的退役季表演,我想球员和媒体也就把他投进首发了,就像乔丹虽然没有被投成首发,也会想办法让他首发一样——即使媒体和球员比球迷们更讲究实力,这也不是一个没有人情的联盟,归根到底还是真正能让大家破格的球星太少了,乔丹不用讲,科比是时代标签,罗斯和韦德的咖位终究是不够。

不让罗斯和韦德进入全明星首发名单合理么?【静易墨】 新闻 第4张

在教练们选择替补名单时,罗斯和韦德还有机会,但以教练们的喜好,他们俩机会都渺茫。也许NBA在机制上还可以改进一些,比如增加一个外卡名额,给那些球迷们票选最多的、本赛季要退役的老球星,算是满足情怀,而老将们得到这样的殊荣也不会感到尴尬。NBA的各种机制都会不断完善,既然改过一次全明星投票机制,再改进一次也不难,越来越人性化,尊重球迷选择的同时也尊重实力是必然,NBA到处透出各种妥协,全明星也不会例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