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由百度(B)阿里巴巴(A)腾讯(T)三家互联网巨头组成,是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三家互联网公司。中国互联网已经发展了20年,不同的互联网公司起起伏伏,但是至今唯有这三家公司依然屹立不倒,分别在。但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从目前的发展态势上看,百度是最有可能被取代的公司。

首先,在百度最擅长的是搜索领域,但是随著搜狗搜索、今日头条等相关搜索领域的崛起,百度的传统优势领域也有著被替代的危机。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搜索引擎而言,其能够得到用户青睐的原因本质上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即用户需求和用户兴趣深度结合。而目前看,百度搜索在这几点方面发力不大,加之之前的莆田医院等负面事件的影响,百度搜索的大佬地位能否被撼动并非妄言。

其次,投资业务能力备受诟病。除了爱奇艺目前做得风生水起,百度的投资和收购业务真的做的很失败。百度曾做过的电商平台就有百度有啊、乐酷天、耀点100、百度微购、百度值得买、百度购物、百度未来商店等,但是结果怎么样呢,还是无法打败早已如日中天的淘宝;百度曾经想打入外卖行业,但是最终还是被饿了么收购……。每次百度出手,似乎总是两外两家慢半拍,缺少具有深度用户粘性的产品。

「曾经是中国互联网市值No.1的公司,这四年半的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有太多需要复盘反思。」这是马东敏2017年1月回归百度讲的一句话。百度能否峰回路转,真是让人拭目以待。


BAT在我国互联网行业由来已久,不过这几年百度实际上已经掉队了。从市值来看,百度大概是800-900亿美元左右,而阿里和腾讯均在4000-5000亿美金。从营收规模来看,2017财年百度的营收是848亿,腾讯全年营收2377亿,阿里营收超过2500亿;百度的营收只是阿里和腾讯的一半都不到。从营收的角度来看,小米在2017年超过了1000亿,已经超过了百度。并且这几年百度业务增长乏力,投资并购的成绩也很差,生态布局更没有结果。

反观小米倒是每年增长迅速,生态链也做的有声有色,并且用户的口碑也非常正面。如果能够达到1000亿美金的市值,就代表了资本市场认同了小米的价值,把小米真正当做生态级的企业来看待。而此前达到生态级的企业只是腾讯和阿里,所以从2018年开始BAT的叫法可能会成为过去,全新的说法将会变成ATM。

为什么小米估值达到超过千亿美金

不管是千亿美金还是两千亿美金,总归小米都会超过百度了。互联网三巨头之一的百度,这下也可能真的只能偷偷的哭了。按照百度最近的市值情况来看,大概在800-900亿美金左右,目前是领先于京东和网易。那么凭什么小米一上市就能达到千亿美金的级别?按照矽谷的说法,产品做到极致可以估值到10亿美金,这个也是独角兽的基本门槛。平台做到比较大的规模可以估值到100亿美金。如果要达到千亿美金的估值,必须是生态级别的公司。

按照这个思路,莫非小米已级成长为生态级别的公司了?答案是肯定的。小米以手机起家,开始发展智能家居,同时布局产业链。经历了2015-2016的低潮期,到了2017年小米又高调的出现在用户面前。2017年10月,小米就完成了全年的营收目标,并且稳居全球第五的手机厂商的位置。按照雷军的说法,「小米成功逆袭」,并且雷军还表示,「小米在2018年进入世界500强,并有很大把握完成1亿台手机出货量目标」。如果能达成这个目标,雷布斯一定会再度「封神」。

当然,小米的高估值不仅取决于手机的销售额,还得益于雷军在产业链上的布局。截止到目前,小米已经投资了超过100家生态链企业,线下零售店也开了超过200家。小米的生态链企业在2016年的收入就已经超过了100亿人民币。难怪雷军这么有底气,原来手上有多张王牌。这样一来,千亿美金的估值不足为奇了,毕竟小米有这样的实力。如果按照媒体所说的情况,小米一旦上市,市值马上就会超过百度。那么BAT就真的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就是ATM,即阿里、腾讯、小米。


BAT已成过去时,目前的中国互联网是双寡头格局,AT时代。所以,第一个被取代的会是谁?毫无疑问的是百度。这种趋势难以扭转,是百度企业本身后劲不足加上所处行业重要性下降共同决定的。


百度接连错失机会,被拉开差距

百度目前的状态,让我联想起的是另外一家曾经的搜索引擎巨头——雅虎。雅虎当年的风光程度远超百度鼎盛时期,可谓是世界互联网一霸。风头应该说不比现在阿里巴巴和腾讯差,毕竟阿里腾讯也就是最近几年才跻身世界级巨头的阵营,这个位置上雅虎呆了很多年,而百度一天都没呆过。

因此,很多朋友认为百度底蕴深厚,不会被取代,那是不成立的。雅虎都可以被取代,百度当然也可以,其他任何一家企业都可以。

百度的状况,可以说是很不理想。曾经,百度市值是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总和还要多。现在大概就是阿里或者腾讯任何一家呢十分之一多一点而已,差距显而易见。

百度错失移动互联网只是个表象,实质上就是对技术发展方向判断失误+正确的事情做不好两个层面的问题,让百度除了吃老本,没有什么办法。

百度知道移动互联网是个机会吗?当然知道。百度一开始是想紧跟谷歌的步伐推出手机操作系统,没有坚持下来,放弃了。随后,退而求其次,想要利用应用分发平台占领手机端,19亿美元重金收购91手机助手。所以认为百度没有意识到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性是假的。关键是执行力不到位,没有能力做操作系统,甚至没能力把应用分发做好。原本遥遥领先的91助手在百度手里市场份额口碑双降。

百度在O2O领域也想发力,然后,百度外卖是BAT三家中亲自上阵做得最卖力的一家。现在腾讯有美团,阿里有饿了么。百度外卖早前已经被卖给饿了么。

云计算,百度云盘虽然在个人市场有一点点存在感。但是,众所周知的是,阿里云才是中国云计算的领军企业,世界级巨头。紧随其后的是腾讯云和金山云。百度云?没有存在感。

你可以发现,在移动互联,云计算,O2O等领域,包括金融行业等板块,百度都是尝试过投入的,但是结果无一例外,通通失败。近年来少有的一次成功还是做『信息流』,模仿今日头条做咨询分发。


新领域,百度没有绝对优势

在云计算业务,百度没跟上,金融板块,又没跟上,新零售是直接缺席。百度目前还有一个重要机会——人工智慧(AI)。

在AI领域,我可以很明确地表示,我不看好百度。很有可能会跟O2O还有移动互联网等领域一样,声势浩大,草草收场。阿里巴巴已经跟清华大学联合研究『人机自然交互』,在产品方面,阿里也有布局。至于腾讯,向来采取跟随者战略,在AI领域,也有布局,很可能会重演支付市场的戏码,闷声发大财。百度对于AI,时而『ALL IN AI』时而『百度不仅仅有AI』,表现出战略摇摆。公司执行力远远不如阿里和腾讯。更别说还有科大讯飞等专注于该领域的公司。百度有机会,但是鉴于百度可怜的把握机会的能力,很难相信他们可以笑到最后。


如果说BAT三国鼎立,目前的百度大概是诸葛亮北伐无果的困顿蜀汉

百度目前处境非常危险,错失移动互联网大概可以比作蜀汉夷陵之战的溃败。

重金投入多个领域,鲜有斩获,宛如诸葛亮多次北伐,无功而返。

虽然现在还有AI这跟救命稻草。恐怕犹如姜维用兵虽善,却难掩颓势。

百度存在的问题很多,技术突破困难,市场开拓乏力,则是被很多人忽视掉的因素。很显然的是,这个不被关注的问题也足以致命。

因此,毫无疑问,百度掉队甚至被替代都毫不令人意外。

阿里和腾讯目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暂时势均力敌,短期内满分胜负。


别笑话我,我觉得第一个被取代的,很可能是腾讯(小马哥别生气啊)。

我的理由如下:

第一,先看格局,阿里和腾讯如今却是两强的格局,但腾讯多年没有「练兵」了,不像阿里那样,每年都有个双十一,每年都来一次流量的大考验,这样一来,不仅运营能力保证了锻炼,而且技术尤其是云计算能力、大数据能力得到了很好的积累和发挥。

如今看看阿里云的成绩,是不是可以说马云很有远见呢?

第二,再看百度,自从陆奇去过1年左右之后,这家公司也开始理清了思路,不再做o2o那种脏活累活,反而专注于将自己的技术发挥到最好,除了搜索技术外,无人驾驶技术、大数据的技术都是不错的,目前百度走的是一条搜索为老业务,信息流为新业务,技术为依托,产品靠智能尖端的路线。战略清晰,技术储备足够,也是有巨大发展空间的。

第三,腾讯这边呢?2018年9月,腾讯总办开会还在讨论,要不要做云,都8012年了,还在讨论这个问题。3天的闭门讨论会确定腾讯一定要做云,并且要做大,而2019年,马化腾就一直在讲产业互联网,只要公开露面,必谈产业互联网。但腾讯的基础是什么?是2C业务,是游戏业务、社交业务,都是2C的,腾讯有2B业务的基因吗?这个值得考量。

马化腾说自己公司旗下有7个安全实验室,这难道也是赛马机制?不会浪费资源吗?

腾讯的技术实力在过去几年没有特别好的展示,没有秀出肌肉来,反倒是腾讯的投资能力在其二把手刘炽平的操盘下做的风生水起,甚至一度比红杉这种专门做投资的机构都要出色。

不过外界也质疑腾讯的中台能力不足,就是底层有了,中间的基本件没有沉淀,反而各个产品是「各自为战」的状态。所以,腾讯的中台战略值得提上日程。

最后是人才梯队的培养,阿里很早就在淘宝和天猫两大业务上提起了蒋凡、靖捷两位80后高管担纲,有点赛马的意思,如今已经水落石出,蒋凡兼任两个平台的Boss了。年轻人顺利上位,培养的目的非常明显。

而腾讯今年却宣布要裁撤中层,减少层级,从而让公司的年轻人,战斗力都得到提升。

百度呢?百度则是直接对高管进行「退休」,这样一来,也是让年轻人上位。我们目前没有办法评判是腾讯动中层更好,还是百度动高管更好。

但目前腾讯在人才梯队上确实比较紧迫。

如今小马哥理短了头发,也有点想要革新腾讯的面貌了。这是一件好事。


作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领军队伍,20多年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见证并积极参与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不仅现在,甚至未来,他们仍旧是举足轻重的。关于三者谁先被取代,我认为,他们还是会发展得更好,可能现在百度的市值没有另外二者高,不一定就说百度最先被淘汰,这需要客观的讨论。

三者的核心业务依旧各自为营,短时间被不会遇到太大的挑战。百度依旧是全世界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尽管有很多挑战者,但都只扮演小弟的角色,被拉下来的可能性很小,近几年,百度除了保证自身核心业务的运营外,积极跟随热点,投身于人工智慧,错过了移动互联网之后,百度吸取教训,在人工智慧的投入都是很大的,自动驾驶系统,在世界范围内也都是走在前面,尽管在人工智慧方面,各家巨头都在积极布局,现在的局面就是百花齐放的局面,我想,积极的竞争环境,会让百度更能不断进步。阿里巴巴,从一开始单纯的电商企业,在马云的引领下,其在互联网产业的布局逐渐扩大,除了天猫,淘宝保持强势,阿里巴巴在其他业务的发展也是很快,人工智慧,云计算,大数据,产业互联网等,由于过早的布局,目前市场占有率还是很大的,比如说云计算,目前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除此之外,阿里巴巴的投资眼光也是很独到的,在金融,共享领域,物流,人工智慧,文娱等方面收获颇丰,尤其是新成立的达摩院,罗汉堂,聚集全球的精英,旨在造富全人类。我相信,未来阿里的产业布局会更多元化,影响力会更大,从目前来看,出现一个替代阿里巴巴的企业,似乎是不可能的。再说腾讯,社交领域的王者,从QQ再到微信,腾讯一直是社交领域的领头羊,尽管遇到过其他社交软体的挑战,实质上无关痛痒。除了社交领域,在游戏领域,腾讯的地位也毋庸置疑,作为腾讯最大的资金来源,游戏领域腾讯依旧一直独秀,除此之外,腾讯投资滴滴,美团,京东等企业,利用自己的流量,深入其他的领域,不断在扩大自己的版图,还有腾讯视频和QQ音乐,也是腾讯在文娱方面自己孵化的独角兽,可见其商业版图之大。由于国外主流的社交软体目前还无法进入中国,腾讯在国内社交领域的地位依旧是老大,在其他方面还是保持自己的进步,未来想要替代腾讯,几乎不可能。

总之呢,在三者的主要核心业务上,挑战者会不断增多,但替代他们还是有很大难度的,而其他方面,还是百家争鸣的局面,但三者自身的实力会带给自己很大的优势,我希望,未来能不断地有企业去挑战他们,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


从目前来看,腾讯和阿里处于国内互联网一阵,百度已经掉队为二阵。

当然不是说百度没有赶上一阵的能力和机会,只是百度所处的位置没有形成垄断,地位非常尴尬。

百度李彦宏曾经说过要All In AI,就是要全力搞人工智慧,但人工智慧领域竞争者实在太多,大公司如腾讯阿里等的AI布局和实力与百度相差无几。新科技独角兽云从科技,商汤科技等实力也非常强劲。

搜索领域,尽管还占领著很大的市场,但自从某事件爆发以来,百度的搜索更加被诟病了。

如果存在被取代的可能性,可能就是百度。


明.程允升《幼学琼林.夫妇》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故天地配以阴阳」;

其实,我很不想把今天的商业活动用历史的规律来衡量;因为,太适用,也是很多商界大咖和看官所不愿意相信和看到的结果!

另外:商业活动一旦有了规模,必定和金融、资本这头怪兽纠缠不清,也注定有尾大不掉之嫌,事实上,现实中,特别是我们身边这样的悲剧一直在重复上演,个中缘由大家都懂……

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的莫过于:【战国七雄】和【三国鼎立】;

一、【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国,经过长达两百多年的你死我活、此消彼长的血雨腥风的争斗,两百多年都互有胜负,但也相安无事;然而到秦国强大到天下无敌横扫六合的时候,秦国怎么也想不到,一统江湖的大秦帝国竟然只存活了十四年,就被西汉取而代之!

西周时期,一个渭水河边「名不见经传」养马的家族起家,虽然历经磨难、风雨飘摇、弱的饱受欺凌,可也存活了数百年之久,而一家独大之时却也是灰飞烟灭之始!

二、【三国鼎立】:同样,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时候,三家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虽然也互有输赢缠斗进百年,却也相安无事;然而,到了曹魏一家独大的时候,也是一统江湖的时候,同样一向所向披靡曹魏,仍然不能跳出却轰然倒塌被取而代之的厄运!

其实,不管是某种势力格局、团体以及我们个人,处在风口浪尖的时候,也往往是高处不胜寒时候;不只是ABT,其他企业也是一样,有竞争对手的时候,活得是不是滋润不太好界定,起码能活得更久;

比如:滴滴打车曾经不留余力的打败了所有对手,现在的滴滴可以说一家独大,貌似现在的滴滴也风光不到哪里,甚至比以前更萧条了……

可能ABT的掌舵人也没有谁想打败谁、吃掉谁,自己一家独大,只是不想被人打败、吃掉就好;他们谁能一统江湖也许只是我们有这个想法而已,因为这几位大咖可比我们聪明多了;聪明人不是怎么要消灭对手,而是怎么和对手一起走得更远,活得更久!

ABT,不管谁一家独大,那它也将步打破【战国七雄】和【三国鼎立】固有格局的秦国和曹魏的后尘,很快就会坍塌之后而灰飞烟灭……


首先,谢谢悟空邀请。

BAT是中国三大互联网公司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首字母的缩称。

BAT已经发展成为互联网公司的巨头,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实际控制并投资很多前景广阔的优质公司,分别掌握著中国的信息型数据、交易型数据、关系型数据。我们分别介绍一下。

1、百度 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网站。以先进的搜索引擎技术为支撑,广泛探索布局新业务。

2、阿里巴巴 全球最大的零售交易平台,重心构筑完善的电子商务生态链,覆盖数据服务、物流、电商的交易与支付、供应链金融等领域。

3、腾讯 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供应企业。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

过去十年间,BAT依托自身优势大举布局线下,实行线上线下的无缝统一,实现从「人与信息」的链接向「人与服务」链接的跨越,通过大量的并购和投资进入金融、娱乐、旅游出行、教育医疗、本地生活等与人民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而逐渐成为巨鳄公司。从2017年12月中国上市公司市值TOP20来看,腾讯控股23009.2亿元居第一位,阿里巴巴22157.4亿元居第二位,百度4668.5亿元居第十七位可以看出,百度因为互联网PC端向移动端的逐渐转移、流量的逐渐分化而开始没落,虽然在人工智慧上有所突破,但已经和腾讯、阿里不在一个量级上。

我认为未来腾讯和阿里的独角兽地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基本没有哪家公司能够撼动,但蚂蚁金服超过百度以板上钉钉,蚂蚁金服2013年起步于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旗下的支付宝,现有支付宝、余额宝、蚂蚁聚宝、招财宝、网商银行、芝麻信用、蚂蚁金融云、蚂蚁花呗的业务板块,蚂蚁金服在短短的几年中市值已超过600亿美元(人民币4500亿元),更可怕的是其现在还没有上市,未来潜力之大可见端倪。


感谢邀请。

BAT每家都有其优势核心业务,百度搜索最牛、阿里电商最牛、腾讯社交最牛。但产业的大版块布局又让三家的实力水平呈现出了差异化,近年来BAT三家在文娱版块争夺激烈,最明显的是三家都布局了视频网站,但就目前发展状况而言腾讯视频是最具潜力的,因在目前的市场上网路文学成为影视媒体发展的增长热点,而腾讯旗下的盛大和起点是目前国内实力最强的中文文学网站,而百度和阿里在这一点上与腾讯有了比较劣势。

综合来看,未来内容产业、金融产业、大数据产业、虚拟现实很可能将成为BAT争夺的焦点,三家各有千秋,但是就目前的市值来看,腾讯市值2078.86亿美元,阿里市值1986.9亿美元,百度市值570.51亿美元,百度明显落后于阿里和腾讯,未来争夺中阿里和腾讯很可能会成为最大对手,而百度如果没能有一个除核心业务外的另一个核心出现的话也很有可能被赶出BAT。

但是结合以前来说,百度是走在中国互联网最前端的,虽然近期百度发展缓慢,但是它的发展战线已经转移,在人工智慧方面,在国内是顶尖的。有一些事我们不能只看眼前,还要考虑一下他的以后,毕竟互联网大佬都是高瞻远瞩的。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阿里巴巴,他现在不仅仅是单一的购物,而且涉及金融互联网科技等多方面。尤其是近年来成立的达摩院,集结了很多世界顶尖人才,是非常有前途的。


说实话,BAT已经是过去的说法了,那时候三家的体量差不多,但是到了现在,百度自己明显掉队,不论从市值、营收或者利润,都与AT相差太远,现在是双寡头时代,只有AT,没有B了。如果按照传统说法,我觉得百度更容易被取代,知识获取已经不仅从百度了,而是很多渠道,社交,媒体等等。如果从AT这两个看,我觉得还是会双马竞争,谁都很难打败谁,阿里的网路零售业务,已经不仅仅是网上交易了,而是自己渗透到更深层次的实体点了,加上这几年,阿里慢慢涉入重资产,根基越来越深,加上阿里的全面布局,金融、快递、云计算、硬体等业务,要想打败阿里,并非易事。在说另外一个,腾讯,腾讯在产品和社交关系链上的布局,也是现在所有互联网公司不具备的,社交关系,链接关系,正是因为有这些关系链,加上要流量变现,腾讯只能涉足更多领域,那也可能每个都做,腾讯跟阿里基因不同,腾讯擅长产品和关系,但是阿里更擅长运营,加上这几年阿里技术的巨大进步,已经不仅仅是网路零售公司了,慢慢变为科技公司了。腾讯要直接跟阿里竞争,也是很难的,所以最直接又风险小的方式,只能直接入股,让小弟去跟阿里发。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腾讯和阿里的竞争领域会增多,但是都很难深入到对方的主业务上,多维度竞争是常态,但是谁也打败不了谁。在说了,为什么只能是一家公司存在你,我觉得可以两家不同主业务的公司同时存在,至于谁活得更长,这就难说了,现在谁也没法判断,可能谁犯错,谁就败了,也可能打败他们的,不是他们的竞争,而且时代,是另外一种商业生物。不过依照这样的情况看,两者只能越来越大,越做越强,要打败对方,都不可能,有可能是他们自己,有可能是时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