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源於西班牙,其母公司Inditex是全球排名第一的服裝零售集團。旗下有Zara, Pull&Bear, Massimo Dutti, Bershka, Stradivarius, Oysho, Uterque, ZARA HOME八大品牌,針對不同的市場劃分, 以滿足不同人群的市場需求。

而其中最著名也最成功的品牌當屬Zara,目前已在87個國家設立超過兩千多家門店。Zara將人人都「買的起的快時尚 (affordable fast fashion)」作為企業戰略,把每一季最流行的設計,以低廉的價格快速推向市場,因此廣受世界各地年輕人的喜愛。

服裝行業,尤其是快時尚品牌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而且對產品的更新速度要求非常高。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大環境下,Zara是如何另闢蹊徑,大獲成功的?這就不得不提到ZARA的敏捷供應鏈管理。

垂直整合戰略:

不同於其他服裝品牌的供應鏈,Zara將原料購買、服裝設計、生產、配送、銷售各個環節垂直整合,大大縮短上架周期。一般的服裝品牌從設計到出售需要幾個月的時間,而Zara能做到最快15天上市。

Zara供應鏈運營特點

產品設計/原料採購

傳統服裝行業通常是先由知名設計師確定服裝設計方案,再由買手根據設計稿和流行元素選擇布料。

而Zara則是採取延遲設計(Postpone Design)的策略。由年輕的設計師在全世界各大城市的街頭捕捉時尚風向,從而判定下一季的流行元素。Zara面向的客戶群體是年輕人,因此年輕設計師更能懂得目標客戶的需求。

總部的設計總監和買手會根據設計師提供的流行元素來選定和購買相應的布料,並儘可能的選擇未染色布料,以便及時應對市場需求的變化。最終的設計稿則是由設計師觀看完各大時裝秀後敲定,並投入生產。

延遲設計的策略大大縮減了原材料採購的周期,選擇未染色布料也極大程度上降低了原材料浪費的成本。

生產運營

傳統服裝企業通常會在勞動力成本低廉的東亞國家尋找服裝廠,並外包給這些廠家進行生產,從而降低製造成本。但這樣一來,生產周期也會延長。

Zara堅持將其40%的訂單由內部工廠(歐洲)生產,40%由歐洲和非洲的外包工廠生產,僅20%的業務外包給亞洲工廠。這麼做,雖然製造成本增加,但是速度卻得到了保證。通過快速將新品遞送到客戶面前,Zara的銷售額不斷增高,其利潤遠遠超出了製造成本。

而且Zara歐洲和亞洲的產品線也有所不同。歐洲生產的產品多為基本款,不易過時,且原料質量較好。而且歐洲工廠的位置臨近優質原料商,這樣也減少了原料備貨時間。亞洲生產的產品多為當季流行款式,布料成本和人工成本較低,產品的更新迭代也更快。

物流、庫存和倉儲管理

傳統服裝企業會通過海運的方式將產品運送到各個零售門店。這種常用方式的最大優勢就是節約成本,然而花費的時間也更長。

而Zara這個以「快」至上的企業,在物流、庫存和倉儲管理上投入了大價錢,當然回報也是非常可觀的:

Zara的所有單品都需要先運送到西班牙總部,再通過分配中心將服裝分配到指定的箱子中,並在36到48小時內運送到目的地。即使是在亞洲生產的服裝,也需要被送回總部進行分揀。

配分中心則按照全球各個門店所提供的訂單需求,由機器進行自動分配。為了減少在途運輸時間,配送方式通常都是陸運或空運。Zara擁有兩個航空基地,凡是歐洲以外的商品全部通過航空運輸,確保三天內送達店鋪。

由於Zara的產品批次少、種類多,非常難管理。他們應用了「射頻識別系統(RFID)」,通過無線訊號識別、追蹤產品,實時更新庫存情況,甚至將庫存和物流信息實時反饋給客戶。這種技術雖然花費高昂,但通過精確識別庫存所在位置和數量,大大減少了人工管理成本和獃滯庫存的風險,提高了庫存流動性和客戶滿意度。因此,企業節省的成本遠大於投入。

銷售策略

Zara的銷售策略是低價、多種、快速。由於上游生產的速度快、產品多樣性高,為了減少庫存成本,Zara的服裝都是小批量生產的。與此同時,就做到了「飢餓營銷」。新款上架後,如果銷量不高,就會立刻被下架;如果賣得好,也不會後補,這就讓消費者產生了「如果不買可能就買不到」的印象。

對於積壓的庫存,Zara每年6月和12月都會打折清庫存。之前沒有賣出的衣服,將會由總部重新分配,並運輸到各個銷售區域。從而精準定位客戶,加速庫存清理。

Zara的主要銷售渠道是專賣店直銷和電商平台:

Zara專賣店幾乎每兩周會更新一次服裝,而電子商務平台則是每周都會更新新品。專賣店的櫥窗及陳列都是根據年齡層、風格和場合分區展示,部分服裝會提前搭配好,供消費寫選擇。

Zara擁有自己的電子商務平台,設計界面簡潔易使用。還能根據客戶喜好智能推薦相關產品。同時Zara還和京東進行物流合作,大大提高了送貨效率。即便是在雙十一這種物流幾乎癱瘓的時期,仍能保證平時的快速交付速度。

同時,為迎合中國市場,Zara也在近年入駐了天貓平台。天貓較於Zara官方平台的更大優勢在於,可以和客戶實時溝通,並且支持客戶評價。這既有利於消費者對於產品的了解,也能促使品牌不斷改進。

Zara官方電商平台

客戶反饋

不同於傳統企業與客戶間的單向信息傳遞,Zara重視和客戶間的信息互換。

作為以客戶需求為導向(customer-focused)的公司,Zara除了通過設計師敏銳的嗅覺捕捉時尚元素,同時也根據所在區域客戶的喜好、年齡、性別、文化等信息來獲取客戶需求。在Zara的店鋪里,店員會將客戶對於服裝的顏色、布料、設計等反饋及時上傳到系統,而總部則會根據這些信息制定或調整款式。

現在越來越多人使用信用卡和移動支付,這更有利於大數據分析。運用這些技術,Zara能更精準的定位客戶,及時了解客戶需求,快速應對變化,從而主導市場,贏得客戶的青睞。

反向供應鏈 (退貨/回收)

Zara的反向供應鏈(reverse supply chain)目前看來是非常成功的:

Zara的退換貨系統十分方便。無論是從專賣店還是官方網站購買的衣服,30天內都可以直接到櫃檯退換。對於沒有質量問題的商品,Zara會立即上架出售。對於有質量問題的商品,則會回收再利用。對於長期擠壓的商品,則由總部重新分配給其他區域銷售,或打折處理。這樣既能讓顧客放心購買,又能減少庫存和浪費。

Zara推出的舊衣回收計劃(Join Life),則體現了Zara一直以來的環保理念和社會責任。通過門店或者上門回收舊衣物,Zara將廢舊衣物重新整理,部分捐贈於非營利組織,另一部分用於面料再造。Zara將廢舊衣物中可以再利用的纖維提取出來,研發成新型面料並製作成衣。這樣一來,既降低了物料成本,又避免了處理廢舊衣物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從而推動環保和可持續發展,並建立良好的消費者口碑。

Zara - Join Life舊衣回收項目

不得不說,Zara通過獨到的眼光和先進的供應鏈理念,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從一個小小的門店,歷經數十年,演變成時尚服飾界的標杆。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

更多CPIM和供應鏈乾貨,請關注公眾號【供應鏈課堂】(ID:CPIM-SCM)。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