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樓市中關於兩個稅種的討論愈演愈烈,一個是房產稅,一個是空置稅。

房地產稅無須多言,無論是參考日韓、歐美的經驗,還是對投機情緒的遏制,開徵已經成爲大部分人的共識。

但關於空置稅,至今依然存在爭議,可以確定的是,香港已經準備先行嘗試,目前還在準備階段,稅率相當於2年租金,並且約爲樓價的5%。

衆所周知,房產稅的一大作用就是增加炒房客持有環節的成本,迫使其擁有的大量空置房流入市場,如果再加上空置稅,這樣一來,對房地產市場會不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我們不妨來看看專家的觀點,3月27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期間,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原院長、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接受專訪時表示,空置稅的難題是沒辦法詳細界定,很難徵收。

賈康認爲,空置的認定有很多困惑之處,比如有人提出看電錶的轉數,如果半年不轉就認定爲空置,但房主完全可以連上一個小電器,把電錶轉起來,非常容易規避。

還有人提出靠居委會的日常查看,定期看屋裏有沒有住人,以此來判定是否空置,但普通人又很難承擔這樣的嚴謹工作,所以兩個方法都不行。

專家的擔憂是從技術層面出發的,也是大部分人爭議的焦點,對比房地產稅,衡量是否空置的難度確實比較大。

一間房屋有多大面積,實用面積多少、公攤面積多少、不動產登記等各個流程都非常詳細,完全可以做到量化,技術上不存在太大的測量難度。

一旦涉及到房子是不是閒置,就很容易出現判斷上的混淆,尤其是大量三四線樓市,不少人返鄉置業後又回到大城市打工,按一般意義上的評判,這種房子肯定屬於閒置,但實際上,這是流動人口無奈的選擇,如果家鄉的房子被認定空置,類似農民工、畢業生等低收入羣體,會背上更多的生活成本。

但我們換個角度看,如果只因爲實際操作上存在難度,就認爲空置稅沒有必要,顯然也不夠客觀。靠電錶和人力查看不能湊效,也可以從房產持有者的套數入手,或者查看房屋是否已經裝修。

另外,電錶可以憑空製造轉數,水錶很難規避檢測,如果房子空在那裏沒人住,用水必然極少,哪怕一個月只住四五天,用水量也一定會千差萬別,不管用什麼方法,相信各界最終能夠達成關於空置稅的共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