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写篇短的。谈谈经济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看看历史,会让我们能对现在发生的一切有所掌握和领悟。


所有在中国学习过中学历史的同学,或许对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毫无印象,或许对十字军东征一无所知,但一定记得老师反复强调的一个历史细节:瓦特发明蒸汽机是近代工业革命的开端。



那么,瓦特发明蒸汽机,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呢?答案是,除了用来做运输工具(铁路与火车),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用途是,用来做棉花。


棉纺织业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研究棉纺织业被认为是研究资本主义的钥匙。


作为一种经济作物的棉花,原产于印度。在亚历山大东征的年代,随军的历史学者就曾记录过在东征到印度的时候,曾经遇到过身穿身背竹弓,身穿棉花衣服的当地人。



印度是棉花的故乡。勤劳智慧的印度人在数千年的手工生产中积累了大量关于如何纺织棉花的经验。印度人民也可以生产非常美丽,而且非常耐用的棉纺织品。印度的棉布,既可以用于自销,也可以用于出口。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直到工业革命之前),印度的棉布一直是中东,东南亚乃至东非一带非常流行的抢手货。


然而这一自给自足的过程却被一件事所打破。那便是新航路的开辟以及后来到来的工业革命。


这里就不得不提英国最早的比较有竞争力的出口产品,羊毛了。在当时局限于欧洲范围内的贸易中,由于那个时候的英国并非一个在经济和技术上较为领先的国家,英国本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中唯有羊毛在欧洲的市场上比较有竞争力。而当时讲法语的弗兰德斯(如今属于比利时)地区既是欧洲另一片主要的棉纺织中心,又是英国生产的毛纺织品的集散地。


然而,这些早期的欧洲货,虽然在欧洲内部还算知名,但是与当时同样时代的印度产品比,完全没有竞争力。与羊毛的粗重相比,棉花轻便,灵巧。自然,印度的棉纺织品在欧洲,以及逐步兴起的欧洲殖民地(比如美洲和非洲)具有非常大的市场优势。


在当时葡萄牙人统治下的刚果,印度棉纺织品可以直接用来交换奴隶。


残酷的奴隶贸易


起初,英国东印度公司所经营的一大贸易就是购买印度的棉花去欧洲贩卖。当然,销路很好。因为印度人的产品非常好。然而这一行为却严重侵犯了英国本地毛纺织品商人的利益。因为这样下去,就不会有人继续去购买英国人自己生产的毛纺织品了。


怎么办?在当时已经颇具规模的英国议会,英国的商人阶层动用议会力量成功的通过了一道法律,阻止大量的印度棉纺织品的进口。与此同时,已经初具雏形的资本力量,开始逐步露出了自己的獠牙。


英国的商人阶层盯上了一种刚刚开发出来的新技术。那便是,蒸汽机。使用蒸汽机驱动机械,可以让生产棉毛纺织品的速度增大,自然,也可以降低其成本。从最开始的棉毛清洗过程开始,棉毛筛选过程,棉毛纺织过程,一个又一个原本由人力完成的工序开始被机器完成。


人类历史上其实也是这样不断地循环。从当年的轮子开始,到蒸汽机,再到19世纪20世纪的电气技术革命,再到后来的计算机化,互联网化,自动化,以及今天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大数据技术,机器取代人工,智能取代手工,从来都是人类历史的潮流。面对新的技术趋势,千万不能逃避,否则必然被淘汰!


也许有人会问,那么印度人完全可以仿制英国人的工厂生产。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为何?因为印度的劳动力成本实在太便宜了。因此,在印度,继续坚持数千年来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才是在当地的经济模式下最理性的选择。


看到这里,您觉得,在那个工业革命起步时代的中国,我们更像印度,还是更像中国呢?


随英国一道的是法国,荷兰以及德国。最后,工业革命也传播到了西班牙,意大利,俄罗斯和美国。


劳动力成本太便宜,这是当时印度和中国不愿意去变革的根本原因。而随着工业革命,凡是接受了工业革命的国家,工人的相对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那个时代,印度的农民终年所吃的,不过就是千篇一律的混合了豆类的米饭。而中国的农民所吃的也就是米饭以及自己腌制的蔬菜配上一点点豆类。但是在那个时代的英国,当年走入一个英格兰农民家的厨房,你会发现,无论是男女主人脸上都洋溢着营养健康的红色。一个典型的英国早餐包括燕麦粥,黄油,在商店买来的鲜肉以及培根等等。


典型的英式早餐


这背后的区别是什么?工人的工资,收入!


工人有了工资,自然也可以把孩子送去接受教育。也慢慢产生了对文化,社会等其他问题的追求。社会自然就越来越好。而一个低工资水平的社会,从根本上讲,就好比一个“停滞的社会。”


这好比是什么呢?印度的工匠,明明有着非常高超的手艺,却一直在贫困中循环。英国的同行,并不需要非常艰辛的谋生,或许手艺还不如自己的印度同行,但是却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


背后的问题是什么?是工人的收入水平。再往后,则是科技,资本,技术革命。


因此你看现在有些西方媒体,在不断地唱衰收入水平提高之后的中国经济。我们中国人难道天生就应该去流水线上拼装手机么?难道我们天生就应该去工地上推车么?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的确一些低端产业会在中国不再兴盛。但是这也注定,只要我们能够赶上工业革命,能够不断地发展高科技,就一定可以把自己的产业模式变成以科技和资本为主导的产业。于此,我们也才能真正实现从洋务运动以来无数汉族知识分子为之奋斗的一切:中国可以与西方分庭抗礼,实现自立和富强。


资本可以成就一切,也可以毁灭一切。英国要实现工业革命,自然需要原料,也需要市场。于是,英国人要站起来逆天改命了。印度本身有着历史悠久,手艺高超的棉纺织业。英国人要用资本,以及帝国主义的力量把它击倒。从征服孟加拉开始,英国人一步一步将印度这个有古老文明的大国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而与当年征服美洲的西班牙人所采取的简单粗暴的“强盗式,征服者式”的掠夺式方法不同,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是一种“资本主义的殖民。”


何为资本主义的殖民呢?一方面是要原料。另一方面则是要市场。把成本端留给别人,把收益端留给自己。这就是资本主义式的殖民。英国人一方面把印度作为自己棉花的主要供给地。另一方面,把本来有全世界最优秀纺织技术的印度作为自己的主要的纺织产品倾销地。


英国人完成这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动用资本的力量。因为随着技术的革新,英国的产品虽然质量未必赶得上印度的产品,但是价格一定更低(因为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因此,通过大量低价的倾销,慢慢占领了市场。第二件事则是动用行政垄断的力量。因为当时的印度是一个殖民地国家。


19-20世纪印度饥荒时代的照片


然而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英国政府,商人以及部分印度本土的买办自然可以发财。另一方面,则是无数原本有着高超手艺的印度工人,因此破产。作为近代印度纺织中心之一的金奈在英国人到来之前原本有60万人口。大多数是纺织工人。而到19世纪末的时候,一度锐减为三万人。原本是富庶之地的孟加拉,到19世纪,开始为贫困以及饥荒不断袭击。


印度的工人原本有世界上最好的技术,但是却陷入贫困乃至死亡。这不公平,为什么呢?你说为什么?


有人说中国被殖民三百年就能繁荣。你信么?殖民地走向繁荣的有之,比如香港和新加坡。包括印度的孟买。然而这正是一种普遍贫困下的畸形繁荣罢了。这些港口城市因为背靠殖民地,可以做转口贸易,所以可以走向繁荣。然而其往往是需要后边大片土地的贫困作为代价的。


唯自强可以求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