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地新引力并星标,每天轻松看遍地产创新

  科学界首张黑洞照片面世,造型被网友调侃神似“甜甜圈”,而在地产界,同样也存在着许多造型奇葩的户型。

  如果你买到了奇葩户型大可不必烦恼,因为它们经过设计师的巧手改造后往往会令人惊喜。本文分享三个奇葩户型的改造案例,带你见证它们如何从“丑小鸭”逆袭成为“白天鹅”。

  来源 | 梦想改造家、立木设计研究室等综合整理,转载自中房案例中心

  编辑 | 覃颖华

  十三步就能走完的“手枪”

  项目改造前后平面图

  该案例位于上海浦东一座80年代老公房的顶层,普通层高,手枪户型,使用面积不到34㎡,从南到北仅十三步长,祖孙三代五口人住。

  在这个十三步就能走完的家里,“小”压缩了使用空间,牺牲了居住品质,也锁住了一家人曾经极为丰富的爱好,如跳舞、瑜伽、画画、弹琴等等。

  改造前室内多为条状的线性空间,使用不便且阻隔视线。而三代五口人的十几种爱好,每一种都需要方正敞亮的大空间与之匹配。

  项目改造前

  项目改造后

  在这套户型里,层高(2.7m-2.9m)、面宽(3m)、甚至结构(老公房墙体不可拆除或移动)都被全部锁死,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几乎没有改造余地,怎么让只有34㎡的小家看着大?用起来更大?

  像“翠玲珑”一样强化斜向对角线的深远,是设计师给出的答案,也是项目最大的改造亮点。“翠玲珑”是苏州园林沧浪亭里的一处景点,折过长长的走道,三个方形的房间角部相连,序列的重复使对角线空间变得极为深远。

  改造后对斜向空间的利用

  入口处的“翠玲珑”

  客厅处的“翠玲珑”

  斜向空间的利用不占用室内的宝贵墙面,节省的墙面地面被复合利用成储藏空间,总计达到22㎡,占室内总面积的65%。

  改造前后加重储藏面积对比

  魔术盒子般的榻榻米储藏空间

  以下分别是房子每个空间的改造效果:

  1)入口

  入口

  走过狭长的走道,刚进门的入口相比于原先反倒做了压缩,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铺垫(形成了大量储藏空间),而连续的线性灯带则勾勒出了一道富有仪式感的“光门”。

  留白墙面上新家的LOGO

  2)客厅

  客厅

  改造后的客厅用移动隔断替代了原先的隔墙,日常情况下均呈开启状态,南北方向获得了彻底的通畅。

  客厅移门

  电视机的背景墙选择了夯土材料,既能能够有效阻隔声音(之前隔声极差),又浑然天成地重现业主家乡张掖的丹霞地貌。

  延伸到主卧的夯土墙,酷似丹霞地貌

  可变家具之茶几

  3) 厨房

  厨房

  考虑到业主偏西北的饮食习惯,厨房被设计成内外两个区域,中间以暗藏的玻璃移门分隔,既隔绝油烟,又确保通透。

  内厨房被设计成U型,2米长的操作台,0.88米长的多功能水槽极大提升了使用效率。外厨房被设计成直线型,既是顺手的面食操作台,又是临时的餐桌。

  内外厨房彼此分离又视线通透

  为了缓解做饭时的枯燥,老人房和内厨房之间的隔墙在视线高度被局部打通,透过水平的玻璃,老人房内的山水画映入厨房,既是借景也是对景。

  对景和借景

  4) 老人房

  改造后的老人房整合了茶室、琴房、卧室、梳妆四大功能。设计师特别设计了90度的暗藏式移门以避免视线的阻隔,并在奶奶的钢琴台上打通与厨房之间的隔墙,用三面的通透来对抗空间的小所产生的压抑。

  茶台和琴台

  老人房移门

  5)夹层游戏天地

  夹层游戏天地

  2X2m见方的夹层以绳索保护网、透明玻璃天窗划分出一个独立、并不压抑的童话天地。考虑到使用的便利,整个夹层顶部都被软包覆盖,上下的爬梯也有一定角度且能左右滑动。

  可移动爬梯

  上下空间的视线交流

  6)主卧室

  主卧室

  12㎡的主卧是家中最大的房间,睡觉、办公、唱歌、跳舞、画画、瑜伽、健身、桌游、电影等诸多活动都将在这里进行。

  比如擡高的地台既有床的功能,也可作为唱歌的舞台和看电影的池座;两侧的衣柜实用且不遮挡阳光,地台下六个刻字的箱体分类储藏着各项爱好的设备和独立的折叠婴儿床;极小歌唱厅的打造等等。

  主卧一隅

  暗藏式的通高镜面收放自如

  为了给专业歌唱出身的爷爷奶奶一个更好的练声场所,设计将质地细密的夯土墙延伸到主卧以便隔声,强化了屋顶的斜度并在吊顶上以连续的格栅打破平面反射使声场更均匀,而凹槽状的木饰面则增强了混响效果,使整个空间都可以成为歌唱厅。

  歌唱厅

  四胞胎的“跑道”之家

  项目改造前后平面图

  该案例是对一户四胞胎家庭的住宅改造,地址位于公共交通和城市服务都相对匮乏的上海郊区。这个六口之家已经在这个毛胚小两室出租屋内蜗居了八年,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让这个家更显空空荡荡。

  原本极少的生活物品也因为家中缺乏基本储物空间而随处丢弃,厨房和卫生间的使用极度不便,狭小的餐桌甚至坐不下一家人。

  父母仅住在8平方米的北向次卧,虽然已经把最好的南向主卧给了孩子们,但四胞胎们还是只能挤在两张床上。

  项目改造前的实际生活

  项目改造后

  面对着狭小的两室一厅房型、松散的户型、不合理的空间、房东不允许改动的房间格局、四个孩子要求的独立空间等一系列问题,设计师利用一条连贯的 “空气跑道”方案,串联起了原先孤立消极的空间。

  黄浦江的形状是跑道灵感的来源

  流动的空间

  以下是房子每个空间的改造效果:

  1)厨房

  设计师采用了最符合厨房流线需求的U型岛的操作台,一侧是0.6米的操作台,供父母使用,另一侧则是设有适合儿童使用的迷你水槽、迷你切菜板等。

  环绕式柜体和斜切面的抽油烟机都大大增加了储物空间,全透明玻璃门的设置使得父母在下厨的同时可以留意孩子们的一举一动。

  厨房

  2)男孩卧室

  总体上,男孩卧室采用上下分区的方式,将“睡觉”和“活动”分隔开来:通过悬吊钢结构将两张床“吊”起来,创造出上层睡眠空间。

  由于结构的巧妙,下方的无柱空间能极大地扩大视野。同时,为了满足两个男生同住的需要,左右分区的设置使得每人既有独立的私人空间,也能满足相互交流的需求。

  男孩卧室一隅

  房间巧用左右结构

  “举头望明月”的意境

  3)客厅

  面对着“客厅空间不大”和“必须容纳一家七口需求”的矛盾,设计师设置了具有收缩功能的餐桌。客厅部分地面采用质地柔软的材质铺砌,从而减少孩子打闹时的噪音;极具艺术感的鹅卵石抱枕不仅能装饰起居室,还给孩子们提供了打闹、休息的地方。

  客厅一隅

  折叠餐桌

  “聚餐模式”活动空间

  4)父母房与女孩房

  设计师采用了“空间转换”的方式,使得父母卧室、女孩卧室的空间能在生活模式和睡觉模式中相互切换。

  为了满足女孩们的生活起居需求,在女孩卧室中,设计师采用了“一人一台”的模式打造学习空间,并结合抽拉式搁板书桌和隐藏在两个书桌隔断间的化妆镜,满足女孩的学习、打扮需求,上下床模式则提供了更多的活动便利。

  父母房与女孩房布局

  女孩卧室一隅

  父母卧室采用“移动立柜+翻板床”的模式,配合着与女孩卧室相隔断的PVC拉帘,既能满足父母的日常休息需求,还能非休息时间,拉起拉帘“变身”成活动空间,供孩子们活动与嬉戏。

  睡觉模式——独立房间

  活动模式——完整大空间

  5)阳台

  为了提高景观视野条件,在阳台设计师采用了能和男孩卧室房间的窗户形成对流的落地窗玻璃、木制长条吧台以及立面生态植物园,让孩子们能更好地感受自然、亲近自然。

  自然光经过明透的玻璃窗照进阳台,折射出七彩的光芒,对应着生态植物园的七彩植物盒,七色光沿着“空气跑道”分散在室内的每一个角落,成为这个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阳台

  阳台一隅

  “L”型蜗居变双层小别墅

  该案例位于北京一个胡同里,房屋面积仅40㎡,但却住着祖孙三代五口人,还有一个即将出生的宝宝。准确地说,这是一个过道,一面是旁边大院建筑物的外墙,一面是胡同外墙,两墙一夹变成了家。最窄处只有1.3米宽,室内最高处不足3米。

  项目改造前平面图

  项目改造后平面图(注:鼎鼎是孩子)

  项目改造后平面图

  这间窄而长的房子呈L形排列使得过道房终日难见阳光,玄关与女儿女婿的房间偶有光照,但中间的卧室与客厅却需要24小时开灯才能保证照明。

  房屋倾斜、墙体开裂、屋顶漏水,因老旧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给一家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

  项目改造前

  如何在层高有限,面积有限,房型奇葩,最窄处只有1.3米的空间中安置好这一家六口,打造既有采光通风又有私密空间的新家?

  天窗是这个项目的改造亮点。设计师为这家人沿胡同围墙的一侧顶部做了40公分的天窗过道,既保证了每天充裕的阳光照射,也有效的保护了张家的隐私。

  屋顶改造前后

  同时,设计师特意为天窗贴上了新型的隔热膜,虽然薄薄的一层,但是效果立竿见影,解决了张家冬夏季节的保温隔热问题。

  过道顶部通风天窗

  新的屋顶结构因为使用了轧型钢板加混凝土的工艺,重量上比原本的砖木结构轻,而且减少了近30公分的厚度。

  以下是房子每个空间的改造效果:

  1)客餐厅

  客餐厅改造前后

  在这次设计中引入了胡同的概念,整个空间像是胡同街道的延伸, 是一个可以穿行的连续空间,再加上顶部儿童区的双天窗设计,除了加大了采光,更能时刻和孩子互动。

  客餐厅一隅

  一套能变型的饭桌和椅子能满足多样需求,餐桌可延伸加长,板凳的设计也可同时满足多人就餐。

  多功能餐桌

  镶嵌在墙体内的化妆台和盥洗台,解决了几口人晨起洗漱紧张的问题,墙上的挂钩也是设计师特意采购解决部分衣服晾晒、置物的需求。

  镶嵌在墙体内的化妆台和盥洗台设计

  2)父母房

  父母房改造前后

  符合两人舒适度的高矮,设计合理的储藏空间,都满足了夫妇俩的实际需求。床边专门有一个写字台的设计,阳光、通风完美满足。

  改造后的父母房

  床边专门有一个写字台的设计,阳光、通风完美满足

  3)女儿女婿房

  女儿女婿房改造前后

  女儿和女婿的房间原来只能放下一张1米2的单人床,现在整个房屋的通道调整到一侧。这样,他们的房间终于可以放下一张标准的双人床了。

  虽然上面还有二层空间,但根据两人身高设计的高度完美贴合他们的使用范围

  此外,设计师还利用可变化的空间,为夫妻二人也设计了一个充满阳光的工作间,可以看看书,写写文件。

  多功能工作间

  走廊的隐藏隔段设计,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做区域分隔,让家人有各自独立的空间。

  隐藏隔断设计

  4)儿童房

  儿童房因为二宝的即将加入,所以设计师将之前的设计紧急做了调整。在老张夫妇的卧室的上方再增设一个儿童房,并且把它与的空间打通,做成一个完整的L形二层。同时强化了二层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将来两位宝宝生活、学习,游乐的空间都得以实现。

  二层空间整体布局

  可开启的楼梯还能成为储藏或者孩子玩耍的地方

  二楼部分细心考虑到孩子成长空间的需求

  5)卫浴

  卫浴改造前后

  长期困扰张家的另一个问题是家里没有污水管,每次上厕所都要到院子口的公共厕所,设计师增设了一根长达30米的排污管,解决了他们没有卫生间这个难题。

  改造后的卫浴

  改造后的卫浴

  提示

  建议以下户型,一定要找设计师咨询:

  1)年纪大的房子:15年以上的房子,必须考虑水电管线全室更新。

  2)户型需要大调整:二手房若不符合居住需求,要增加或减少居室数量。

  3)面积太小或特殊屋型:例如挑高空间需要错层设计,就需要专业的结构计算。若是小户型,空间收纳需要非常精准,才能创造最大空间。

  4)房屋有特殊问题:例如梁柱位置影响动线,或者天花板过低,或是空间形状不方正,都需要向专家咨询改造建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