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現在越來越多人關注汽車,但關注賽車比賽的朋友卻變得越來越少,以前電視上經常轉播WRC(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Moto GP(世界摩托車錦標賽)、勒芒24小時拉力賽等著名汽車賽事,現在電視上轉播的汽車賽事基本就剩下F1(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

  那我們就說一下F1吧,近幾年梅賽德斯-奔馳車隊可以說是壟斷了F1賽事,不僅自家車手連續獲得年度車手總冠軍,年度車隊冠軍的獎盃梅賽德斯-奔馳車隊也拿了好幾年。

  一支獨大並不是什麼好事,梅賽德斯-奔馳車隊多場比賽都是從前排起步,然後毫無波瀾地贏下了比賽,少了同場競技的畫面,缺少車迷想看的超車鏡頭,F1的精彩程度也大不如前。

  F1可能讓你失去的看賽車比賽的慾望,但咱們還有更加精彩的FE(世界電動方程式錦標賽)。

  關注度更高

  我們先從FE的舉辦場地開始說起,相比F1大部分賽事都在充滿草坪、緩衝區等專業賽道上比賽,FE更多的是街道賽,簡單點說就是根據實際道路優化而成的賽道。

  今年3月10日在香港舉辦的FE賽事,很多車迷都在酒店陽臺甚至自己家中就能觀賞到這樣高級的賽事,這樣一來就得到了更多普羅大衆的關注,除了很多車迷居高臨下觀看比賽以外,賽事現場也是高朋滿座。因爲這是一項新能源比賽,自然能夠吸引不少技術宅前來觀看,當然還有很多政客以及明星過來蹭熱點,塑造自己良好的公衆形象。

  更重要的是,以前的FE賽車並不能堅持整場比賽,車手需要中途進站換一臺滿電的賽車,繼續飛馳。這樣觀衆就能看到車手們像只老鼠一樣在兩臺狹小的賽車上鑽來鑽去,但這樣的鏡頭在今年已經看不到了,隨着技術的發展,現在的FE賽車已經有足夠的電量應付整場比賽了。

  比賽過程相當慘烈

  你可能會好奇,電動方程式賽車再怎麼牛,也是一臺電動車,全場都聽不到發動機的轟鳴聲,只有那些吱吱吱的電機聲音,這樣的比賽還有什麼樂趣?

  少了發動機的轟鳴聲,卻充滿了戲劇性。像今年2月17日舉辦的FE墨西哥站上就出現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衝線前還在領跑的維爾萊茵在終點線前幾秒沒電,賽車只能滑行,讓身後的奧迪車手迪格拉西在最後關頭完成了超車,在臨近比賽結束因爲沒電丟失了自己的冠軍,你說氣不氣?

  FE比賽充滿戲劇性還跟賽道設計有很大原因,前面已經跟大家提到FE基本都是街道賽,賽道不僅窄,而且基本沒有任何緩衝區域,一個小失誤就直接撞牆,就拿今年的香港站比賽來說,全場比賽下來就有將近一半賽車退賽,所以不到最後一刻,你根本不知道誰會登上領獎臺。

  除了賽道狹窄帶來更多近身對碰以外,FE賽車還有一個極具看點的地方,那就是Attack Mode攻擊模式。每場比賽賽會都將賽道中的部分路段設爲攻擊路段,後車需要通過不同的走線(走紅色外線)來激活攻擊模式,在攻擊模式下賽車將會得到更強的動力輸出,超車自然更加容易,這是不是跟你們以前玩馬裏奧賽車撿道具非常相似?

  更多的超車鏡頭,更多的碰撞畫面,讓每一站FE賽事都變得非常慘烈,記得香港站的最後一圈,原本位於第二位的遠景-維珍車隊山姆-伯德因爲在彎道前剎車不及,用賽車的前部撞到領跑的中國鈦麒車隊洛特勒,導致洛特勒爆胎,掉落到最後一名,賽後撞擊者山姆-伯德也被賽會罰時5秒,最終成績退至第六位,無緣頒獎臺。

  離我們更近

  你可能覺得FE電動方程式賽離我們有點遠,但現在政策不是在大力推廣純電動汽車嗎?FE現在使用的技術在不久的將來也會出現在我們能買到的量產車上,像更高效率的能量回收系統,更大容量且體積更小的電池組等。此外,FE在我們國內就有香港站和三亞站兩站比賽,而且都是街道賽,感興趣的朋友不妨留意一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