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固定、不可遷移性是商品房的最大特點,比如太原的房地產商無法通過異地投放樓盤的方式,參與深圳房地產市場的競爭,在市場競爭不充分情況下,價值規律本身無法實現對房價的有效調控。與商品房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外地購房者,他們具有很強的流動性和機動性,可以在全國範圍內隨意、頻繁的流動購房。這就使得任何一個城市的商品房,面對的幾乎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消費者。大城市所謂的“剛性需求”,實質上就是這種不對稱的市場格局造成的。由於大城市的土地是有限的,而外來購房者湧入是一個連綿不絕、永無止境的過程,這就是使得購房者(無論是遷居者還是投機者)都產生了一種房價無限上漲的預期。他們不必擔心到手的房子賣不出去,因爲每天都有從外地湧入城市“接手”的下家,所以會大膽的購房和炒房,導致未來幾年的購房需求提前釋放,加劇了當前住房市場緊張,進一步推高了大城市房價。對於後來湧入城市的外地購房者而言,他們同樣存在這種房價預期,加上人們“買漲價不買落”的心理,後來的外地購房者同樣會毫不猶豫的出手買房,這樣就形成了越漲越買,越買越漲的惡性循環。這就是大城市房價持續高漲,樓市泡沫日益嚴重的癥結所在。在這種投機炒作嚴重的形勢下,任何試圖通過增加供給來化解剛性需求的做法都無補於事,因爲大城市無論蓋多少房,蓋房速度有多快,都無法填平外地人購房形成的剛性需求“黑洞”。

  但異地購房梯級門檻稅,可以輕鬆擠掉外地炒房客倒手利潤,讓其無利可圖,只能無奈的放棄。

  異地購房梯級門檻稅空轉情境模擬:

  三個浙江溫州投資客試圖到太原市炒房:

  一到太原發現,購同樣面積的住房,必須繳納與房價幾乎一樣的門檻稅,也就是說要比當地人高出一倍的價錢才能買到同樣的住房。這樣溫州人無法倒手,因爲門檻稅完全擠掉了倒手的利潤空間,他們只好灰溜溜的逃跑。

  三個有錢的溫州人喜歡北京的人文環境,希望遷居北京:

  按照門檻稅徵收標準一計算,哇,要比北京人多花費一倍的價錢呀!

  其中甲說,我得考慮考慮,這太他媽不合算了。這樣原本當下就可以決定買房的浙江人,在苦苦鬧心了三個月後終於去北京買房了,因爲他確實想去北京生活,多花費一點也願意。但這大大減緩了外地人湧入大城市的步伐,氾濫流動性受到抑制,消弱了外地人帶來的剛性需求。

  其中乙說,考慮屁了,100萬的房子,200萬買,我不去了,就在本地生活啊!100萬能幹多少事情呀。這樣一個浙江人決定留在當地生活。打消了遷居北京的念頭。這樣他的資金和消費都留在了溫州,維繫了溫州經濟的繁榮與發展!

  其中丙說,我得考慮考慮,去遷居北京生活是太不合算了,去不了北京,杭州不是也很好嘛,門檻稅只有50%,100萬的房子,150萬就可以買到。維繫了浙江經濟的繁榮與發展。

  當更多的外地購房者因異地購房成本過大時,他們自然會選擇就近購房、就近工作,大量的資金和消費就會留在當地,給當地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當地貧困打工者也會因此在當地或就近找到工作,不再會像現在一樣盲目湧入異地大城市,超出大城市自身的資源環境承載力,引發嚴重的“城市病”。

  門檻稅促進就近購房、就近工作,就近成家,符合國家當前就業政策鼓勵農民工返鄉就近就業,當越來越多的國人留在家鄉或鄰近地區發展時,各個地區大中城市的商品房將主要面對當地人銷售,外來購房者將大幅減少,形成相對平衡、對稱的供求關係,價值規律將充分發揮作用!在此基礎上樓市泡沫再也無法產生,高房價時代一去不返!

  房地產商完全不能將自己的商品房投放到異地市場去參與公平競爭,而購房者卻可以全國範圍內流動購房

  商品房作爲不動產不具有一般商品的遷移性,無法通過貨運方式在全國範圍自由投放。也就是說,房地產商完全不能將自己的商品房投放到供不應求的異地市場去參與公平競爭(例如,山西的房地產商無法將他們的商品房搬運到深圳去銷售,並和深圳房地產商開展公平的競爭),這樣消費者就無法從房地產商的自由競爭中得到降價的實惠(而一般商品完全可以通過異地投放、自由流通和競爭讓老百姓得到實惠)。另一方面,真正需要住房的人和商品房一樣也具有很大的穩定性,出於故土情結和工作關係,很少人會因爲異地的商品房便宜而舉家遷移,當然也就無法實現供求關係對商品房價格影響。

  價值規律因此在我國樓市完全失效!門檻稅可以重建對稱和公平的住房市場。

  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的方案!但門檻稅副作用極小,擁有“頭痛醫頭”的限購令和房產稅所不具有的社會效應:

  1、擠掉投機空間,消除樓市泡沫,讓房價回落(並穩定到其價值所能決定的高度),實現居者有其屋;

  2、抑制高耗能產業發展,推動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升級;

  3、減輕外來人口對大城市的壓力,緩解大城市交通擁堵,垃圾圍城,空氣污染等“城市病”危害,實現大城市可持續發展;

  4、調控人口有序流動、合理分佈,鼓勵農村人口優先進入所屬或鄰近縣城,地市和當地省會,實現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

  5、在人口合理分佈基礎上,通過人口(消費市場)引導產業均衡分佈,促進區域經濟均衡發展。

  6、降低全國性人口流動性,增強區域性人口流動性,可有效降低艾滋病、非典等傳染病傳播風險和速度。

  7、通過降低全國性人口流動性,減少城市工商業惡性競爭,擴大城市工商業盈利空間,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8、外來人口減少後,大城市勞動力市場將轉變爲賣方市場,勞動者將贏得協商工資的話語權,加之工商業盈利能力增強,國民收入倍增成爲可能。

  9、外來人口減少後,城市犯罪率,尤其是暴力犯罪,將大幅降低,城市居民更具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10、鼓勵人口就就近上學、就近工作、就近成家,化解留守婦女、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等社會難題。

  11、降低外來人口對當地熟人社會的稀釋作用,增強地域文化習俗類似族羣的親和力、凝聚力和主人翁的自豪感,重新構建熟人社會,促進鄰裏和諧,社會穩定,風氣好轉。

  12、引導人才在當地或鄰近地市發展,扭轉“孔雀東南飛”的趨勢,實現人才的有效利用和家鄉經濟繁榮發展!

  13、維護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格局,促進地域個性文化傳承發展,減少文化同質化競爭傾向,助推文化產業做強做大。

  14、調節國民收入分配,抑制兩極分化,開闢新稅源!!!

  看方法,更要看效果!不僅副作用極小,而且會給社會經濟文化帶來一系列積極的影響!!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的方案,打抗生素會有副作用,但門檻稅比起已經或正要出臺的政策副作用最小,連帶效應廣大,適合國情,不會引發樓市崩盤!

  降房價纔是硬道理!安居樂業纔是硬道理!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城鄉經濟共同繁榮,纔是硬道理!

  門檻稅方案早在07年提出,香港12年已採納該方案思路

  香港試水門檻稅最新消息:港中文調查:近63%受訪市民支持維持樓市措施(東方網新聞)

  人民網香港10月2日電 今日,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公佈一項調查結果,發現近63%的受訪市民認爲香港樓市政策應維持不變,僅4%的受訪者要求撤銷。

  調查顯示,有33%的受訪者認爲樓市“雙辣招”效果頗大,近18%的人認爲效果很大,認爲完全沒有效果的只佔6.5%;“樓控雙辣招”,是指2012年10月27日起,香港徵收加強額外印花稅、外地人買家印花稅15%,限制非香港永久居民購買住宅物業。

  外地人買家印花稅-即是原始的門檻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