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原王朝與北方遊牧部落之間的戰爭,跨越了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雙方都有自己無可比擬的優勢,遊牧部落擁有充足的馬匹、狂野的戰士、以及像閃電一樣的騎兵優勢,中原地區則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戰爭資源儲備。幾千年來,雙方一直在爭鬥,很難分出高下,遊牧部落也曾經南下牧馬,佔據中原,中原王朝也曾經長驅北伐,勒石燕然。

  然而,當中原王朝面對北方的遊牧部落時,仍存在無法彌補的自然劣勢,由於中原地區缺乏大面積的草原,不可能大量繁殖和飼養馬匹,因此長期以來,軍隊只能是步兵作戰占主導地位,面對騎兵,步兵很容易陷入“打贏了追不上、打輸了跑不了”的兩難境地。

  此外,遊牧部落騎兵習慣於用掠奪方法補充給養,殺馬充飢也不是不可能的,很少受到後勤保障的限制,因此非常靈活,並且具有廣泛的作戰範圍,對於任何一個王朝的皇帝來說,他們都是令人頭疼的對手。幾千年來,可以真正打敗遊牧部落,讓“胡人不敢南下牧馬,士不敢彎弓抱怨”的無非就是漢武帝劉徹、李世民、朱元璋等幾位。

  如果戰爭無法解決問題,那麼另一種方式就是:用“歲貨”交換和平。所謂的“歲幣”意味着中原王朝每年向敵國交納一定數量的金銀財貨,以換取對方不派兵入侵。“歲幣”起源於東漢初年,《後漢書》記載,東漢爲了安撫遼東崛起的鮮卑人,“青、徐兩州給錢歲二億七千萬爲常”,這使得雙方保持了近百年的和平局勢。

  宋代時期,周邊國防局勢十分緊張,北方的遼國、西北的西夏、東北的金國,都是巨大的威脅。因爲開山老祖趙匡胤奉行重文抑武的政策,用各種手段嚴格限制軍事指揮官的權威和地位,每一個朝代的趙宋皇帝都奉爲圭臬,逐漸使宋朝成爲一個弱小的跛足巨人,即使在宋朝初中期軍事力量最爲繁榮的時期,面對遼和西夏的騎兵,也是一再遭到他們的攻打,完全失去了戰場的主動權。

  宋真宗景德元年,遼國騎兵再次南下,目標直指黃河岸邊的澶州,膽怯的宋真宗無心戀戰,趕緊與遼國簽署了“澶淵之盟”,同意每年交給遼國“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作爲歲幣,以換取對方的停戰,從那以後,宋和遼也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局面。

  金兀朮認爲,讓宋朝連續多年支付鉅額歲幣是搞垮宋朝的唯一途徑,每年有數百萬銀子和數十萬匹馬,宋朝皇帝肯定不會省吃儉用,這些最終都會被轉移到百姓的頭上,使得宋朝人民除了正式的稅收之外還有沉重的負擔。從長遠來看,宋朝的民間力量已經筋疲力盡,失去民心,衆叛親離,這樣的宋朝的江山能穩定嗎?

  從這個角度來看,宋朝支付“歲幣“仍然是一個弊大於利的愚蠢行爲,不僅失去了金銀,也失去了民心,最終兩宋都被遊牧部落摧毀,這也從側面證實了這一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