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鄧麗津姊妹《從空門到教堂》的見證,都會被她歸主的奇妙經歷,以及她尋求真理的曲折旅程所吸引。一位在佛教修行二十三年的法師,為什麼在聆聽耶穌基督的福音之後,竟歡然背起她的十字架跟隨主?這樣轉變背後的緣由是什麼?相信有心探求信仰究竟的讀者都希望知道。鄧姊妹寫這本書的目的,是就「信」、「解行」、「證」「天國與佛國」、「心」、「關係」、「因果」、「人的價值」,及「談禪」九個主題,從《聖經》與佛經的教導中做一典性的比較及對話。作者過去是一位勤研佛經,潛修佛法的法師,現今她是一位切慕《聖經》,深識神恩的基督徒。由於她對佛教與基督教都有親身的體會與深度的了解,所以她對兩種信仰所作的比較,不但洞察人微,而且人木三分。本書不只勾勒佛經與聖經對以上主題的不同論述,更把兩方面的教導做深層生命的反省。它一方面可以幫助基督教的讀者認識佛教,另一方面也有助於佛教的讀者了解基督教。它亦可成為基督徒與佛教徒做坦誠深層對話的媒介。信義神學院院長 俞繼斌 二000年一月五日

鄧麗津姐妹的信仰歷程如下:

東吳大學外文系畢業 出家共23年,法名道清法師。在佛教界曾任佛教支會總幹事,佛學院講師、監學、教務長。

信仰歷程:  a.美國紐約「新城教會」第一次聽道(1997/10)  b.美國紐澤西:「若歌教會」受洗歸主(1997/11/16)  c.美國加州「基督工人神學院」進修(1998/1/6)  d.台灣信義神學院「傳統信仰與新興宗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院(1998/9/1起)

心路歷程:  a.曾經在佛教里認知佛陀為教法的導師,倚他的許多法門,以為可以同樣「修度成就」。  b.23年歲月,經歷自力修行,體察了人的軟弱虛偽,人類能力的極限及人的無知,且人的自負只叫人擔負了更多的重擔,徒勞無益。   c.如今覺知:人必須認罪、悔改,信耶穌基督寶血的救贖,與十字架的死同死(向著世界的罪惡);與主耶穌的復活同復活(向著天國的良善)。信的人能重生,作新造的人,得永生。   d.籍著讀經、禱告、讚美神的靈修,尋求主的教訓、督責、帶領;因信靠主,有重擔的交託、真實的自在。 

 楔子一日,莊子與朋友出遊,兩人來到一座橋上。莊子望見橋下有魚在水中游著,不由地說道;「魚兒在水中快樂自在地悠遊著。」這時,旁邊的朋友聽了莊子的話語,立即介面說;「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兒是否快樂地游著?」於是莊子旋即答覆說;「你又不是我,怎知我不知道魚兒是否快不快樂?」弟兄姊妹!假如有天,你與朋友出外郊遊,適逢此景,你們的對話又是怎樣呢?身為基督徒的你,或許不免要頌讚造物主——上帝的偉大造物,而你的朋友呢?或許有人會合掌稱十,說;「罪過,罪過,這是業報」或說;「眾生都有佛性」。也或許有人此時所顧念的是——「可惜釣竿沒帶出來。」又或許…… ,總之,人與人之間雖然在一起靠得很近,但彼此的對話,通常是「雞同鴨講」。可能只有在戀愛中的人,當一方說什麼,另一方總會毫不遲疑地說。「對呀!」朋友們!企盼我們能同心合一,都能在主耶穌基督的「愛」里「心心相印」,一同喜樂自在,你知我知。阿們!

【上一章】 【下一章】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