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非常荣幸受到远流日本馆.潮系列』编辑的邀约,为远流的新作《国盗り物语》撰写导读,对我而言这是无上的荣幸,因为《国盗り物语》的作者是司马辽太郎,他是我最最景仰、心仪的大师级作家,能为大师的著作撰写导读是寻常人不会有的机缘,光是这点就足以让我感动!

DSC03407.JPG

远流5月新书《国盗り物语斎藤道三篇

《国盗物语》导读: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斋藤道三篇

战国时代的大枭雄斋藤道三给予后人反复无常、毫无信用的形象,尽管当时人给他取了「蝮蛇」的外号,但后人对他的认识多半局限于织田信长的岳父。也因为如此,斋藤道三虽从卖油郎跃升美浓一国太守,却很少受到小说家的青睐。距今约半世纪前,历史小说泰斗司马辽太郎以斋藤道三传奇的生涯为背景,写下分为『斋藤道三篇』和『织田信长篇』两部的名作《国盗り物语》。

依现在的考证大致上可以确定窃取美浓的是道三父子,而非道三个人独力完成,然而这并非作者的疏忽,而是在半世纪前这种说法尚未被学术界接受。尽管如此,丝毫无损本书的内容,在司马辽太郎笔下,道三是个极为现实功利的人,对他事业有利的人、事、物无不加以利用。从他在金碧辉煌的释迦牟尼佛像前祈求的对话便可看出端倪:

你认识我吧。我从小在寺里长大,小沙弥时唤作峰丸,那可是光彩照人的美少年哦。长大剃度后起名为法莲房。本尊啊,我为你奉花、献阏伽、诵读《法华经》,可出了不少力。你要是感恩的话就报答我吧。给我力量。

供奉佛祖原本是虔诚的信仰所致,但在斋藤道三眼里却成为必须为他取得奈良屋寡妇的欢心提供助力。

道三不以娶奈良屋的寡妇、成为奈良屋庄九郎而满足,他先是把奈良屋变为山崎屋,然后以卖油商的身分进入美浓,其最终目的为终结土岐氏在美浓的统治,而由自己取而代之成为美浓的主人。道三之所以选择美浓,凭借的是与常在寺住持日护上人幼时在京都的同窗之谊,而日护上人是美浓守护代斋藤氏的家老长井利隆的胞弟,透过这层关系等于为道三在美浓的立足开启一条康庄大道。道三若因此而对日护上人、长井利隆甚或是土岐赖艺(或土岐政赖)感恩戴德而竭尽心智,那道三终其一生只是土岐氏的家臣,道三的野心不仅止于成为土岐氏家臣,他盗国的过程成为本书前半部的重心所在。

据作者的统计,斋藤道三一生共用过十三个名字,「每改一次,身分都有所提高。……每次改名时,他的处境都面目一新,也就是说不断地踩著台阶向上攀登。……」《国盗り物语》前两册其实也是在向读者介绍斋藤道三改名的经过,盗国前的道三可视为革命家,盗国后则为武将。不管是革命家的道三或是武将的道三表现都同样出色作者以约略同时期义大利半岛佛罗伦斯的政治家马基维利Niccolo Machiavelli)的名言「只有力量才能维系世上的和平,……有能力的人才能胜任君主的位置,能力是统治者唯一需要的道德。」道三可说完全符合马基维利理想君王必备的条件因而他最终得以驱逐土岐政赖赖艺兄弟击败政敌长井藤左卫门利安揖斐五郎光亲鹫巢六郎光敦土岐八郎赖香完成盗国的事业

然而,道三也不是没有缺点的,书中透过道三盗国后的死敌织田信秀(信长之父)照映出道三的缺点:进贡朝廷是一种不期待实际利益的牺牲,而斋藤道三做不到这一点,他也只能是美浓一国的国主而已。读者在读完道三篇的内容后应能自行判断有没有道理。

织田信长.明智光秀篇

国盗り物语》后两册舞台移转至尾张,主人公改为道三的女婿织田信长以及道三的外甥明智光秀,前两册的主人公斋藤道三沦为配角,尽管道三的戏份已不如前,作者还是花了相当的篇幅叙述道三人生的谢幕。道三在死前曾说:「我这一生阅人无数,然而胸怀大志之人,不过是我的尾张女婿信长和我的外甥光秀两人而已。决不能让光秀在这场无谓的争斗中送了命。……周游天下,丰富见闻,好继承我的遗志。

斋藤道三在长良川毙命后,故事的主轴一分为二,一为努力进攻美浓稻叶山城以实现丈人斋藤道三遗言的织田信长,一为游走于畿内各有力大名间、为复兴室町幕府而奔走的明智光秀。司马辽太郎除描写长良川之役以后到信长护送足利义昭上洛为止,十二年间(一五五六〜六八)两人的努力奋斗过程外,也描写两人的出身背景及这段期间的遭遇以及因遭遇而磨练出的性格。光秀出身美浓守护土岐氏的分支明智氏,道三盗国后明智氏成为其最坚强的盟友,随著道三在长良川之役败死,明智氏城毁族灭,光秀一人离开美浓在畿内一带流浪、历练,同时也增广自己的见闻和教养。

至于信长虽出身尾张守护代的家臣,但在父祖辈以来的扩张下已拥有尾张半国的实力,信长又是信秀正室所生,这样的出身几乎笃定他未来就是半个尾张的继承人。信长到桶狭间之役结束为止――或许比不上光秀――他的人生也是充满诸多的磨练和苦难,不过必须说的是两人的经历和磨练是不同层次和方面的。光秀幼年时受到道三的赏识,将他栽培成熟稔公家和武家的文化礼仪,能吟咏连歌、能与堂上公卿周旋;在武略方面娴熟各家兵书、是日本最早驾驭铁砲这种新式兵器的能手之一。而信长自幼就显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他对正襟危坐的世俗礼节不感兴趣,倒是热衷于游泳、鹰狩、奇装异服等旁人眼中的细枝末节,然而这些所谓的异常行为在日后桶狭间奇袭时几乎都派上用场。

光秀尽得道三的才学,但是其仕途却异常坎坷,在朝仓家被闲置不用、受尽冷嘲热讽,与刘皇叔寄身刘表时发出的髀肉之叹如出一辙。光秀年过四十为拥立一乘院觉庆(后来的足利义昭)为将军而与信长有所接触,光秀遇到信长后他毕生才学才总算有发挥之处,信长用人不拘门第,只要身怀才能便能得到信长的破格提拔。不过也因为信长能充分利用并无限发掘家臣的才能,光秀长年追随信长做出这样的总结:「……想要跟上信长的节拍很难,他的想法太让人无法捉摸了,他的行动往往也缺乏常识。

也因为光秀长年追随信长之故,他和信长在价值观上的差异也愈来愈明显,光秀甘愿深入奈良兴福寺一乘院救出为三好三人众监视的觉庆、在越前朝仓家忍受不被重视的岁月、多次往返奔走于京都和岐阜,光秀说「自己生来就习惯于尊崇一切传统的权威」,他的目的无非希望凭一己之力振兴已摇摇欲坠的室町幕府。至于信长则是视礼法、视神佛、视一切传统如无物,在父亲的葬礼上他都可以抓起一把香灰丢掷出去,这样的信长又怎么会为了恢复传统的秩序去扶持、振兴幕府呢?价值观南辕北辙的两人暗藏巨大的矛盾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后来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作者藉旁观者明智左马助以及斋藤利三之眼道出光秀叛变后作为上的缺陷,似乎呼应了道三的成功法则:机遇到来之前,需要耐心等待,做好所有准备才是智者之为。然而,一旦机遇到来,就要紧紧抓住一气呵成,才是英雄所为。做为武将光秀具备器量和才干,然而还需要相当程度的运气,光秀欠缺运气,最后终究无法成就英雄大业,也因此将天下人的继承者拱手让给同样为信长器重的羽柴秀吉!

行文至此,读者是否已经迫不急待要阅读正文了呢?国盗り物语》让您从不同角度来了解斋藤道三、织田信长、明智光秀这三人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以及他们驰骋的历史舞台,不容读者错过!

imga473_convert_20140526094355.jpg

1973NHK大河剧剧照

kunitor.jpg

2005テレビ东京新春ワイド时代剧剧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