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现在宝宝会睡得很浅,容易惊醒。而有许多宝宝现在喜欢摇手摆膝,用头去撞床板或栏杆。白天用不完的精力总 要发泄掉,不是在睡前捣蛋,就是半清醒的浅睡。最好的方法是在宝宝睡前熄灯陪他哼歌、讲话,让他安静下来,帮助他放松紧张的神经,这样他会睡得好一点,长 大后也会自己放松紧张的神经。

许多研究证实,世界上并没有其他活动能媲美睡眠所带来的好处,只有睡眠可以让孩子达到既能休息,又能学习的效果。而现在你应该开始培养宝宝良好的睡眠习惯了。

 
 
  掌握孩子的黄金睡眠期--调整作息,带孩子进入梦乡!  
 
  每个宝宝的睡眠情况受很多因素影响,不同气质往往也有差异。较易照顾的宝宝,熟睡期比较长,即使偶尔醒过来也不会哭闹。较难照顾的宝宝,则是浅睡期较长,同时也比较容易醒过来。入睡情况同样也因人而异;有些宝宝累了倒头就睡,或是会静静地躺著,四处张望一下就睡著了,即使哭闹几分钟,也会自己入睡。不过,绝大多数的宝宝是愈疲倦就愈躁动和哭闹,有些还需要花很多准备功夫才能安稳入睡,例如:要特定的小毯子、要人拍背安抚、老是口渴想喝水、要上厕所、要讲很多 个故事……。

针对宝宝的入睡需求,爸妈除了可以透过「睡前仪式」来帮助孩子顺利进入梦乡,同时也需要将宝宝的生理时钟「设定」好,才能让孩子在适当的时间入 睡,并在其他时间保持清醒,让孩子从小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得到充足的睡眠,亲子之间不必为了上床而起争执,爸妈自己也能拥有舒适的睡眠品质。

睡前仪式,让孩子知道「该睡了」
睡前仪式是指宝宝入睡前的准备活动,每天照著一定的「程序」进行,养成习惯时后,宝宝在第一个活动讯号出现时,就会和「睡觉」联想在一起,而且在完成既定的程序后自然而然产生睡意,进入梦乡。

哄宝贝上床3部曲
周怡宏医师提醒,睡眠仪式可依据自己家中的情况来取舍,不宜安排太繁复的仪式,每次大约以20-30分钟进行即可;上床前后要选择较安静的活动,避免让宝宝情绪太亢奋。建议爸妈参考以下作法:
Step 1 环境暖身预备
请爸妈先放下手边的家务或关上电视,再播放一段有助催眠的轻柔音乐,让孩子在乐声中做睡前的准备。

Step 2 上床前的仪式
带宝宝向其他人道晚安、洗澡、刷牙、上厕所、换睡衣等等,这样的做法让宝宝很清楚下一个动作该做什么。

Step 3 上床后的仪式
帮宝宝轻柔按摩、唱首催眠曲、说个晚安故事,让宝宝拥著心爱的玩偶入睡;大一点的孩子,可以依著年纪聊一聊今天发生的事;当孩子习惯的仪式完成、有睡意时,再把灯调暗。

不同年龄的睡眠引导方式
不同年纪需要采取的仪式可依著孩子的成长需求而渐渐调整。在带领不同年纪的孩子时,爸妈需要敏锐地观察孩子每个阶段的特质。如果你家中有两个不同年纪的宝宝,请记得针对他们的个别需求,来安排睡前仪式和安抚的方法。
0~1岁的孩子:
宝宝刚出生的前3个月,最容易也是最正确的方式,就是依据宝宝所透露的讯息、顺著宝宝的需要、并且要保持弹性地来照顾他,像是饿了就喂奶、累了就哄他睡、醒著的时候就陪他说话、逗弄他。宝宝3个月以后,饮食、游戏、洗澡、睡眠和其他活动的规律性,已经慢慢可以找出节奏。爸妈可以开始运用洗澡→喂奶 →按摩→唱催眠曲→关灯等简单步骤,传递「准备睡觉」的讯息。

1~2岁的孩子:
这个时期的宝宝喜欢喝了奶睡觉,多半也还需要特定的安抚物,例如:奶嘴或是味道熟悉的小被子。安抚物虽然能帮助宝宝入睡,不过,如果宝宝太依赖某件安抚物,一旦不见了,那麻烦可大了,所以平日最好能有替代性的东西,让宝宝不必仰赖单一的安抚物。有的宝宝喜欢被拍抚身体或轻轻按摩,有时听著固定的睡前音乐就会渐渐入睡。爸妈可以将这些能安定孩子的动作逐一进行。。

对于睡前仪式,孩子需要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中去熟悉,才能建立起规律的节奏,养成自动想睡的习惯;当爸妈放松心情陪著孩子进行时,孩子多了一份安定,少了被催促的感觉,入睡的心情变得愉悦,自然就能够一夜好眠了。

爸妈应该了解的:宝宝睡眠重要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