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老板聊了一些重要的事情。上个礼拜他让我好好想想今年上不上job market,我觉得今年还是先试试吧,毕竟第六年的funding是没有保障的——我们的offer package只保证5年的全奖;研究生院有给第六年PhD的fellowship,能申到那个是最好的,但数学系基本每年只有一个名额;如果我老板明年经费充足,应该能支持我一学期,但是他今年的NSF grant已经被拒了。。美国这届政府应该不太喜欢纯数学,无论是会议经费还是教授的研究经费,都是在砍的。那么最惨的方案是做outside TA,一学期教一门课拿5000,但是第六年学费和医保是不免的(虽然有折扣),一学期花费大概也得4000(不算生活费),如果是这种情形延毕大概得吃老本了。。

于是我想,明年有一定概率得做outside TA来糊口,在那种情况下估计也没多少精力(和心情)来准备博后的申请,更不用说做科研。还不如今年试试看,积累一点经验。但是我老板也说了,准备各种材料也得花一个多月时间,基本做不了什么科研。不过我这段时间反正在科研上也没什么好的想法。。

顺便科普一下,美国的数学PhD,很多是学生自己主动选择延毕的,多一年时间多积累一些结果,上market大概会更好看一些。当然,选择转行去业界的自然就没必要延毕了,抓紧时间找实习写毕业论文拿学位是正事。——其实我发现吧,美国的数学PhD,毕业之前最大的槛其实是qualify,过了qualify跟老板做两三年研究结果老板不让毕业的例子还真不多见,反正纯数毕业没有论文发表要求(美国哈,其他地区别乱套),让不让答辩基本也就是老板一句话的事。。

言归正传,于是现在就要开始准备各种申请材料了,research statement, teaching statement, cv, 3-4封推荐信。据说mathjobs上有些博后申请10月15就截止了?那时间还真挺赶的。。下周和老板见面之前得写出research statement的草稿来。另外老板也给我的论文草稿提了非常多非常详尽的建议,详细到会标出 这里应该加个the 的地步,估计还得改好长一段时间,近期可能没法出现在arXiv上了。。

其实申请这种事情,无论是博后申请还是PhD申请,都跟数学本身没一点关系。无非是一个包装的活,怎么让自己看上去不算太差。当然也就是我这种第五年还没publication的弱渣才需要绞尽脑汁包装自己吧,真正的牛人可能手里拿著篇四大,在好几个offer之间挑来挑去吧。

反正先尝试在北美或者欧洲或者其他不是太离谱的地方找一轮博后,再回国找教职得了。北美教职这个大坑,还是让真正的牛人们去填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