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國際RCAR組織在華的唯一正式會員機構,由國內幾大保險公司出資成立的“中保研”可謂威名赫赫。尤其是在公佈首批參與安全碰撞測試的車型成績後,更是樹立了其“中國版IIHS”的形象。

  在早先發布的第一批碰撞結果中,包括本田思域B柱被撞斷,國內版車型和海外版安全質量不一等問題得到了充分暴露,在很大程度上,中保研的安全碰撞成績也被視爲車輛安全性高低的最具價值的參考。

  近日,中保研再次亮劍,公佈了2018年第二批參與碰撞測試的車型成績。而在第二批碰撞測試結果中,比亞迪宋MAX因爲在“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指數”、“車內乘員安全指數”兩項取得差評而引發普遍吐槽,認爲其安全性上存在較大進步空間。

  耐撞性、車內乘員安全指數雙差評

  據瞭解,所謂車內乘員安全指數碰撞包括正面25%偏置碰撞、側面碰撞、車頂強度及座椅頭枕四個項目。這四個結構性碰撞不僅和我們日常用車中發生碰撞的情景極爲相似,而且也和駕乘人員一旦遭遇事故後受傷情況密切相關。

  具體來看,比亞迪宋MAX除了在座椅頭枕安全性上獲得了G(好評)之外,正面25%偏置碰撞、側面碰撞均獲得了P(差評),而在車頂強度方面,宋MAX則獲得了A(良好)的評價,因爲25%偏置碰撞、側面碰撞均獲得了差評,導致宋MAX整體表現墊底。

  所謂25%偏置碰撞也是小偏置碰撞,即以25%覆蓋度64km/h正面剛性壁障碰撞,其意義在於模仿日常行車過程中發生的側面碰撞,同時和C-NCAP中的40%偏置碰撞相比,小偏置碰撞對車輛的上縱梁、減震器以及A柱的考驗更爲直接苛刻。

  顯然,比亞迪宋MAX在小偏置碰撞中受損嚴重,不僅A柱彎曲變形,而且車門也受壓變形攤開,乘員艙空間受到擠壓明顯,如果在日常行車過程中發生這樣的情況,其危險性可想而知。

  如果說小偏置碰撞測試因爲對車輛的要求較爲嚴苛獲得差評並不意外的話,那麼宋MAX側面碰撞也獲得P(差評)評價,顯然就是不夠厚道了。

  此前思域就是在側面碰撞中因爲B柱被撞斷,所以獲得了M(一般)的評價,而比亞迪宋MAX在側面碰撞中卻直接獲得了P(差評)評價,現場圖顯示,其B柱潰縮嚴重,雖然是否斷裂還有待官方公佈更多細節,但是其B柱受損情況顯然十分嚴重,駕駛艙和乘員艙被侵入較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公佈的兩批次二十餘款參與安全碰撞測試的車型中,比亞迪宋MAX和寶駿510也是僅有的兩款在和駕乘人員密切相關的“車內乘員”安全性上獲得“P”(差評)的車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宋MAX和寶駿510的安全性處在同一水平。

  此外,在事關事故發生後的維修費用的耐撞性和維修經濟指數評價中,比亞迪宋MAX也表現不佳,包括正面結構碰撞中僅獲6分(滿分30),追尾碰撞16分(滿分30),加權得分僅爲9.3分。最終獲評P(差評)級。這意味着發生事故後,宋MAX的耐撞性不佳,同時維修費用會比較高。

  廉價不能廉安全

  比亞迪宋MAX是一款售價7.99萬-12.99萬的MPV,不錯的造型和較大的空間以及低廉的價格爲其獲得了不錯的銷量。數據顯示,宋MAX在2018年斬獲了14.11萬餘輛的銷量,是比亞迪最爲暢銷的一款車型。

  而宋MAX的暢銷除了低廉的價格外,更多的還是宋MAX在造型上的改變,隨着國際頂尖設計師艾格的加入,比亞迪的前臉得以重生,新的設計元素不僅讓比亞迪以往廉價和山寨的形象得以改變,同時在銷量上也有了起色,其中宋MAX的熱銷便是最好的例子。

  不過,遺憾的是,顯然宋MAX在安全性上並沒有跟上突進的外觀設計水平。耐撞性和車內成員安全性兩項差評不僅意味着宋MAX被中保研撞回了原形,而且也說明宋MAX在安全性上仍有進步空間。

  事實上,除了以上兩項被動安全獲差評外,在主動安全配置方面宋MAX也並未配備包括目前常見於國產車的併線輔助、車道偏離預警、前車預碰撞系統等主動安全配置,他們僅僅存在於宋MAX的頂配車型的選裝清單上。而主動安全配置的缺失也進一步削弱了宋MAX的安全水準。

  作爲曾經的一線自主,眼下轉型新能源的比亞迪在燃油車方面已經被長城、吉利、長安等越落越遠,不過,不論主營業務是新能源還是傳統燃油車,都應把車輛的安全放在首位,價格很重要,但安全更重要,設計水平上去了,但是在消費者更重視的安全性上卻下來了,顯然是消費者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寫在最後:

  數據顯示,今年1-2月,比亞迪宋MAX累計銷量爲1.01萬輛,同比暴跌60.26%,這其中有市場變冷的原因,也有市場競爭壓力加大的因素,當然,和消費者的口碑也密切相關。此次中保研安全碰撞測試結果顯然也給比亞迪宋MAX提了個醒,不把安全放首位,其銷量恐怕仍將繼續承壓。

  (本文由【車界】新媒體工作室原創出品,轉載需註明出處,本文作者:羅伯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