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青年千人申報過程中一直比較關心的問題是誰來評價自己的工作,或者說評審專家是不是小同行,能否看懂自己的工作。本期邀請的這位工程口入選人在答辯階段就遇到了完全沒有小同行的情形,看他是如何準備的。另外關於博士後工作規劃、推薦信等方面也有一些見解和經驗,分享給大家參考。

張宏雷:

為什麼選擇回國發展?

入選人:

我回國的目標是很明確的,自己沒有在國外長期發展的打算。在博士畢業告別的時候,我博士導師說博後最好不要超過三年,雖然感覺有點誇張,但是始終放在心上,覺得有一定的道理。在博後快滿三年的時候就開始找工作,找到了一所業內實力領先的國內高校,自己還算比較滿意,雖然博後老闆極力挽留但也選擇回國入職。

張宏雷:

青年千人申報學校支持力度如何?

入選人:

申請時候已回國,是最後一次機會了。學校對於青千申請服務比較周到,在寫申請書期間,至少進行了三次輔導。國內申請書的書寫風格不同於國外的基金申請,由於青千申請人大部分都沒有撰寫國內申請書的經驗,這些輔導非常非常有用。如果學校沒有相關服務,自己也一定要找人看一看,輔導一下。申請書提交後也沒有放在心上,因為覺得牛人太多,自己機會不大。之後假期前收到學校的電話,通過函評,要準備面試。在準備面試期間,學校至少組織了5輪培訓,由於已經回國,每次培訓都去參加,學習專家們對幾位申請人的點評,受益良多,最大的收穫就是要專註,不能貪多,要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講自己的工作,因為專家不一定是小同行。答辯足足準備了一個月,最後slides爛熟於心,非常順利。答辯時沒遇到小同行,因為下面專家一個也不認識。

張宏雷:

申報書寫作方面有什麼心得體會?

入選人:

申請書一定要認真書寫,可能有些朋友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不夠認真。換一個角度想,每次送出的申請書都是一次精準投放廣告自我宣傳的機會,一定要用心寫好。我申請所在領域為工程科學,申請時候有8篇行業內老牌期刊的論文,都為單獨第一作者或者第一加通信作者,影響因子不是很高。如果只看論文數量和影響因子,處於比較劣勢的位置,但好在工作比較系統,其中一部分工作創新性較強,引用和同行正面評價都不錯,得到了函評專家的認可。

張宏雷:

還有哪些細節應該注意?

入選人:

我提一點是關於推薦信。可能大家對推薦信不太重視,但就我個人的情況來講,我認為推薦信在答辯的時候起了作用。專家針對推薦信提出了問題,主要是進一步了解信中的內容。我博士導師和博後導師都是比較傳統的紳士,親自給我寫了不錯的推薦信。另一封推薦信是邀請一位行業內比較資深的國外專家給寫的,雖然只是在會議上交流過一次,專家欣然答應,並且也是親自動筆,結合我做的工作,分析我在業內的貢獻,在這方面,自己非常幸運。

更多深入的申報經驗交流請添加微信:TSCHLR。同時我們為本年度申請的朋友組建了微信交流群,也有面向未來有計劃申請的新人群(解讀介紹一些相關政策,提前規劃),添加微信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公眾號:時代學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