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提出各地要認真排查並嚴厲查處社會培訓機構以“國學班”“讀經班”等形式替代義務教育的非法辦學行爲。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無正當理由未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接受義務教育或造成輟學,情節嚴重或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隨着“國學熱”的興起,各類“讀經班”“私塾”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地冒頭。這種師古教育模式,宣稱誦讀儒家經典、塑造君子人格,能讓孩子與孔、孟等先賢產生心靈呼應,成爲大才甚至聖賢。於是,很多不明就裏的家長讓孩子放棄義務教育,成爲終日苦行修煉的讀經者。

“讀經班”到底是在培養人才,還是在毒害孩子?可以說,從“讀經班”誕生的第一天起,相關的爭論就沒有停止過。

最好的檢驗標準是事實。最早的讀經者,已經讀經十幾年了。他們究竟是成才了,還是根本就誤入了歧途?近年來,通過大量相關報道,我們發現了一個殘酷的事實:那些自以爲讓孩子逃離了應試教育的家長,卻把孩子送進了更爲簡單粗暴的“教育集中營”——一樣是填鴨式教育,而且讀經班教的知識還更加晦澀、僵化。只會讀經的孩子們,在死記硬背中消磨了心志,不僅缺乏起碼的各類常識,甚至連常年背誦的經書都只知其字、不知其意,與現代社會嚴重脫節。

如果任由“讀經班”的爭議繼續在輿論場上喧囂,那麼仍會有孩子在其中蹉跎歲月、貽誤前程。教育部門的官方表態則爲這場爭論畫上了句號:深陷其中的人們必須警醒了,還在觀望的人們應該看清了。讀儒家經典沒有錯,但用讀經取代學校教育的錯誤方法必須得到及時糾正。

從目前來看,就算學校教育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至少能讓學生納入規範的教育體系,獲得暢通的上升通道;何況,學校畢竟是未成年人社會化的重要場所,缺乏學校教育的青少年,也許會在未來人生道路上遭遇更多坎坷。

“讀經班”在一段時期內的火爆,也提醒人們:一方面學校教育要不斷滿足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另一方面要反思如何正確地傳承傳統文化。要解決這兩個問題,就要發揮好體制力量,在學校教育中提升傳統文化教育的比重和質量,讓反覆論證、經過檢驗的教材,讓具有專業素養的師資力量和科學的教育理念,扶正祛邪、廓清環宇,有序推進傳統文化教育,紓解教育焦慮。

孩子需要經典來潤養心靈,但更需要良好的教育環境、科學的教育體系,以實現自由而全面的發展。“讀經班”披着傳統文化的外衣,實際上幹着反現代文明的勾當,是時候叫停了。

撰文/段思平

編輯/王鐘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