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还在冰封,土地市场却先热了起来。

一个星期前的11月26日。北京一次性挂出13宗地块,最终成功出让12宗,当天土地出让金达到316.46亿元,创下北京单日成交地块数量新纪录。

这个数字,超过不少三四线城市全年的财政收入。

这忽如其来的热度,是年末土地供应井喷的缩影。

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11月,一二线城市合计供应土地近1500宗。

和大量土地入市相对应的,是多数房企实在囊中羞涩,对拿地无法热衷。中原地产数据显示,2018年前11个月,一二线城市住宅土地流标282宗,达到六年以来最高记录,而龙头房企拿地意愿达到近四年新低——

25家龙头房企的拿地金额,已经连续3个月低于千亿。

年底,市场依然在严冬徘徊,而新一波的供地潮已经展开。若是少有房企愿意拿地,会不会造成明后两年新房供应不足,无房可卖?

想多了。新一轮去库存的鸭梨,正在路上。

01

年底供地潮来啦

因为市场转冷,今年的土地市场其实是非常清淡的。

两个数据为证:

1、土地出让增幅

今年前11个月,中国土地出让收入最高的50大城市合计「卖地」收入3.27万亿元,同比上涨7.3%。这是多年来的最低涨幅——去年同期,增长速度超过30%。

2、土地流拍数据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2018年前11个月,一二线城市住宅土地流标282宗,同比上涨143%,达到六年以来最高记录。加上三四线城市,年内,高达1126块土地无人问津。

在这样的数据下,席卷全国的土地供应热潮依然拉开了序幕。

11月26日,北京出让的12宗土地,是临近年底席卷全国的土地出让热潮的一个片段。当天,全国迎来土地出让井喷。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合计成交土地金额高达400多亿元。

11月,一线城市供应土地合计高达90宗,刷新了最近几年记录,而二线城市供应量也有所上涨,11月合计供应了土地合计1400宗,也是年内单月最高记录。

12月刚刚开了个头,但从部分城市的数据来看,土地供应量有增无减。热点城市厦门、南京迎来供地潮,合计入市地块达30宗、起拍总价255.8亿元。而上海土地市场预计出让10幅经营性用地,总起始价152.08亿元。

为何各个城市要在这个点忽然加大土地供应呢?

原因很简单,有年度卖地任务压顶。卖地完成与否,不仅涉及当年任务指标,而且影响卖地收入。

毕竟,卖地收入是地方政府相当大的收入来源——有数据显示,2017年,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全国平均值是35%。

根据易居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10月40城土地市场报告》,今年1-10月,40个典型城市土地出让金累计收入18019亿元,同比减少0.5%。这是2016年以来,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增速首次由正转负。

而具体到各个城市,冷暖不均——北京卖地收入同步下滑52.3%之外,廊坊、南京、南昌、合肥、广州、成都……悉数上榜。

2018年的最后两个月,不得不成为卖地「冲量」的黄金时间。

02

到底哪些房企在拿地

供应端热火朝天,需求端却有些冷。

除了今年年内,全国高达1126块土地流拍的现象之外,房企,尤其是龙头房企对于土地的态度也相当暧昧。

拿地越来越谨慎了。

中原地产的数据显示,25家房地产行业龙头房企中,最近3个月,9-11月,拿地金额分别合计只有767亿、720亿、394亿,连续3个月低于千亿,而在2018年之前的月份,基本每月的拿地金额都在1200-2000亿元。

保利、万科、碧桂园、世茂集团、恒大集团,这些前十名的龙头房企近三个月在拿地上砸的钱比起年初一二月份,都有了大幅下挫,甚至不及年初的20分之一。

那么,到底有哪些房企在买地?

国企。

北京的土地盛宴之中,从中建一局、中铁诺德,到绿城、富力中交、中铁置业、住总、城建等企业,大部分都是国企或者国企背景,龙头房企在其中毫无存在感。

毕竟,在现在房企融资难的背景下,相当一部分房企,尤其是民企实在缺钱得紧,能把资金链稳住,现有项目不烂尾就不错了,手头实在没有余粮去「补货」……(更多内容点→年底楼市折扣季将至,你需要一份避雷指南)

但减少公开市场拿地,不代表完全不拿地——目前公开市场的土地大部分都有各种配套,限价限售等政策,面对可能惨淡的2019年市场,一不小心拿错一块地,就可能要「砸手上」,影响现金流。龙头房企,尤其是民营房企更多出现在物美价廉的股权交易市场。

拿「活下去」的万科来举个栗子,2018年初以来,万科实施的涉及项目、股权或资产的收购至少有14起,耗资超过230亿元。

毕竟,郁亮前几天都说了,「活下去」和大肆拿地「一点关系都没有」。

03

明后两年会闹房荒吗

众所周知,土地是房企的生产资料,土地的多寡,决定了未来楼市的供应量。那么,未来的楼市供应会是怎样的走势?会有「房荒」吗?

首先,库存再现攀升态势。

根据易居研究院的数据,10月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供应量为4742万平方米,环比上升0.5%。

2015年1月份开始全国100城库存规模一直处于下跌通道,从今年9月开始,百城住宅库存走势出现拐点,目前,已经连续两月出现攀升势头。

其次,销售数据同比下调。

截止2018年10月,房地产累计市场销售数据依然在上升。但单独看拆分数据,9-10月已经连续2个月出现成交面积同比下调。预计2019年楼市很可能出现累计成交量的同比下调。

最后,新入市房源规模是一定会增加的。

就如上面分析,当民企退避三舍的时候,国企作为「亲儿子」,是一定要迎难而上,积极拿地的。

当然,当下土地其实很便宜,就北京11月26号那场出让而言,整体溢价率不到20%。

更何况,为了让土地顺利出让,各地纷纷出台新政,降低拍地门槛。

北京市规土委对保证金的缴纳方式进行了「创新」,采用共享保证金的方式。南京取消了土拍「「现房销售」政策。合肥直接还为开发商提供了3个月分期付款的选项……

对资金充裕的国企们而言,在优惠政策下,吃下了这些便宜的土地,或许唯一要担心的是……过去2年土地供应高峰的那批地块,已经变成了新建住宅,在逐渐入市了。

「房荒」?不存在的。新一轮去库存的鸭梨,正在路上。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