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心骨

自從我  設定了 我的教學  是要架構   主心骨後  , 我心裡都有教學藍圖 

 

主修

從零開始的學生  主修教材就是  : 徹爾尼  與 哈農  (不要想 在主修上面想甚麼有沒有趣,鋼琴不有趣)

它  只是要讓 學會在 鋼琴上面  "走路"  ,  連路都不會走   是要怎麼飛 ................

 

另外   徹爾尼之於我 ,   等於是   讓學生與我  在一首短曲上   是個  討論的連結 ( 我說過  :曲子之於我都是媒介), 因為短  所以  可以  快速換曲  (慢慢換也行)  得到很多討論

 

分類

彈琴就是為了  彈  喜歡的曲子

有的人長曲子選流行鋼琴 ,  我解構的依然是  :  旋律(運音) 與 和絃走向  , 好好搞懂這件事情  就無敵了 ( 有更多曲子可以自己解構)

 

但有人喜歡古典音樂,我會從  海頓的奏鳴曲開始喔 (啥? 我可能要被攻擊了  怎麼可能 一年內彈海頓呢)

 

很友善的海頓奏鳴曲

這是我跟我的老師學習上  得到的觀念

之前他要我  把一些教材  掃過一遍  , 給予我的觀念是  :  快速的  得到  技術  / 涵養

 

他說過一段話  我學了起來  :  往往教奏鳴曲  他會先教  海頓  早期較小的奏鳴曲 , 原因  :  結構  標準 ,  只有  幾個元素 ,  等於是 重複的   , 元素少就單純 , 學生好操作

這符合  我要的主心骨概念

 

我有一位成人學生   回饋我一句話  : 海頓這首曲子  其實很友善 , 前面會了 , 後面的練法是一樣的

是的 !  學琴一定要有邏輯    要有模組的概念    ,  知識與技術都放在上面   累積

 

台灣學生學琴   喜歡  彈大曲   呼嚕嚕也要彈大曲  ................ 所以才說我是小眾市場  ! 我寧可花時間講解  甚麼是 SONATA ,  這樣  以後大家拿到SONATA  都會  有邏輯的想要  層層的剝開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