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企业的基础。如果一家企业开始大规模裁员,通常情况下就意味着这家企业出现了较大的经营困难,甚至有倒闭的风险。

  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以来,那些经营困难的互联网公司在倒闭之前都发生了大规模的裁员变动。

  2018年被称为房企的寒冬。政策深度调控叠加经济周期,裁员的消息已经成为行业常态。一部分人认为房地产开发还是盈利能力最强的行业之一,而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部分房企已经日薄西山,走到了太平间的门口。

  有消息称,去年房企销售额前20名的房企中,至少7家房企明确提出裁员、优化员工结构或是调整岗位、提高考核门槛等方式实现瘦身。

  真相到底是什么?

  在房企年报季到来之时,标准地产研究院根据房企的年报数据,统计了2018年全年销售额200亿以上的规模房企员工的变化情况,直击真相。

  克尔瑞的销售榜单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销售金额超过200亿的房企共有106家,除去未上市的房企,以及2018年未披露员工数量的房企和未披露年报的少数房企,我们统计了已经发布2018年年报并且提及员工数量的的房企共有48家,这些房企的员工变动排行榜如下:

  直观上来看,仅有四家房企的人数变动为负,分别是隆基泰和、保利置业、华侨城和北辰实业。其中,隆基泰和的员工数下降了约44%,但是考虑到其员工数本身较少,在规模房企中属于另类,实际减少人数也是比较少的,对行业没有太大影响,其余三家的员工数减少幅度都非常小。

  虽然随着房企规模的扩大,理论上员工数量应该保持适度的膨胀。对于规模快速成长的房企来说,员工数量没有显著增长本质上也是一种隐性裁员。

  但纵观整体统计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018年规模房企并未发生重大的恶性裁员,行业没有显著的倒闭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房企销售规模本身滞后于员工数量的变动,结合员工的人均产出来看,员工数量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家房企业绩的先行指标。

  那些过去销售规模快速扩张,但员工数量没有对应显著增加甚至还在减少的房企,值得警惕。

  超2000亿级房企

  按照房企规模来看,行业前十的销售规模都超过2000亿级别的房企,其中,除了保利,中海和绿地的相关数据缺失之外,其余七家房企的员工变动如下:

  扩张型房企员工数量增幅较大。

  融创的员工数增加了近一倍,而与之对应的销售规模增加了约27%;

  新城也大肆招兵买马,扩充了超80%的员工,但其销售规模也扩大了近75%,和人员变动大致相当;

  龙湖、万科和华润的增员比较温和,都在30%左右。

  其中,龙湖和万科的人员增幅都略低于销售规模的增幅,而华润的销售规模增速高于员工数量增幅,销售规模增幅高与人员变动近一倍。

  而行业的两大龙头碧桂园和恒大,并没有随着规模的扩张而大幅增加员工,维持在5%左右的增幅。不同的是,碧桂园的销售规模增加了超过30%,而恒大的销售规模仅增加了不到7.5%。

  与碧桂园和恒大不同的是,而另外一家龙头房企万科2018年的员工数量增加超过了1/3。

  从万科的报告中了解到,万科的房地产开发系统中,营销人员占比较小而增加幅度较小,而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占比较高且增员幅度较大。

  资料来源:万科年报

  此外,万科的物业服务系统共有员工80116人,较上年增加27.5%,是员工增加的重要来源,说明万科在物业上继续加大投入。万科的其他系统共有员工11515人,较上年增长122.4%。

  综合万科、恒大和碧桂园等龙头房企的员工数量变动可以发现,均在以“人员优化、架构调整”的方式,控制整体人员编制。

  此前有传言碧桂园有部门“裁员50%”。在近日的碧桂园业绩报告会上,在被问及近期外界有关碧桂园进行大规模裁员的传闻是否属实时,碧桂园总裁兼执行董事莫斌表示,凡是与碧桂园一起成长的,我们都希望一起走下去。

  千亿级房企

  按照销售规模,行业排名11-30的公司都已经跨入千亿阵营,在千亿级房企中,融信的员工增幅最大,超过一倍,但是融信的员工总数在千亿梯队中算非常少的,不足五千人。所以更多地意味着是员工数量的补库存,而融信的销售规模也增加了超过70%。

  千亿级人数较多的几个房企的员工增幅基本在20%以上,除了雅居乐之外,这些房企销售规模也基本上超过50%,其中,人员数量增幅最小的招商人员仅增加6.66%。近两年发展势头火热的金科地产,扩充了50%左右的员工,而与之对应的销售规模增加了近90%;而即使是去年传闻裁员的旭辉,总数反而增加了60%以上,其销售规模增速与之接近,略低于人员变动的指标。

  招商蛇口的增幅较小可能是由于其央企属性,人员相对较稳定。

  百亿级房企

  百亿级别房企中员工数量增幅较快的的有奥园、万达酒店发展、弘阳地产和三盛集团。其中万达酒店和弘阳地产的员工数量都增加了近一倍,而奥园也增加了60%以上,而比较特殊的三盛集团,从22人扩张到300余人,增幅十倍以上,但是考虑到基数太低,不具备代表性意义。

  百亿级房企的销售规模大都增长显著,而与此对应的人员增加大都低于规模的增长,值得一提的是,万达酒店的规模下降了接近40%,这可能与万达逐步轻资产并决心退出地产有关。

  百亿级的房企目前还在努力进军千亿阵营,必然要扩大规模,其招兵买马的表现也在人员和规模上得到了体现。

  总结

  综上来看,越是头部的房企,人员的增幅也相对较小,规模增速也相对较低,头部房企已经开始谋求稳定发展并布局多元化的策略,而体量较小的房企很多依然在努力冲击规模,但是人员的增速已经低于规模的扩大。这个现象值得行业关注,可能预示着百亿级房企未来将开始减速。

  房地产上半场结束之后,下半场也许会更精彩。而地产人面对产业升级和业务转型,需要更多的学习和适应,才能在地产行业继续自己的故事。

  文章来源:标准地产研究院(ID:bzdcyjy),本文已获得授权,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猛戳下图,让动态成本“动”起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