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处长董雅秀分析认为,2019年3月份CPI、PPI运行总体平稳,CPI环比由涨转降,同比涨幅有所扩大;P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涨幅略有扩大。

  本报记者 邵志媛报道

  4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3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CPI同比回升至2.3%,重回“2时代”,刷新2018年11月以来新高,PPI同比上涨0.4%。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处长董雅秀分析认为,2019年3月份CPI、PPI运行总体平稳,CPI环比由涨转降,同比涨幅有所扩大;P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涨幅略有扩大。

  3月份CPI同比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第一,非洲猪瘟导致去产能加速,并开始对价格产生持续性的影响,猪周期擡头向上;第二,国际油价上涨明显,带动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明显上升,成品油两次调价,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3.6%和4.0%;第三,2018年3月份CPI环比下降1.1%,下滑明显,导致去年基数较低。而CPI环比下降0.4%则主要受2月份春节因素的影响。”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陶金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分析称。

  尽管CPI同比反弹,但从目前数据来看,通胀整体仍温和。从一季度整体来看,全国CPI同比平均上涨1.8%,远低于今年政府设定的3%的通胀控制目标。

  对于二季度的走向,陶金预计,二季度及全年CPI仍然存在擡升压力,大概率会保持2%以上,个别月份甚至可能达到2.8%-3%。第一,非洲猪瘟依然在持续,猪周期已经开启,并已开始持续推升猪肉价格,而产能恢复需要时间,同时4月份鲜菜等食品价格依然淡季供给影响,价格上升。第二,预计国际油价维持较高水平。因此,CPI预计至少会在4月份环比上升,加之去年基数较小,因此4月CPI很可能高于3月的2.3%,达到2.5%左右的水平。而未来主要受猪周期影响,CPI存在进一步擡升的可能。

  “未来货币政策应以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之后的核心CPI作为政策决策的依据,年内通胀不应成为制约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因素。”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指出。

  另外,3月份,PPI同比上涨0.4%,涨幅比上个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这是近9个月以来首次回升;同期,PPI环比上涨0.1%,为连续4个月负增长后首次转正。

  记者注意到,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2%,生活资料价格由上月下降转为持平。在主要行业中,涨幅扩大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5.6%,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上涨2.3%,扩大1.4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1.1%,扩大0.8个百分点。降幅收窄的有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0.2%,收窄0.6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0.1%,收窄0.3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价格由上月下降转为持平。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下降0.1%,降幅与上月相同。

  “PPI为2018年6月以来首次回升,工业领域通缩的风险有所减弱。PPI出现触底反弹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资料价格上升,生活资料价格基本平稳。3月流通领域主要生产资料中价格上涨的产品增多,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也有所回升,表明工业需求和生产可能有所改善。宏观政策趋向积极、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带动需求改善,特别是基建投资的力度加大,对工业领域的带动作用有望持续显效。”刘学智对记者指出。

  “二季度,预计PPI还会有所上涨,但是整体需求仍然偏弱,很难支撑PPI同比涨幅在短期内扩大到一个很高的水平。PPI上涨幅度存在不确定性,未来走势要看二季度之后稳投资政策的力度和效果。”刘学智表示。

  陶金则表示,尽管在短期内PPI仍然有上涨趋势,但预计二季度PPI存在下行压力。4月份油价维持高位,且基建和建安工程投资依旧维持扩张,因此4月份预计PPI环比上升。但主要产油国的减产已经反映在价格中,后续油价上涨空间较小。同时全球经济走弱预期较强。尽管国内基建和建安投资会推升建材价格,但鉴于油价对PPI的决定性影响,PPI在长期内仍然存在下行趋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