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的穆斯林及少数民族政策,特别是目前矛盾激化的回汉关系。我的看法与大部分的人不同,甚至相反。个人感觉我国的政策,或者说民族政策机制是极好的,但又有些残忍,对谁残忍,对严格划定与汉族界限的狭义少数民族主义者。

先从少数民族和汉族人的童年谈起,1984年4月中共中央批转的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关于计划生育工作精神的汇报》中这样说:「对少数民族的生育政策,可以考虑,人口在一千万以下的民族,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二胎,个别的可以生育三胎,不准生四胎。」

其他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十五条 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二条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童年时,家庭执行计划生育的汉族儿童可以得到家庭所有的资源,而少数民族则需要多人分享。整体看汉族儿童人均资源是高于少数民族的,换句话说,起跑线上汉族儿童是先跑的。

进入义务教育,少数民族由于地理位置原因以及上述童年时期资源分配问题,教育水平整体而言是低于汉族及与汉族无明显差别的民族的。

大学时期,由于少数民族加分,以及上述的原因,虽然进入一个大学,但是能力水平是有差距的。举个夸张的例子,高考水平只能普通本科的人,由于其他原因进入重点院校,其水平是与其他人有明显差距的,这个差距通过努力可以克服,但大多人会沉沦。克服这个差距很重要的方式是要融入群体。但这个差距,加上文化差异以及民族政策对汉、少的区别对待产生的边界感又会变成少数民族学子融入大学群体的阻力。当然有人能够克服这些成功融入大学群体,但这部分人其实已经不是狭义的少数民族了。

毕业之后开始工作,没有融入大学群体的人工作能力及知识水平也会低于汉族及与汉族无明显差别的民族的,加上坚持独特的生活习惯。大多企业或是高科技企业,其根本利益在于创造价值,而汉族及与汉族无明显差别的民族无疑在企业对雇员选择中更占上风。这个时候如果不抛弃特殊的教义习惯融入大多数人的工作模式中,只能回到家乡,从事职业也很难与高新科技相关。

由此可见,在民族政策的主导下,汉族及与汉族无明显差别的民族的社会地位,及能力水平是高于少数民族的。从事职业的技术水平也是高于少数民族的。到了下一代又会继续这个循环,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这个时候我们再去看政策上对于少数民族问题的处理,可以形容为纵容或溺爱。利用政策有利可图的少数民族既得利益者更加维护自己的独特性,其实是把自己的种族推向高数量,低素质的毁灭边缘。

由于中国治安环境的原因,所有民族争端最高只会到民事,永远不会到战争。加上整体素质的不足,代表狭义少数民族的政客无法占据政府及军队重要岗位。

所以可以看出,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是在道义上无懈可击的,而深深利用了人的劣根性。执行的初始条件是基于狭义少数民族者聚居地的偏远导致的资源有限,以及狭义少数民族主义者文化封闭性。第一点导致教育及其他资源有限,第二点文化封闭导致短视,然后政府放宽少数民族生育政策,进一步加剧资源不足。这些机制导致一旦出现狭义少数民族主义者中出现精英,这个精英就融入中华民族了,或者依然平庸回归狭义少数民族主义者群体。这一切导致狭义少数民族主义者群体的文明水平永远低于主流中华民族。

这个政策在宏观上导致代差,中华民族为工业社会,狭义少数民族为农业社会,两者完全不在一个量级。大部分吐槽民族政策的人无非是认为福利不平等,但事实上这些福利只是中华民族工业社会无关痛痒的小部分产出。导致狭义少数民族沉迷其中,误以为是农业社会优势,并继续保持。所以这个政策宏观看是无懈可击的,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在没有规则的限制情况下,人都会寻找最便捷,最利己的道路。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说不上腹黑,它的主题也就是儒家一直的传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只能说狭义少数民族群体的领导者和既得利益者眼界有限,放任群体追逐眼前的蝇头小利。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他们眼界够高,敦促群体自律,融入主流,抛弃旧的传统,无差别接受教育那和中华民族就没有区别了。

所以狭义少数民族群体就像一个伪命题,只是一部分既得利益者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而裹挟某一群体未来的行为。而这部分既得利益者曾经也是孩子,也是被人裹挟上了这趟看不见未来的列车。这趟车发动了,车上的他们其实都无法停下。如果想强行停下,这外力之大谁也负不起这个历史责任。

而中国的民族政策也许是最好的方法减轻这趟列车本身的重量,让列车的破坏性降低。这也是狭义少数民族群体不接受也得接受的,如果试图与境外势力勾结加大自己的力量,这力量因为文明的差异与国家力量完全不在一个量级,而且给中华民族足够的理由去逼停这趟列车。

所谓的民族争端,无非是狭义的少数民族主义者自己折腾自己罢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