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多家外媒報道,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據紐約時報報道,貝聿銘的兒子貝禮中週四表示,貝聿銘是在夜間去世的。

據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記者侯曉晨)外交部發言人陸慷1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達了中方對美籍華裔建築設計師貝聿銘逝世的哀悼。陸慷表示,貝聿銘先生是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設計大師,長期以來爲促進中美兩國人民的相互瞭解和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鑑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們對貝聿銘先生逝世表示哀悼,向貝聿銘先生的家人表示誠摯慰問。”他說。




貝聿銘(1917年4月26日-2019年5月16日),男,出生於中國廣州,祖籍蘇州,是蘇州望族之後,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曾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就讀建築學。貝聿銘榮獲了1979年美國建築學會金獎,1981年法國建築學金獎,1989年日本帝賞獎,1983年第五屆普利茲克獎,及1986年裏根總統頒予的自由獎章等。貝聿銘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爲主,被歸類爲現代主義建築,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他的代表建築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盧浮宮擴建工程、香港中銀大廈、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蘇州博物館、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美秀美術館 (Miho Museum)、中國銀行總部大樓、香山飯店、臺灣東海大學路思義紀念教堂、艾佛森美術館、美國大氣研究中心、克萊奧羅傑斯紀念圖書館、德國歷史博物館、紐約市賈維茨會展中心、波士頓美術館、新加坡華僑銀行中心、羅徹斯特大學學生活動中心、費城社會山項目、上海藝術博物館、雅各布·傑維思會議中心、澳門科學館等70多個作品。被譽爲“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2019年5月16日,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



貝聿銘這個名字

似乎是一個超越了時代的存在

在現代建築的歷史上

貝聿銘被稱爲“最後一個現代主義大師

遊走在東西方文化之間的他

無疑是建築界一個特殊的存在

貝聿銘始終堅持着現代主義風格

在將建築人格化的同時爲其注入東方的詩意

貝聿銘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爲主

被歸類爲現代主義建築

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


這位經歷了一個世紀風雨的老者依舊保持着他貴族般的儒雅和謙遜,一如他的作品一樣,經歷了時間的洗禮而越發熠熠生輝。

滿載盛譽卻從不著書立作,這位常人眼中的大師有着金牛座獨特的執拗和踏實。每每被問起緣由,他只是擺擺手說:“我不趕時髦的。

出生在富貴人家的貝聿銘,打記事起就看慣了父母的迎來送往,從小就是個能言善辯的人。童年的朋友都說他是個當律師的人才。

彼時17歲的他登上了駛向美國的郵輪,開始了長達40年的異國建築生涯。曾經學習建築工程的他本無心投身設計行業,然而在看到賴特的作品以後便決心進入賓大學習建築設計,從此開啓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

貝聿銘留下38句名言:

建築師是最後一個“你必須知道一切”的行業


  

  

01


生活就是建築,建築源於生活。

  

  

02



最美的建築,應該是建築在時間之上的,時間會給出一切答案。


  

03


沒有一件優秀的作品是在瞬間完成的,是可以不經歷時間考驗的。無論是建築還是藝術,它最真正的價值最終都只能交給時間去做評判。時間對我的創作來說至關重要。


  

04


怎麼表現實力?敢於選擇,敢於放棄,決定了的事情,就要有信心進行下來。


  

05


謙恭並不表示我有絲毫的妥協,妥協就是投降。

  

  

06



志於道,據於道,依於仁,遊於藝。

  

  

07




我從不緬懷過去,而是專注於現在。

  

  

08


我把每個睡醒的早晨都當成一件禮物,因爲這表示還有一天可以工作。


  

09


我和我的建築都像竹子,再大的風雨也只是彎彎腰而已。


  

10


做事情,最重要的是有十足的信心,必須相信自己,把各種非議和懷疑拋諸腦後。旁人接受與否並不重要,我得首先接受自己。

  

11



總而言之,建築設計師必須有自己的風格和主見,隨波逐流就肯定被歷史淹沒。


  

12



任何名分都會隨時間流逝,真正留下來的只有建築本身。


  

13


讓光線來作設計。


  

24

藝術和歷史纔是建築的精髓。


  

15

你要想往新的一條路走,免不了有很多人覺得不大舒服,爲什麼要改?要改進是非常難接受的,要往前走,唯一的辦法就是往前走。


  

16

如果要從旅行中獲益,就必須先學好歷史。


  

17

建築和漢字的表達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即「用凝練的幾個字表達廣闊的含義」,「一筆能解決的問題,爲什麼要費兩筆呢?」

  

18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19



人應該堅持,不應該隨便放棄自己的原則。當然可以有很多種堅持的方式,很多說服對方的方式。但那並不是說,我的堅持和要求會打折扣,


  

20

我屬於那種把幾何性作爲設計動力的建築師,我們必須在幾何學的範圍之外,進行各種變化和組合,這還不是全部,還有空間、光線等很多因素。如果沒有光線,就沒有所謂的形體。太陽光具有神奇的魔力,因爲它的變化是如此豐富。


  

21



生活就是建築,建築是生活的鏡子。

  

22

中國建築師的當務之急,就是探索一種建築形式,它既是我們有限的物理之所能及的,同時有是尊重自己文化的。


  

23

建築師是最後一個“你必須知道一切”的行業。


  

24



開始設計之前,他必須瞭解歷史、文化和人的背景知識。


  

25



把建築看作一種提煉的過程,它應該非常純潔、清晰。


  

26

建築如何成爲一個延續的整體的一部分,一個建築成爲永恆的、持續的歷史的一部分,纔是好作品。


  

27

建築師最重要的是什麼?是眼界。


  

28



人生並不長,我的原則是,只做自己認爲美麗的事,創造出有震驚效果的美感。


  

29


一個建築師在40歲之前是不會成名的,都是在實習。(An architect is not an architect before age of 40. He was only an appretice.)


  

30



選擇一個好客戶比選擇一個好項目來得重要的多,(Choosing the right client is far more important than choosing the right project.)”,(因爲客戶的支持,你才能將你的理想實現)


  

31



中國會在你這一代中成爲一個偉大的國家,但是我不一定能活着看到。(China will become a strong nation in your life time. But I probably won’t live to see it.”

  

32



我從來不忘中國,我的家族在那裏居住了600年。但我的建築不管從哪方面來說,都沒有有意識地中國化。我是個西方建築師。


  

33



向古典學習是件好事。我自己就有一點老古董的味道。古人們總是用很多時間在思考建築和景觀。而現在,我們做什麼事都匆匆忙忙,但建築應該是慢慢的,景觀營造應該比建築更慢。這兩者所需要佔用的時間是現在的政治體系無法容忍的。


  

34



如果有來生,我很可能是一名園丁。能夠設計這樣一座園林是多麼美妙的事情啊!(他最想做的是建造一座自己的園林,比如一座足以媲美其靈感源泉之一獅子林的院落。)


  

35



作爲一個年輕人,我當然尋求新的東西,甚至是徹底的改革。我知道勒•柯布西耶曾經做了什麼。我曾打算跟着他的方式走。但在多年後,我改變了想法。我開始對建築如何融入當地的歷史和自然環境產生了興趣。現代主義的建築應該是社會進化的一部分,而不是社會改革的一部分。


  

36



審美觀最重要,年紀輕的人要慢慢加強審美觀,將來他可以,不一定他要做建築師,一定要做藝術家,做經濟方面,做銀行的也應該有審美觀,每一個人要有成就,都需要給予審美方面的教育,教育很重要。 


  

37

建築師都相信風水的。不是迷信的風水,風水有好幾種,比如說 我們建築要擺房子,要背山傍水,這也是風水。我覺得風水我們應該相信的,可是風水如果弄得太過分一點,那就變成迷信了,這個我反對。


  

38



建築的目的是提升生活,而不僅僅是空間中被欣賞的物體而已。建築必須融入人類活動,並提升這種活動的品質,這是我對建築的看法。我期望人們能從這個角度來認識我的作品。 



互聯網思想綜合自貝律銘訪談及貝律銘之子貝建中相關訪談,主要來源:三聯生活週刊 李菁 金融時報 2010年05月04日 作者:埃德溫•希思科特(Edwin Heathcote )作/楊遠,譯  ;東方早報 作者:蔡曉瑋 2010年03月10日、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17日;中國青年作者: 採訪/丹子 ;與大師對話--楊瀾VS貝聿銘;貝聿銘談貝聿銘等。



【經典作品】

盧浮宮設計手稿及建築細部

貝聿銘在盧浮宮金字塔模型前


盧浮宮,法國巴黎1983年—1989年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1961-1967


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1978


美國達拉斯音樂廳,1989


中國銀行(香港),1990



貝氏建築事務所部分中國經典作品


代表項目

1.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位於蘇州歷史街區東北段,毗鄰蘇州歷史地標建築忠王府及拙政園。博物館的設計多受蘇州傳統建築結構的啓發,白牆黛瓦,蜿蜒曲折。通過對這些傳統元素的重新解讀,用新的建築語言進行組合,象徵着現代性和前瞻性,寓意開拓中國現代建築未來的發展方向。

   


2.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利堅合衆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利堅合衆國大使館總佔地面積爲10,796平方米,位於華盛頓特區西北部的國際中心內,北臨梵奈斯大街,西連國際大道,南面是國際廣場和中央公園,緊鄰新加坡大使館,聯邦辦公大樓和以色列大使館。作爲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美國的象徵,使館辦公樓整體採用當代設計手法詮釋中國傳統建築,朝南的對稱入口,內外部空間佈局,庭院和室外空間在建築和景觀之間形成了一個和諧的平衡。



3. 中國銀行北京總部

中國銀行北京總部在北京新金融區佔據着重要位置,地處兩條主幹道的交匯處:南北向西單北大街爲購物聚集地;長安街爲城市東西軸線,直通天安門廣場和故宮。銀行總部充分利用場地圍合優勢,在規定高度範圍內將可用空間最大化,並通過在地下部分增設大量功能區進一步減少了體量。優雅的羅馬洞石牆面象徵其重要地位,彰顯銀行嚴肅莊重的特點。建築頂層設尖頂天窗接待室,可以俯瞰這座兼具古老和現代風格的城市。

 


4. 澳門科學館

澳門科學館作爲世界一流的的教育文化基地,位於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口岸,地處珠江三角洲,距離香港一小時渡輪可達。該項目於2009年12月完工,在澳門迴歸祖國10週年之際由胡錦濤主席親蒞主禮揭幕。科學館整體外牆以銀色鋁鋼板飾面,佔地23,000平方米。內設互動展館,高級會議室和研討室,以及一座可容納150人的天文館。頂部觀景臺可360度觀看水景和城市景觀。建築主體充滿趣味性,由一個傾斜的圓錐體、一個半球體和一個菱形基座構成,充分探索建築功能性,並利用其濱水優勢,成爲澳門永久性地標。

    


5.南京六朝博物館

六朝博物館及漢府街廣場緊臨南京總統府。設計方案充分利用項目場地及功能空間的複雜性,與對街的南京總統府遙相呼應。整體建築由兩個 L 型體量交錯而成,並在3層中心位置設置中式花園。米色石灰岩的建築外牆,玻璃開窗及天窗,這兩種材料主導建築外立面,使得建築內外合一共鳴。



6.中國銀行蘇州總部

中國銀行蘇州總部的設計理念來源於其宏偉的建築場地,兩側濱臨運河,視野開闊;並運用化繁爲簡的手法描繪建築莊嚴肅穆的風格。這種簡化的體量彌補了塔樓實際高度的限制,使其在限高100米的周邊建築羣中脫穎而出。外牆採用高效節能的中空玻璃,充分引入室外採光的同時降低能源消耗和運營成本。除最大化安裝綠色屋頂,施工材料和方式均通過評估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7. 青島Q1財富中心

Q1財富中心位於青島中央商業中心的中心地帶,爲青島市中心日新月異的城市天際線中又一地標建築。綜合體功能包含零售,辦公和酒店,以連貫而和諧的形態融入現有的城市版圖中。242米高的單體塔樓,代表性立面朝向西面的市政建築。塔將主要功能包括:2層零售銀行業務,19層辦公空間,19層複式酒店服務公寓,以及2層設備用房。建築獨特的構造使得64層的塔樓僅需要45個電梯停靠點,效率得到極大提高。建築底部零售和辦公樓層爲堅固的石結構,往上曲線形樓身爲玻璃和鋼結構,設置酒店式公寓,能觀賞周邊優美的景色。從外部看,兩種不同的幾何形狀相呼應,塔身玻璃幕牆延伸到地面,在視覺上形成平衡而又有趣的構圖。

   


8. 南京聖和府邸豪華精選酒店

南京聖和府邸豪華精選酒店隸屬於喜達屋酒店及度假村國際集團,定位爲豪華精選酒店,於2015年開業。酒店位於南京漢福街廣場大樓內,緊鄰總統府和梅園新村紀念館兩大國家歷史地標。酒店由兩個 L 型體量構成,中心設置中央花園,酒店一半隸屬南京六朝博物館。建築內外統一採用米色石灰石和玻璃裝飾。旅行者圖書館是該酒店的獨特亮點,該圖書館是中國最大的酒店圖書館,館藏超過3000冊書籍及當地古文物和全球藏品,以此致敬世界各地的行者。


   




來源:THAD清華建築設計院 本文圖片版權均爲貝氏建築事務所所有,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貝老經歷


貝聿銘1917年4月26日生於廣州

其祖上貝家是吳中的名門望族

原籍浙江蘭溪,明代中葉遷居蘇州

貝家族人中人才輩出:

清朝中期的貝慕庭爲吳中鉅富

與戈、毛、畢姓人家

合稱爲當時的“蘇州四富”

顏料大王貝潤生是貝聿銘的叔祖

其祖父貝理泰是清末著名的金融家

父親貝祖詒則是中國銀行的行長


貝氏全家福(左一是貝聿銘)


貝聿銘父親貝祖詒和夫人蔣士雲


貝聿銘年少時與家人的合影(左一)


少年貝聿銘在獅子林


1935年,年輕的貝聿銘遠渡重洋留學

進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攻讀建築系

後轉學到麻省理工學院


貝聿銘在哈佛

 

畢業後

貝聿銘留校受聘爲設計研究所助理教授

在哈佛短暫的留校任教之後

受邀加盟紐約地產大亨柴根道夫的房地產公司

從事商業房地產的規劃和設計

而且一干就是12年



十二年中

貝聿銘爲母校麻省理工學院設計了科學大樓

爲紐約大學設計了兩棟教職員工住宅大廈

1960年聿銘離開柴根道夫

自立門戶,成立了自己的建築公司

費城萊斯大學在一九六三年頒贈他“人民建築師”的光榮稱號

同年,美國建築學會向他頒發了紐約榮譽獎



1979年榮獲了美國建築學會金獎,

1981年法國建築學金獎,

1983年第五屆普利茲克獎,

1989年日本帝賞獎,

1986年裏根總統頒予自由獎章等。



作爲中國建築界的先驅者

貝聿銘以其東方的智慧

寬容樂觀的人生態度

卓越的建築設計功力

獨具慧眼的現代建築理念

橫跨東西城市,歷時半個世紀

創立了衆多影響世界的建築名作



貝聿銘與陸書華的結婚照



貝聿銘與家人


貝聿銘和傑奎琳·肯尼迪出席新聞發佈會,1964年


貝聿銘和肯尼迪夫人傑奎琳


巴黎盧浮宮施工現場,

中間手持玻璃材料的是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

密特朗旁邊戴紅色安全帽的是貝聿銘。


貝聿銘與羅納德·里根總統及夫人南希合影



貝聿銘在講解中國銀行總行大廈模型


貝聿銘與兒子



貝聿銘回蘇時與貝氏親友的合影,1989年


貝聿銘與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貝聿銘獲Leonore and Walter Annenberg Award,2012年


貝聿銘獲得2016-2017年度“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這位百歲老人一生的故事

數不盡道不完

曾有人這樣評價貝老

“貝聿銘是一個難得的跨文化樣本,

他從東方和西方兩種截然的文化土壤中汲取了精華,

又遊刃有餘地在兩個世界裏穿越。”


從法國巴黎盧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

到卡塔爾多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從中國的香山飯店再到日本的美秀美術館

貝老的作品征服了世界

他用了102年的時間

傾其一生

只爲向世人呈現

最美、最極致的設計

謹以此文向貝老致敬!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


互聯網時代,房產社羣連接者

關注好房子,新地產,新生態、新戰略

歡迎關注"地產號"(ID:wangfanghous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