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家外媒报道,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据纽约时报报道,贝聿铭的儿子贝礼中周四表示,贝聿铭是在夜间去世的。

据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记者侯晓晨)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达了中方对美籍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逝世的哀悼。陆慷表示,贝聿铭先生是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设计大师,长期以来为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对贝聿铭先生逝世表示哀悼,向贝聿铭先生的家人表示诚挚慰问。”他说。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2019年5月16日),男,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贝聿铭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香港中银大厦、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苏州博物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美秀美术馆 (Miho Museum)、中国银行总部大楼、香山饭店、台湾东海大学路思义纪念教堂、艾佛森美术馆、美国大气研究中心、克莱奥罗杰斯纪念图书馆、德国历史博物馆、纽约市贾维茨会展中心、波士顿美术馆、新加坡华侨银行中心、罗彻斯特大学学生活动中心、费城社会山项目、上海艺术博物馆、雅各布·杰维思会议中心、澳门科学馆等70多个作品。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2019年5月16日,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



贝聿铭这个名字

似乎是一个超越了时代的存在

在现代建筑的历史上

贝聿铭被称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大师

游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他

无疑是建筑界一个特殊的存在

贝聿铭始终坚持着现代主义风格

在将建筑人格化的同时为其注入东方的诗意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

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

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这位经历了一个世纪风雨的老者依旧保持着他贵族般的儒雅和谦逊,一如他的作品一样,经历了时间的洗礼而越发熠熠生辉。

满载盛誉却从不著书立作,这位常人眼中的大师有着金牛座独特的执拗和踏实。每每被问起缘由,他只是摆摆手说:“我不赶时髦的。

出生在富贵人家的贝聿铭,打记事起就看惯了父母的迎来送往,从小就是个能言善辩的人。童年的朋友都说他是个当律师的人才。

彼时17岁的他登上了驶向美国的邮轮,开始了长达40年的异国建筑生涯。曾经学习建筑工程的他本无心投身设计行业,然而在看到赖特的作品以后便决心进入宾大学习建筑设计,从此开启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贝聿铭留下38句名言:

建筑师是最后一个“你必须知道一切”的行业


  

  

01


生活就是建筑,建筑源于生活。

  

  

02



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


  

03


没有一件优秀的作品是在瞬间完成的,是可以不经历时间考验的。无论是建筑还是艺术,它最真正的价值最终都只能交给时间去做评判。时间对我的创作来说至关重要。


  

04


怎么表现实力?敢于选择,敢于放弃,决定了的事情,就要有信心进行下来。


  

05


谦恭并不表示我有丝毫的妥协,妥协就是投降。

  

  

06



志于道,据于道,依于仁,游于艺。

  

  

07




我从不缅怀过去,而是专注于现在。

  

  

08


我把每个睡醒的早晨都当成一件礼物,因为这表示还有一天可以工作。


  

09


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


  

10


做事情,最重要的是有十足的信心,必须相信自己,把各种非议和怀疑抛诸脑后。旁人接受与否并不重要,我得首先接受自己。

  

11



总而言之,建筑设计师必须有自己的风格和主见,随波逐流就肯定被历史淹没。


  

12



任何名分都会随时间流逝,真正留下来的只有建筑本身。


  

13


让光线来作设计。


  

24

艺术和历史才是建筑的精髓。


  

15

你要想往新的一条路走,免不了有很多人觉得不大舒服,为什么要改?要改进是非常难接受的,要往前走,唯一的办法就是往前走。


  

16

如果要从旅行中获益,就必须先学好历史。


  

17

建筑和汉字的表达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即「用凝练的几个字表达广阔的含义」,「一笔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费两笔呢?」

  

18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19



人应该坚持,不应该随便放弃自己的原则。当然可以有很多种坚持的方式,很多说服对方的方式。但那并不是说,我的坚持和要求会打折扣,


  

20

我属于那种把几何性作为设计动力的建筑师,我们必须在几何学的范围之外,进行各种变化和组合,这还不是全部,还有空间、光线等很多因素。如果没有光线,就没有所谓的形体。太阳光具有神奇的魔力,因为它的变化是如此丰富。


  

21



生活就是建筑,建筑是生活的镜子。

  

22

中国建筑师的当务之急,就是探索一种建筑形式,它既是我们有限的物理之所能及的,同时有是尊重自己文化的。


  

23

建筑师是最后一个“你必须知道一切”的行业。


  

24



开始设计之前,他必须了解历史、文化和人的背景知识。


  

25



把建筑看作一种提炼的过程,它应该非常纯洁、清晰。


  

26

建筑如何成为一个延续的整体的一部分,一个建筑成为永恒的、持续的历史的一部分,才是好作品。


  

27

建筑师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眼界。


  

28



人生并不长,我的原则是,只做自己认为美丽的事,创造出有震惊效果的美感。


  

29


一个建筑师在40岁之前是不会成名的,都是在实习。(An architect is not an architect before age of 40. He was only an appretice.)


  

30



选择一个好客户比选择一个好项目来得重要的多,(Choosing the right client is far more important than choosing the right project.)”,(因为客户的支持,你才能将你的理想实现)


  

31



中国会在你这一代中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但是我不一定能活着看到。(China will become a strong nation in your life time. But I probably won’t live to see it.”

  

32



我从来不忘中国,我的家族在那里居住了600年。但我的建筑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没有有意识地中国化。我是个西方建筑师。


  

33



向古典学习是件好事。我自己就有一点老古董的味道。古人们总是用很多时间在思考建筑和景观。而现在,我们做什么事都匆匆忙忙,但建筑应该是慢慢的,景观营造应该比建筑更慢。这两者所需要占用的时间是现在的政治体系无法容忍的。


  

34



如果有来生,我很可能是一名园丁。能够设计这样一座园林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他最想做的是建造一座自己的园林,比如一座足以媲美其灵感源泉之一狮子林的院落。)


  

35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当然寻求新的东西,甚至是彻底的改革。我知道勒•柯布西耶曾经做了什么。我曾打算跟着他的方式走。但在多年后,我改变了想法。我开始对建筑如何融入当地的历史和自然环境产生了兴趣。现代主义的建筑应该是社会进化的一部分,而不是社会改革的一部分。


  

36



审美观最重要,年纪轻的人要慢慢加强审美观,将来他可以,不一定他要做建筑师,一定要做艺术家,做经济方面,做银行的也应该有审美观,每一个人要有成就,都需要给予审美方面的教育,教育很重要。 


  

37

建筑师都相信风水的。不是迷信的风水,风水有好几种,比如说 我们建筑要摆房子,要背山傍水,这也是风水。我觉得风水我们应该相信的,可是风水如果弄得太过分一点,那就变成迷信了,这个我反对。


  

38



建筑的目的是提升生活,而不仅仅是空间中被欣赏的物体而已。建筑必须融入人类活动,并提升这种活动的品质,这是我对建筑的看法。我期望人们能从这个角度来认识我的作品。 



互联网思想综合自贝律铭访谈及贝律铭之子贝建中相关访谈,主要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李菁 金融时报 2010年05月04日 作者:埃德温•希思科特(Edwin Heathcote )作/杨远,译  ;东方早报 作者:蔡晓玮 2010年03月10日、央视国际 2003年11月17日;中国青年作者: 采访/丹子 ;与大师对话--杨澜VS贝聿铭;贝聿铭谈贝聿铭等。



【经典作品】

卢浮宫设计手稿及建筑细部

贝聿铭在卢浮宫金字塔模型前


卢浮宫,法国巴黎1983年—1989年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1961-1967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1978


美国达拉斯音乐厅,1989


中国银行(香港),1990



贝氏建筑事务所部分中国经典作品


代表项目

1.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历史街区东北段,毗邻苏州历史地标建筑忠王府及拙政园。博物馆的设计多受苏州传统建筑结构的启发,白墙黛瓦,蜿蜒曲折。通过对这些传统元素的重新解读,用新的建筑语言进行组合,象征着现代性和前瞻性,寓意开拓中国现代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

   


2.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利坚合众国大使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利坚合众国大使馆总占地面积为10,796平方米,位于华盛顿特区西北部的国际中心内,北临梵奈斯大街,西连国际大道,南面是国际广场和中央公园,紧邻新加坡大使馆,联邦办公大楼和以色列大使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美国的象征,使馆办公楼整体采用当代设计手法诠释中国传统建筑,朝南的对称入口,内外部空间布局,庭院和室外空间在建筑和景观之间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平衡。



3. 中国银行北京总部

中国银行北京总部在北京新金融区占据着重要位置,地处两条主干道的交汇处:南北向西单北大街为购物聚集地;长安街为城市东西轴线,直通天安门广场和故宫。银行总部充分利用场地围合优势,在规定高度范围内将可用空间最大化,并通过在地下部分增设大量功能区进一步减少了体量。优雅的罗马洞石墙面象征其重要地位,彰显银行严肃庄重的特点。建筑顶层设尖顶天窗接待室,可以俯瞰这座兼具古老和现代风格的城市。

 


4. 澳门科学馆

澳门科学馆作为世界一流的的教育文化基地,位于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口岸,地处珠江三角洲,距离香港一小时渡轮可达。该项目于2009年12月完工,在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之际由胡锦涛主席亲莅主礼揭幕。科学馆整体外墙以银色铝钢板饰面,占地23,000平方米。内设互动展馆,高级会议室和研讨室,以及一座可容纳150人的天文馆。顶部观景台可360度观看水景和城市景观。建筑主体充满趣味性,由一个倾斜的圆锥体、一个半球体和一个菱形基座构成,充分探索建筑功能性,并利用其滨水优势,成为澳门永久性地标。

    


5.南京六朝博物馆

六朝博物馆及汉府街广场紧临南京总统府。设计方案充分利用项目场地及功能空间的复杂性,与对街的南京总统府遥相呼应。整体建筑由两个 L 型体量交错而成,并在3层中心位置设置中式花园。米色石灰岩的建筑外墙,玻璃开窗及天窗,这两种材料主导建筑外立面,使得建筑内外合一共鸣。



6.中国银行苏州总部

中国银行苏州总部的设计理念来源于其宏伟的建筑场地,两侧滨临运河,视野开阔;并运用化繁为简的手法描绘建筑庄严肃穆的风格。这种简化的体量弥补了塔楼实际高度的限制,使其在限高100米的周边建筑群中脱颖而出。外墙采用高效节能的中空玻璃,充分引入室外采光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除最大化安装绿色屋顶,施工材料和方式均通过评估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7. 青岛Q1财富中心

Q1财富中心位于青岛中央商业中心的中心地带,为青岛市中心日新月异的城市天际线中又一地标建筑。综合体功能包含零售,办公和酒店,以连贯而和谐的形态融入现有的城市版图中。242米高的单体塔楼,代表性立面朝向西面的市政建筑。塔将主要功能包括:2层零售银行业务,19层办公空间,19层复式酒店服务公寓,以及2层设备用房。建筑独特的构造使得64层的塔楼仅需要45个电梯停靠点,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建筑底部零售和办公楼层为坚固的石结构,往上曲线形楼身为玻璃和钢结构,设置酒店式公寓,能观赏周边优美的景色。从外部看,两种不同的几何形状相呼应,塔身玻璃幕墙延伸到地面,在视觉上形成平衡而又有趣的构图。

   


8. 南京圣和府邸豪华精选酒店

南京圣和府邸豪华精选酒店隶属于喜达屋酒店及度假村国际集团,定位为豪华精选酒店,于2015年开业。酒店位于南京汉福街广场大楼内,紧邻总统府和梅园新村纪念馆两大国家历史地标。酒店由两个 L 型体量构成,中心设置中央花园,酒店一半隶属南京六朝博物馆。建筑内外统一采用米色石灰石和玻璃装饰。旅行者图书馆是该酒店的独特亮点,该图书馆是中国最大的酒店图书馆,馆藏超过3000册书籍及当地古文物和全球藏品,以此致敬世界各地的行者。


   




来源:THAD清华建筑设计院 本文图片版权均为贝氏建筑事务所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贝老经历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其祖上贝家是吴中的名门望族

原籍浙江兰溪,明代中叶迁居苏州

贝家族人中人才辈出:

清朝中期的贝慕庭为吴中巨富

与戈、毛、毕姓人家

合称为当时的“苏州四富”

颜料大王贝润生是贝聿铭的叔祖

其祖父贝理泰是清末著名的金融家

父亲贝祖诒则是中国银行的行长


贝氏全家福(左一是贝聿铭)


贝聿铭父亲贝祖诒和夫人蒋士云


贝聿铭年少时与家人的合影(左一)


少年贝聿铭在狮子林


1935年,年轻的贝聿铭远渡重洋留学

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建筑系

后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


贝聿铭在哈佛

 

毕业后

贝聿铭留校受聘为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

在哈佛短暂的留校任教之后

受邀加盟纽约地产大亨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

从事商业房地产的规划和设计

而且一干就是12年



十二年中

贝聿铭为母校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了科学大楼

为纽约大学设计了两栋教职员工住宅大厦

1960年聿铭离开柴根道夫

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费城莱斯大学在一九六三年颁赠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

同年,美国建筑学会向他颁发了纽约荣誉奖



1979年荣获了美国建筑学会金奖,

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

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

1989年日本帝赏奖,

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自由奖章等。



作为中国建筑界的先驱者

贝聿铭以其东方的智慧

宽容乐观的人生态度

卓越的建筑设计功力

独具慧眼的现代建筑理念

横跨东西城市,历时半个世纪

创立了众多影响世界的建筑名作



贝聿铭与陆书华的结婚照



贝聿铭与家人


贝聿铭和杰奎琳·肯尼迪出席新闻发布会,1964年


贝聿铭和肯尼迪夫人杰奎琳


巴黎卢浮宫施工现场,

中间手持玻璃材料的是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

密特朗旁边戴红色安全帽的是贝聿铭。


贝聿铭与罗纳德·里根总统及夫人南希合影



贝聿铭在讲解中国银行总行大厦模型


贝聿铭与儿子



贝聿铭回苏时与贝氏亲友的合影,1989年


贝聿铭与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贝聿铭获Leonore and Walter Annenberg Award,2012年


贝聿铭获得2016-2017年度“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这位百岁老人一生的故事

数不尽道不完

曾有人这样评价贝老

“贝聿铭是一个难得的跨文化样本,

他从东方和西方两种截然的文化土壤中汲取了精华,

又游刃有余地在两个世界里穿越。”


从法国巴黎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

到卡塔尔多哈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从中国的香山饭店再到日本的美秀美术馆

贝老的作品征服了世界

他用了102年的时间

倾其一生

只为向世人呈现

最美、最极致的设计

谨以此文向贝老致敬!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互联网时代,房产社群连接者

关注好房子,新地产,新生态、新战略

欢迎关注"地产号"(ID:wangfanghous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