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楊家將」裏的楊老令公楊繼業在歷史上其實是北漢舊臣,其家族抗擊契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其父祖。後來北宋攻漢,楊繼業作為漢臣被迫和北漢的叔叔契丹合作,多次和宋軍作戰,戰果頗豐,不負楊家將的美譽。

但是楊老令公心裡是有別的想法的,他覺得這個北漢,居然稱呼蠻夷為叔皇帝,共同對抗中原王朝,實在不要臉。雖然想是這麼想,但在北漢末代國主劉繼元決定降宋之前,楊繼業一直堅持打擊宋軍的侵犯,保衛北漢,兢兢業業,就連宋太宗都十分尊重他。北漢投降的第一時間宋太宗就恢復了楊繼業的楊姓(楊繼業因戰功被北漢賜姓劉),並繼續委以北方邊防重任。

心雖有二心,但在舊主出降前,依然恪守一個臣子的本分。這不僅是職業道德,也是做人的標杆。

可惜啊,被契丹俘獲後絕食自盡的楊老令公,沒想到1000年後,他老楊家的子孫會出現一個叫楊偉中的孫子,給他老人家生動形象地展示了什麼叫臨陣倒戈的圓滑。

2016大選,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還沒宣佈敗選,這位楊孫子就第一時間宣佈請辭,不僅又一次捅了國民黨一刀,還搶了對自己有恩的朱主席的頭條。

為什麼要說又呢?當年太陽花恐怖主義運動甚囂塵上,楊孫子就捅了國民黨一刀算是給那羣恐怖分子支持者納了投名狀,被馬娘娘趕到一邊涼快去。後來朱主席接獲大任,又把這孫子請回來當發言人,楊孫子果然不負重託,關鍵時刻不僅再捅一把刀,還搶了朱主席的頭條。

這就是國民黨的用人藝術,我反正是弄不明白為什麼要請他回來還當發言人。估計朱主席當年在北大時也讀過我黨的理論,知道我黨對犯錯的幹部是當個寶來看的。但在楊偉中的問題上朱主席明顯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有些錯是不能犯的,比如叛逃。建議朱主席讀一下伍豪同志的傳記。

話分兩頭,按說叛徒嘛,神氣什麼,就該老老實實悶聲發大財。但楊孫子明顯有著超厚的臉皮,自打當了這個叛徒以來,腰不酸,腿不疼,還精神抖擻,容光煥發,到處上節目說洪秀柱要拿他開刀問斬,揭發國民黨有多少黨產,中國國民黨的中國兩字該去掉……那這孫子怎麼不把名字中的「中」字去掉,乾脆叫楊偉呢?搞得不是他捅了國民黨兩刀,而是國民黨捅了他兩刀似的!!

我真是從未見過……王司徒都比這孫子有臉!!

就這,國民黨還沒開除呢,您留著這孫子準備桶您第三刀好攢夠召喚先總理大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