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國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解決了溫飽問題,人們從吃飽就好,到吃什麼好,越來越重視健康問題,也越來越講究衛生。但是,有時候講究“衛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反而可能是生病的源頭。在日常生活中,有8個看似衛生的“好”習慣,其實並不值得推薦,還可能存在健康隱患,第一個就可能致癌。

養成這8個習慣:看似衛生,實際很不健康,不少人還在做

哪8個看似衛生的“好”習慣並不值得推薦?

1、紙巾包食物

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都有拿紙巾包食物的習慣。因爲這種方法不僅可避免弄髒手,而且可以讓食物保持乾淨。但實際上,這種做法是不健康的,因爲大部分的紙巾裏都含有熒光增白劑。並且,不少廠家爲了增加紙巾的亮白度,會大量使用熒光增白劑。

如果入口的食物溫度較高,當紙巾和食物相接觸時,紙巾含有的熒光增白劑會加速向食品中遷移,從而影響人體健康。並且,熒光增白劑在人體內不易被分解,長期攝入大量的熒光增白劑會在肝臟中積累,會產生潛在的致癌因素,其危害不言而喻。

2、淘米時反覆搓洗

淘米時反覆搓洗米粒會流失掉大米的蛋白質,事實上,洗得次數越多,大米當中流失的營養物質越多,比如蛋白質、無機鹽、維生素等。所以淘米時儘量兩到三次就足夠了。

養成這8個習慣:看似衛生,實際很不健康,不少人還在做

3、起牀立馬疊被子

起牀立馬疊被子並不科學,因爲晚上人們睡覺的時候,體內排出的水分被蒸發,使被子不同程度地受潮,令體味及代謝物圍困於被上。所以說最好讓被子保持乾燥之後再疊起來,並且定期把被子拿到太陽底下暴曬。

4、水果爛了一點點,剜掉繼續吃

水果爛了一點,很多人都會選擇切掉腐爛的部分,然後繼續食用。但是如果水果已經開始腐爛,就代表微生物已經開始繁殖,最好還是不要食用爲好。

5、掏挖耳朵

有些人會經常清理耳屎,認爲這樣更健康衛生。其實,留着耳屎的好處也比較多,耳屎當中的油脂可以保護耳道,控制耳道的溼度,保護鼓膜。若經常用棉籤或掏耳勺挖耳朵,長此以往,會引起聽力下降,嚴重的還會引起中耳炎。

養成這8個習慣:看似衛生,實際很不健康,不少人還在做

6、使用果蔬洗滌劑清除農殘

實際上,使用果蔬洗滌劑不會比用清水清洗更加乾淨,大部分的農藥是溶於水的,遇水後會分解。所以,清洗水果的時候,清水就可以滿足清理的需求了,不需要使用果蔬洗滌劑。

7、經常摳洗肚臍

人的肚臍相當於一個細菌窩,裏面竟寄生着1400種細菌左右,即使是有這麼多細菌寄生,也沒有必要經常摳洗肚臍。肚臍眼裏的細菌大部分都不是致病細菌,沒有必要去清洗。同時,經常清洗肚臍可能導致肚子疼。

8、抹布擦餐具

一般情況下,毛巾由於需要接觸各種傢俱碗碟,如果沒有經過殺菌處理,可能會殘留大量細菌,如果再用這些毛巾擦餐具,人們在使用這些餐具進食,還可能導致腹瀉等問題的發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