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同一地方,两个卖方卖同一种产品,一边提高一定价格,另一半保持价格不变。两边总销量会不会提高呢?


如果做过网店的运营管理,或者是资深网购。

就不会问这个问题。

促使消费者购买的动因太多。

价格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消费需求决定消费金额的上限。

谁解决的需求越多,谁就卖得好。

而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我和吴彦祖一起卖白菜,我就是白送,也未必能赶上他的成交量。


这个实验我是做过了,而且证明了不单总量会提高,而且关注也会提高。

过程是,从前我做的是地方特产,本地出外打工的人很少知道网上有自己的特产卖,而初期的特产,也通常是本地比较出名的,有品牌的,包装的产品(我做的是地方特产,食品方向),却没有想到许多农产品啊,农产品再次加工的其他产品。

而当时候,想要销量集中在一间店,所以,另外的副店,会不同程度的低价,或者高价。所以几家的价格是不同的。结果是,所有店铺都会有销量,而期望的总店销量也会更高(可能是精力集中在里面的缘故。)

再说下,总店是我的,副店是我同学的,他们店铺销售出,是需要给他们提成的。她就曾经问过我,不怕我上一样的东西,会抢生意吗?

所以我当时候就留意过你这个问题。我复盘以后,觉得是这样的:

1、首先我当时候的本地人对这些产品不熟悉,觉得网上没有得买,所以搜索习惯比较少,或者是曾经搜索结果太少,也就不想搜索了。意味著,多店做统一产品,(最好就不同的价格,图片咯),容易变成成行成市的形象。

2、因为是初期,购买一次,可能觉得没有比较,肯定在二次,有可能去其他店购买来看看质量,所以可能会提升总体的复购率。假设你只有一家店,可能一次购买觉得接触不良,就直接不会第二次买了。但是如果有其他家,你觉得会试试第二家,所以肯定比一家店更多。

3、多店卖同一产品,会增加客人的记忆。比如某个产品没有需求,所以没有留意,忽然发觉大家都在做,就会下意识感觉到存在,可能是潜在转化的机会。

4,多店同品,增加了更合理价格的测试。比如一样的萝卜干,一家8元,一家10元,一家12元。可以看评论,那些被觉得贵或者那些被觉得便宜的概率比较高。但是因为你这个产品质量是一致的,所以可以测试产品在消费者中那个觉得是期望的价格。

暂时是这么多了~


蟹邀。

没有做过这方面的探索。但可以来对消费者做一个预期的心理假设。我们先来对题主的假设再添加一些先决条件,同一个地方,同一个产品,一边价格提高一边价格不变,且两方卖家除了价格不同其他各项品牌宣传市场活动等都是一致的,同时必须保证提价这个消息能够传达到该地所有的消费者耳中。

现在来看,如果这个产品是日用品,也就是说这个商品本身就是售价低廉、经常使用、购买频率较高的日常必需品,一般而言,此类商品对消费者而言不会做过多挑选,要求的是便捷,所以基本不会引起销量的大幅波动,消费者购买还是根据其自身的便利性来决定。

如果这个产品是高档耐用消费品来,即本身售价高、且经久耐用的高品质商品,对于此类商品而言消费者购买会经过审慎的考虑,综合商品的质量、信誉及服务的好坏等等都是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前面先决条件说过,除了价格,其他所有外部环境对消费者来说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信息完全对称的空间,那么一方价格的提升很有可能会促使消费者进行购买,因为害怕另一家保持价格不变的也会提价。

以上结论是做的简单假设,没有经济学依据,不喜勿喷。

另外,就和其他知友说的那样,题主的假设绝大可能是不会出现的。

如下图,假设此时A卖家和B卖家所有产品、市场活动、品牌形象等是完全一致的并且队消费者而言信息是完全对称的,从便利性上而言,两个商家各自拥有这个镇的其中一半的消费者。那么从商家的逐利性而言,只会有一方企图通过降价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从而双方陷入价格战。而单单只是提升价格只会促使部分消费者流失到竞争对手家,所以商家一般不会这么做。


以前就有一个故事啊。

一个鞋商病故,两个儿子争遗产反目成仇,哥哥店开哪,弟弟就在对门开;哥哥卖200元的皮鞋,弟弟卖100元。

直到后来,发生火灾,人们才发现了两家店的库房是有地道相连的…

现实生活中,这种策略可以用,但是要用到位,例如,你在火车站,热门景区这些地方,卖非必需品时能用,因为游客本身对你的产品可买可不买,但是价格起到了吸引作用,销售量会增长,因为这里的消费人群不是固定的,流动性很大。

如果你在社区周边用这方法,那就是杀鸡取卵的行为,因为人群流动性小,市场存在饱和。


泻药。题主的这个思路,其实放在商业逻辑叫「价格锚点」。

你去快餐店吃饭。看见一只新出的汉堡,售价18元;一份薯条,10元;一杯可乐,售价8元。觉得挺贵。再往下看,一份超级套餐,包含上述的汉堡、薯条、可乐,加一起15元。你赶紧买了套餐,觉得占了便宜。其实那只被标价18元的汉堡,就是为了让你觉得15元的套餐便宜得逆天。

同理,如果你想卖掉1999元的手机,你只要在它旁边放2只手机,1只1000元,另一只5999。其他2只手机只不过是让你觉得1999的手机很合算而已,叫价格锚点。

而你另一边提高的价格,不就是想让消费者觉得另一边价格不变的产品捡到了便宜吗?

这种策略是有效的,但是还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制定不同产品或不同型号的的价格组合,照题主这样一抓脑袋是不行的。

因为,你的这个策略里面有个商业逻辑错误,此策略不能用于一模一样的产品。我们知道同样的产品就跨省跨区之间的窜货都不可以,又何况是放在同一个地方。

至于为什么相同产品不能跨省跨区窜货,又是另一个问题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评论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