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上世纪80年代,哪种军用汽车给人的印象最深?答案必是绿色外壳、帆布顶棚的“北京212”。做为当时中国人们最常见的军用车辆,以及解放军最主要的“轻型越野机动车”,其地位丝毫不亚于美军悍马车。至今,其经典、硬朗的外形仍受到广大车迷和军迷的追捧。

小时候常见的“绿皮吉普”,曾是解放军最为倚重的“铁马”!

系出名门

追根溯源北京212可谓出身名门,其与美军的“威利斯”吉普车之间颇有渊源。二战期间,为应付糟糕的道路状况、提高机动水平,美军向欧洲和太平洋战场投入了大量威利斯吉普车。硬派的外观和优秀的越野能力,让士兵们对其赞誉有加,被称为“除了不能烤面包,什么活儿都能干”的神器!

小时候常见的“绿皮吉普”,曾是解放军最为倚重的“铁马”!

除了不能烤面包,它什么活儿都能干

就在这小小的“神器”上,美国人秉承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设计原则。威利斯吉普车的内饰简化到不能再减的程度;仪表板上的各种仪表同样也是能简就简;灯光、雨刷器、手刹等功能开关,采用了抽拉式设计,总之怎么简单怎么来。目之所及、手之所触的地方,大多都是钢铁材质,坚固可靠。而这一切都对北京212(BJ-212)的设计有着深刻的影响。

小时候常见的“绿皮吉普”,曾是解放军最为倚重的“铁马”!

简约而又简单的设计

从战争而来

朝鲜战争期间,“联合国军”有相当数量的威利斯M38A1型吉普车被缴获。1957年,当时的“长安中央兵工总局第456厂”(现在的长安汽车)依靠逆向测绘技术,以几乎纯手工的方式打造了“长江46型”吉普车。总得来说这辆车就是美军威利斯的翻版,不同的是长江46型没有倒挡,正能向前开!这主要是受制于机械制造水平限制的。

小时候常见的“绿皮吉普”,曾是解放军最为倚重的“铁马”!

长江46型吉普,或者叫长安威利斯也无妨

当然,彼时的中国大地上跑的吉普车,主要还是苏制的“嘎斯69型”汽车。但时间步入60年代后,随着中苏关系逐渐恶化,苏联不但撤走了援华专家,也停止向中国提供战术车辆,其中就包括嘎斯69型。无车可用窘境,催生了“北京汽车制造厂”代号为210的轻型军用越野车。

小时候常见的“绿皮吉普”,曾是解放军最为倚重的“铁马”!

苏制嘎斯69型吉普

1964年,张爱萍上将在试乘210型吉普后,指示要把车做得再大一些,方便指战员上下车,适当增加舒适性。于是,就在210的双门版基础上,诞生了车身略长,四门、双排座布局的北京212(BJ-212)。新车最终与1965年定型并批量生产。

小时候常见的“绿皮吉普”,曾是解放军最为倚重的“铁马”!

毛主席乘坐BJ-212的影像

朴实的钢构造

作为一款军用产品,可靠性自然是第一位的,而北京212就充分展现了自己“简单、可靠”的特点。上层采用可拆卸式软顶设计;前后硬轴钢板悬架结构;钢制车壳不仅坚固,且易于冲压生产;车门也是铰链安装,可从外面拆卸;搭载一台简单、可靠的2.5升四缸汽油机,最高时速能达到120km/h,完全符合当时的军队需求。

小时候常见的“绿皮吉普”,曾是解放军最为倚重的“铁马”!

就连后备箱也都是钢铁包裹

在内饰方面,北京212与之前所提的威利斯一样“简约而又简单”。概括的来讲,你甚至不会在车上发现一个多余的零件。不用说当今越野车上那些奢华的电子设备,北京212上就连台收音机都没有!可以说当你手握方向盘的那一瞬间,你看到的就是战场,听到的就是枪林弹雨的呼啸!

小时候常见的“绿皮吉普”,曾是解放军最为倚重的“铁马”!

同样的简约又简单

军中铁马

作为“除了不能烤面包,什么活儿都能干”的吉普,北京212自然也不会只局限于“运输”。与千变万化的威利斯吉普车一样,北京212也被赋予了花样百出的功能。比如说搭载105mm无后坐力炮、牵引107mm多管火箭炮等,都堪称是“游击神器”的进化版。时至今日,国外某些热点地区仍能看到它的身影。

小时候常见的“绿皮吉普”,曾是解放军最为倚重的“铁马”!

小时候常见的“绿皮吉普”,曾是解放军最为倚重的“铁马”!

除此之外,BJ212还发展出了通信车、救护车、维修车、侦察车、加长型人员输送车,以及电子测向车等。所以说,称其为那个年代解放军的悍马,丝毫不为过。

小时候常见的“绿皮吉普”,曾是解放军最为倚重的“铁马”!

如今,北京212连同其后辈已经更多的进入到我们的身边,而它本身也已升华成为一种时代标志,激励和鼓舞这每一个熟悉和热爱它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