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常有脸部胀红闷热的感觉呢?

尤其是在进入比较/比较的环境、日晒、喝酒、吃热、吃辣的东西之后

两颊(和鼻子)出现了持续较久的发红以及闷胀感,

或者出现许多小红丘疹,

这就有可能是俗称的酒糟(玫瑰斑)了。

酒糟01    

 

致病原因

目前医学上的研究显示,致病原因主要涵盖了:

(1) 真皮层表浅血管异常扩张及增生,导致了血流增加及发热感

(2) 真皮组织异常导致发炎物质堆积,造成组织及血管受损

(3) 组织中血铁蛋白过度堆积造成大量自由基释放,进而造成血管及真皮组织的伤害

(4) 过度的免疫反应造成大量自由基的产生

(5) 皮肤抗微生物胜肽缺乏…等。

因此可以推论,除了早期认为的血管异常外,真皮支撑组织的异常也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多数的人是有先天的体质,加上后天的诱发而形成;

近年来愈来愈多患者是由于不当的脸部保养(过度清洁、过度使用保养品、滥用药物…)所造成的。

 

恶化因子

目前已知常见的酒糟恶化因子如下:

1) 过冷、过热或温差大的环境、闷的环境

2) 风吹、日晒等

3) 热饮热汤、含酒精饮料/食物、咖啡因饮品

4) 辛辣刺激性食物

5) 情绪激动、情绪紧张、激烈运动

6) 含酒精或有机醇的保养品/卸洗产品

7) 促进血管扩张/潮红的药物、类固醇等

8) 过度清洁脸部、过度去角质

 

临床症状

酒糟的临床分类主要分为四型:

其中最常见的是“发红血管扩张型”和“丘疹脓疱型”,

其他“眼睛型”和“组织增生型”是比较少见的。

发红血管扩张型”主要的症状是脸颊及鼻子发红伴随灼热刺痒感,

但皮肤表面几乎没有明显丘疹的,通常持续时间超过10分钟甚至数天。

丘疹脓疱型”主要是脸颊及鼻子发红伴随许多红色丘疹或/及微小脓疱,

然而有时发红不明显而只有出现丘疹脓疱,常被当作一般痘痘治疗。

 

治疗

主要的治疗方式可以分为药物治疗(口服及外用)、舒缓发炎的保养品、

去除诱发因子、雷射或脉冲光/彩冲光治疗等。


A) 药物

外用药物目前的主流是Metronidazole凝胶,

主要目的在减少微生物,因此在丘疹脓疱型的效果较好;

此外,还有局部杜鹃花酸,可以借由抑制发炎反应来改善病状,

只不过杜鹃花酸药刺激性较强,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

台湾目前可以专案申请进口的有Brimonidine凝胶,

针对发红的部份可以在30分钟内退红,但是效果只持续数小时;

另外美国最新通过的Ivermectin凝胶,杀微生物的效果又更好,

可惜台湾目前尚没有进口计划。

口服药物主要是Doxycycline及Minocycline,除了杀菌,

也可以间接增加皮肤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来减少自由基对血管及真皮组织的伤害。


B) 保养品

市面可见的医学美容品牌多有针对酒糟肌肤设计的产品,

大部份是利用成份的舒缓发炎效果,来降低发炎反应,

进而减缓血管及真皮组织的伤害。


C) 去除诱发因子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结,减少刺激/诱发来源后,

才能真正减少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辅以药物/保养品的治疗才是控制酒糟稳定的王道。


D) 彩冲光/雷射治疗

在发红严重的状况下,尤其是对口服加局部药物反应较差的患者,

彩冲光或染料雷射是可以达到较长时间改善脸部发红的效果;

染料雷射是585或595nm单一波长的光源,

主要针对含氧血红素加热来破坏微血管,

如果可以接受打到血管瘀青的话,效果会比较好,

但是疼痛感也比较强;

彩冲光是进阶改良版的脉冲光,

借由可换式的滤光片以及稳定的高能量达到破坏表浅血管的效果,

疼痛感较低,效果也相当明显,

此外,由于彩冲光是连续波长,

所以也可以同时达到促进受损真皮组织的更新,

在疾病生理学上同时治疗到两个主因,

所以是愈来愈受到重视的治疗方式。

 

总结而言,酒糟最重要的是避免诱发因子,

尤其闷、热环境、含酒精的食物/饮料、辛辣刺激的食物等,

脸部平时的保养尽量保持单纯,不要过度复杂或过度清洁,

加上口服/外用药物的治疗,通常可以维持的不错,

必要时可以加上辅助用的保养品和彩冲光/染料雷射的治疗。


※文章版权所有,如欲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谢谢!

 

相关文章